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大漢大忽悠帝> 北地卷 第129章 拚音字母大講堂

北地卷 第129章 拚音字母大講堂

  第129章拚音字母大講堂

  ……………………………………


  說文人聽到上陣前就腿發軟,自然屬於戲虐之言,因為當時的文人可不等於“文弱”,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其中的射、禦可比體育課玩的刺激多了,射就是射箭技術,又分五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

  剡注: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而禦也又分五技,其中最有特點的當屬“逐水曲”,意思就是駕車沿著曲折的水溝前進,專門訓練禦者在道路很垃圾的情況下,駕車控車的能力,是不是很像考駕照的科目二?

  所以說,究竟是雙腿發軟,還是心裏發顫,主要還是得分人,比如楊修,楊禦前行走,看到《大漢月刊》的第一眼便驚歎連連,隨著劉漢少來到《大漢月刊》編輯部,更是大開眼界,新奇異常。


  “陛下,我能來編輯部嗎?我想當記者。”


  對於楊修的要求,陳琳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從一開始,劉漢少要他籌建編輯部的時候,陳琳就知道使命重大,不過倒是信心滿滿,可是後來發現越幹事越多,越招人越缺人手。楊修也算少年成名,辯才卓越,重要的是,他老爹可是楊司徒,能把他拉來編輯部,將來肯定好多事都能行方便。


  可惜,劉漢少不這麽看。


  “咋滴,才跟著哥溜達半天,就不願意行走了?”


  “不,不是。臣隻是想……”


  不等楊修支支吾吾地說完,劉漢少戲謔地接口說道:“想出名要趁早啊?走吧小娃,你的用處不在這裏。”


  臨走前,劉漢少又要求陳琳他們繼續加大印刷能力,除了《大漢月刊》之外,首先要大量印刷《北邙通用字典》,並且讓楊修行走了一趟理工學院,傳話給蔡邕,組織師資力量,成立輔導班,專門教授漢語拚音以及漢簡字。學員身份不限,別管是當官的還是讀書的,農人、工匠,兵士、商賈,隻要想學習,都可以報名,真正的做到了有教無類。當然,前提是需要交一點輔導費,還要至少買得起一本《北邙通用字典》。


  袁紹與曹操偷偷的樂,當初在北邙山上打麻將的時候,人家倆人就學過幾天漢簡字,而且也都收藏有《北邙通用字典》。漢簡字是漢少創造的,漢少當了皇帝必然會大力推行,這點見識倆人還有,所以已算搶先一步。


  “陛下,漢語拚音配合漢簡字,易於認知,便於書寫,臣請陛下將楷書漢簡字定為官方用字,大力推行於天下。尤其是朝中官吏,都需做到會讀會寫,派專人監督抽查,一旦發現荒疏不學者,立刻罷免。”


  這也算是檢察百官了,發現不認識漢簡字的就能收拾一下。袁紹就想著劉漢少能把這個活兒交給自己去幹,肯


  定比皇宮房管所所長威風。


  曹操無不擔憂地說:“不宜操之過急呀。人有聰愚之別,老幼之分,學習、接受漢簡字的能力自然也有不同,還是應當留下足夠的時間,先學後查,方為妥善。”


  “還是本初慧眼如炬,孟德思慮周詳,一下子就瞅準了關竅所在。哥的確有心將漢簡字與倍精話推行天下,不單單是咱們漢人要學,百越、羌胡、夷狄都要學。你們想啊,要是這些人都學會了咱們漢簡字與倍精話,張口就問吃了嗎,到了那個時候,你們說他們該是什麽人呢?可惜呀,這個目標還很遠很遠,別說他們,就是咱們自己又有多少人能識字認字呢?”


  袁紹和曹操大概不知道“文化入侵”是什麽意思,卻知道教化百姓,但是“可使民由之不可使知之”猶在耳邊。粗話的,聖人基本等於算命的,說話連個標點符號都沒有,咋解釋咋有理。


  讓更多的人識字,這已經是劉漢少的明確表達,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有些難以預料,識字的人多了,世家豪族掌握的文化優勢必然下降不少,可如果真像漢少所說的那樣,周邊蠻夷也都學會了漢話漢字,可是比用刀子收服他們還管用。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隻怕漢少將來可以不流血或者少流血,就能發動滅族之戰……


  一時之間算不清得失,但是並不妨礙袁紹與曹操內心的澎湃,因為很多時候劉漢少都是新的,新的觀點,新的作為,新的話語,還有新的發瘋的樣子。這些“新”給他們帶來驚喜,也可能是憤怒,有時啼笑皆非,抑或無可奈何。好比他說要賣官鬻爵,當初把他倆氣的不行,可是他不僅身邊多了一個跑腿的小娃,還賺了一百傾地,足夠安置幾百戶流民。


  所以,他們想繼續看著劉漢少新下去,看他還能帶來多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是,他們更想早點派上用場,不管劉漢少讓他們去做什麽,隻要有活幹,就覺得自己必然能大顯身手。


  可惜……


  看著其他人忙裏忙外,腳不沾地,袁紹和曹操有時候就會暗自咬牙切齒地說:我恨主簿!


  …………


  蔡邕主持的漢語拚音以及漢簡字輔導班悄悄地開張了,地點就在原本的太學院,教師主要是當年被派去嵩山教學的娃們,有男有女,年紀都不大。


  熹平石經新立時,前來觀看臨摹的之人不計其數,一天之內,車子就要上千輛,堵塞交通,前呼後擁。與此盛況相比,輔導班就顯得冷清多了,好幾天才招收了一百多個學生。然而,隨著第一期《大漢月刊》的發行,輔導班就好像不太夠用了。


  很突然的,某天,人們醒來,算計著家裏還有沒有糧食,能買點啥或者賣點啥,走上街頭,發現街口、路口、城門口,同時出現了一景。


  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桌子上摞著很多紙質書,三四個穿著統一校服的小娃舉著書高喊:“月刊月刊,大漢月刊,賣了賣了,大漢月刊。看皇帝陛下如何斬殺國賊董卓,看漢正軍奇襲白波穀,看蔡大家開設漢語拚音輔導班……”


  等到人


  們好奇地圍過來,紛紛打聽《大漢月刊》是啥東西的時候,小娃們也不管會不會劇透,翻開月刊便大聲地朗讀起來。


  於是,買菜的也不買了,賣糧的也不賣了,圍著小娃們開始聽故事,圈子越圍越大,越圍越大,連交通都堵塞了,隻能城管過來巡邏疏導,可是慢慢的,城管也聽上癮了……


  有錢人自然不屑於站在路邊聽人家讀月刊了,就命隨從們去買。噗……一本月刊二千錢,頂的上當年買一個陳冉了。好在有錢人不在乎,眼見著桌子上的《大漢月刊》越來越少。可是月刊拿到車上,翻開一看,橫版的,有些字認識,有些好像還吃不準。


  讓隨從們再去打聽,原本吃不準的字,還可以配上一本《北邙通用字典》,邊看邊學。


  再買,一本字典一萬錢,頂的上好吃不貴樓吃一頓了。結果打開字典,還是整不明白,再問,才知道蔡邕蔡大家正在太學開輔導班,教授使用字典之術。


  這會兒就更顧不上聽書了,趕著車子往太學跑。蔡大家滿血複活,開學授課,能趕過去湊個熱鬧,將來也能對別人吹噓一番呀。


  同樣的場景正在不同的路口、街口發生,各式各樣的馬車向南門匯聚,湧出城去,再向太學狂奔,知不道的還以為他們飆車呢。馬車後邊還有跟著跑步的,跑步的後邊還有喊“等等俺”的,知不道還以為他們玩馬拉鬆呢。


  輔導班的學員一天之內暴漲了十幾倍,如此不算,隨後幾天裏還是有人成群結隊地趕過來。原本的教室,開了再加,坐滿之後,有的人幹脆就站在後邊聽課,站的人多了就往過道裏擠,擠著擠著就湧到了講台跟前,然後,教室外麵還有人扒窗戶……


  這場麵也真是沒誰了,就跟後世聽相聲差不多,除了沒有賣房梁上的掛票和椅子底下的趴票,哪個教室都是爆滿,哪個小老師至少都得招呼一百多個學員。


  由此可見,漢末的人不僅求知欲強烈,娛樂之心也很強烈呀,誰讓上課的老師們總是沒事就講故事呢?


  後來,白天不夠用了,直接加開了夜校班,為此,洛陽南城門專門推遲了關門時間,就等著夜校學員下課之後,由城管們護送回城之後再閉城門。而《大漢月刊》編輯部那邊的印刷廠壓根就沒停過,不分白天黑夜地開工,好在分出了輪班製度,不然非累死個人不可。


  像楊彪這樣的身份,自然不方便跑去太學院,所以楊修每天從劉漢少那邊回到家,還得偷偷地教楊彪學習拚音字母和漢簡字。剛開始學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拚音字母繞口,教不好,楊修就挨一頓揍,還教不好,繼續挨揍。再所以,就能看見楊修時常鼻青臉腫地在劉漢少麵前行走行走,讓袁紹和曹操看著真覺得解氣。


  也不知道從哪兒傳出的風,說三五年之後,所有官吏都要學會漢簡字與倍精話,否則不予任用,這一下學習的風潮就更火爆了。愛卿們向陛下奏請,召北邙學校的小娃們來當老師,以供官吏們學習,省得總往太學院跑,還搶不到座位。


  於是,沒怎麽用的卻非殿臨時改成了拚音字母大講堂。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