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緬甸公主意下如何
“皇上駕到。”
“國師駕到。”
“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參加國師。”
皇上和國師的到來解救了大殿上站的個個筆直的大臣們,大臣們從未像今日一樣這麽迫切想要跪拜皇帝,因為再站下去真的要腿麻了。
“皇上,國師。”北冥鈺是不用行跪拜禮的,所以他隻是微微彎腰,行一個拱手禮。
“攝政王來了。”
“攝政王。”
皇上和國師都很驚訝,明明還沒到北冥鈺回朝的日子,竟然在朝堂上看到了他。
待皇帝坐下之後,國師白子吾站在了北冥鈺的對麵,雖然不知道北冥鈺為什麽回來,但是如果他回來了,他就不用繼續代理朝政了,那就真的太好了。
“今日攝政王回來,可是要回歸朝政?”皇帝一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問道,他倒不是不想讓國師代理,不過國師顯然脾氣太好,事事要與他商量,太過優柔,不像攝政王一聲令下無人敢說一字,他還是一樣攝政王回來治朝。
“臣還不能回歸。臣今日上朝是有其他事。”北冥鈺的話讓皇上和白子吾都心裏很遺憾,他卻無視二人的遺憾,繼續道:“皇上不如先上朝,臣的事,最後說。”
北冥鈺因為很久不上朝,也想旁聽一下他不在了的朝堂到底是如何,他不在的大臣都如何上朝,皇上和國師如何聽政。
北冥鈺旁聽的朝政變得異常順利,所有大臣都非常順從,平常問題較多的臣子都乖乖地閉上了嘴。
皇帝再次懷念起北冥鈺在的朝政來。
在所有的大臣全部說完他們的問題,皇帝和國師給出解決辦法來以後。
皇帝把頭轉向北冥鈺,露出和藹的微笑,討好般的問:“攝政王,大臣們都說完了,現在你來說說你今日上朝有何事?”
北冥鈺點點頭,不卑不亢的冷聲拋下炸彈道:“臣今日上朝是來退婚的。”
“什麽?退婚?”皇帝吃驚的問。
“對。”北冥鈺無視皇帝的驚奇,肯定的說。
“我沒聽錯吧?攝政王竟然是來退婚的!”
“是啊是啊,攝政王是來與誰退婚的呀,與他有婚約的沒有幾人呀。”
“不會是和公主吧?就是那個來和親的緬甸公主,不過那是賜婚,他能說退就退嗎?”
“而且他們之間不是有一次接親,差一點不就成親了?”
“是呀,那會不會是和王妃?風稟夜現在失去兵權,尚書一職不過空職,王爺是否是嫌棄了王妃?”
“極有可能,極有可能呀。”
北冥鈺的話一落下,下邊的大臣一陣陣小聲討論,耳語不停,說什麽的都有。
“王爺可是要跟誰退婚?”白子吾向前一步,拱手問道。
“緬甸公主,黛琦絲。”沒有絲毫猶豫,北冥鈺說出黛琦絲的名字,自然不可能是風穎姿,那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難不成白子吾心裏覬覦他的王妃?他可記得風穎姿每次見到白子吾都目不轉睛,這個白子吾必須離他的王妃遠一點。
“這……”皇帝聽了北冥鈺要跟黛琦絲退婚,為難的看向白子吾,雖然此事是純懿太後提出的,但是是他支持的,兩國和親,怎可說退就退呢?這讓他如何跟緬甸王子交代,如何跟緬甸國王交代?
“王爺可是考慮好了?”白子吾沒有多言,跟沒有問是何原因,他自然知道既然北冥鈺上朝來退婚,自然是勢在必行,他說什麽定都是沒用的。
“本王已深思熟慮。”北冥鈺對皇帝拱手說道,他深知如果今日不說明緣由,皇帝是定不會同意的,而且他更知這事事關兩個國家的交往,必然不能草草了結,而且朝中大臣也必然心有意見,不能服眾。
“那攝政王是如何想的?”皇帝麵色嚴肅的問。
“陛下,請聽臣說明緣由。”北冥鈺不慌不忙的說,“臣本答應和親,甚至已經舉行婚禮,但是因為意外,婚禮被打斷,和親沒結成,臣本知此時不該提出退婚,緬甸更很可能對此退婚有意見,但是臣的退婚卻正正是為了兩國社稷和結交和平民百姓著想。”
“攝政王何出此言?”
“兩國和親本是普天同慶之事,但是臣無能,讓人把結親破壞,但是皇上,結親一旦被破壞,這是不是意味著這次和親並不合適,不受上天庇護,如果是這樣,上天不想讓這次和親結成,那我們若違背天意,本來為了兩個友好結交的目的變成導火索,豈不是得不償失,這便是臣退婚的原因。”
北冥鈺“無能”兩個字一出口,群臣便已啞口無言,若是攝政王無能,他們這些大臣更什麽都不是了。
皇帝本來就十分信任北冥鈺,北冥鈺的話他幾乎信的十之八九,再加上這關乎到社稷百姓,他定然不會貿然打賭。
“國師覺得如何?”雖然皇帝已經信了,但是心中還沒有下定決心同意退婚,還需一個力推他一下。
白子吾自然聽出來北冥鈺退婚的決心,即使他知道北冥鈺的話有多少水分,但是相較於不同意的不退不進,不如幫北冥鈺一把,還能成人之美,何樂而不為?
“臣以為不可拿百姓的安危做賭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白子吾看了北冥鈺一眼,幫他說道。
“諸位大臣的意見呢?”皇帝心裏已經有了決定,但是為了服眾,問向群臣。
“為了百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攝政王和國師兩大巨頭都同意之事,若是此時有人衝出來唱反調,才真的是傻的不清,所以所有的大臣都拱手同意。
“好,那此事就這麽定了,和親還是取消為好,為了人民著想,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皇帝點點頭,終於同意了退親,不過這事不可能隻有一方決定,定是要緬甸那邊也同意退親,這親才可退的,“那看看緬甸公主自己意下如何。”。
“宣緬甸公主上朝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