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說服李周緒所用
“也正是這碗麵,讓我下定決心不在去這家麵館,不為為什麽?因為我娘說的對,從那以後,我在也不會忤逆我娘的意思,隻要是她心中所想的,我都絕對服從。”
“所以……。”
李周緒停下腳步,無比認真的看著鳳西言,繼續開口道。
“我娘的事,從那時起,我就不在假手於他人。”
鳳西言看了看李周緒一眼,並未開口,而是繼續提著腳步往前走去,餘光掃了掃身後跟上來的李周緒,輕笑了一聲。
這李周緒也真是有趣,模仿她說話,她這樣說,隻是想告訴她,譚雲煙這件事,她一定會不折手斷,死磕到底,也要讓真正的凶手付出代價。
隻是這李周緒也是執著,她都如此暗示了,他還不醒水,想要自己來,也不看看他現在是個什麽處境,連平安離開都做不到,還想替母報仇,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
當然,她也不可否認,這李周緒的確有才華,也有能力,但孤膽英雄,沒有幫手,隻是白白送死而已。
見李周緒追上來後,鳳西言才開口。
“想替你娘報仇?憑什麽?憑梁遠祁給你的勢力?還是憑真正的賬本在你這裏,而不在梁文山那裏嗎?”
對她說的這些話,李周緒沒有任何吃驚或者意外,不過也是,她暗示的話都說得如此明目了,李周緒如果還不明白她的意思,那就枉稱自己是大才子了。
“陛下,想要說什麽?”
沉默了片刻,李周緒垂了垂眼眸,聲音聽不出情緒的開口道。
“朕想說的是,在你娘臨去之前,她曾哀求過朕,希望你這一輩子能平安喜樂,不要牽扯到朝堂中來,朕是真的不想答應她的,因為大寧朝現在看著繁華,但其實,早就搖搖欲墜了,可一個女子的護子之情,朕不得不答應。”
話說到這裏,他們也走到了城門口。
城門下,李周緒停頓了腳步,垂下的睫毛倒映在臉上,顯現出一片陰影來,整個人沉默不語。
見此,鳳西言繼續趁熱打鐵的說道。
“還有,長寧侯現在是朝廷重犯,雖然人已經死了,但他曾經培養起來的勢力,別說朕不會允許這些勢力存在,也包括太後娘娘也不會允許,所以,離開這些勢力,你還有什麽與那人抗衡的能力?”
鳳西言的話就像耳光,一掌,一掌打在李周緒臉上,打得他臉火辣辣的疼。
是啊,憑什麽?所謂的底氣,也是自己最恨那人留給自己的,除此之外,自己根本沒有任何的能力與那一手遮天的人抗衡。
見李周緒身體不停地顫抖,鳳西言也覺得自己說話太過傷人,可還沒反省兩秒,就將這反省收了起來,人命關天之事,如果不讓他清醒認識自己,那真的隻是在免費送人頭而已。
“當然,朕也不是讓你什麽都不做,你在邊塞這麽多年,那邊的西域各國臨近,什麽情況,你比朕清楚,所以,朕想要你回去之後,當朕的一雙眼睛,長寧侯的勢力繼續為你所用。”
李周緒一愣,緩緩抬起眼眸看向鳳西言,眼中帶著懷疑的神色,不敢相信的看著她。
鳳西言認真的點了點頭。
“嗯,是真的,朕和你一樣,都是心懷天下的有誌之士,不甘平庸,也不願讓祖宗幾百年的基業毀之於但,尤其是毀在一個無知婦人手中,所以,你成為朕放在邊塞的一雙眼睛,朕要你把邊塞一切風吹草動及時匯報過來,製止一切貪官汙吏殘害大寧國之事。”
見李周緒還是一臉茫然的狀態,鳳西言繼續豪言壯語的洗腦。
“大寧是經過先輩們幾代人浴血奮戰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才換得大寧百姓免受韃靼人無情蹂躪的安寧,而那些貪官愚民,為了所謂的利益,把大寧給賣了,把大寧的百姓給賣了。”
“朕不想讓這的悲劇發生,所以,你願意助朕一臂之力的話,那麽,待會兒,把賬本給朕,然後帶上朕的聖旨,正大光明去邊塞,幫朕一起,不要讓你母親家之事再發生。”
“可是……草民不甘心,不甘心就此……。”
見李周緒已經不像之前那般抵觸,鳳西言在心裏鬆了一口氣,在心裏暗暗道。
都說有才之人,脾氣都有些古怪,古人果然誠不欺我啊!
“不甘心又能如何?別說你了,朕現在也無法對真正的凶手怎麽樣?這件事要循序漸進,一口氣是吃不成一個胖子的,更何況,你幫朕,就是在幫你自己,等到朕在你們輔佐下羽翼強大,那些慘死冤死的人命,朕都會一一討回來的。”
在鳳西言不斷洗腦下,李周緒終於把長寧侯給他的賬本交給了她。
見李周緒從懷裏把賬本掏出來,鳳西言挑了挑眉頭。
心想道,要是早知道這廝將賬本隨身攜帶,她剛才就不會浪費那麽多口舌,讓人控製住他,直接搶了就是,害她苦口婆心這麽半天,說的口幹舌燥。
當然,這樣的想法也隻是想想而已,因為她是不會這麽做的。
從李周緒手中接過賬本之後,鳳西言轉身扔給了王茸,然後朝王茸點了點頭。
王茸將之前備放在馬車上的龍袍給鳳西言披上,然後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聖旨。
守城的侍衛,以及周圍來來往往的百姓見到明黃色的龍袍,連鳳西言的臉都沒有看清楚,就紛紛跪滿一地。
李周緒也恭敬的跪在鳳西言麵前。
見此,王茸不在浪費時間,張開聖旨開始大聲念了起來。
“滋有京城人士李周緒,在徹查長寧侯貪汙以及肆意弄權奪勢上有功,朕很欣慰,應引以為大寧朝有誌青年和讀書之人的表率,為此,朕決定賜予李周緒為駐塞大使,處理一切邊塞事物,特此,欽此!”
“臣,李周緒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周緒的話音剛落下,周圍侍衛百姓聲音此起彼伏的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