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交個朋友
縱觀喜馬拉雅平台,有聲小說妥妥的第一搖錢樹,然後是廣播劇,而播客是後起之秀。
有聲小說不用說,已經走上正軌,現在河神每天霸佔熱銷榜。廣播劇時機還不成熟,畢竟團隊成立才半年多,需要更多的積累。
而播客……
寧遠習慣性摸著鼻樑思考,任何有潛力的領域有機會都可以嘗試嘗試,說不定就是未來的主力軍。
自己還年輕,未來想走的更遠人脈必不可少,看看千璽就是最好證明,少奮鬥好幾年。
打開微博,粉絲馬上破六百萬,喜馬拉雅粉絲剛剛破九百萬,穩穩的頭部前三。
站起身,來到玻璃前,看著忙碌的團隊。現在捕耳工坊缺的不是錢,而是人脈和破圈的機會。
這種嘗試不光對自己,更對團隊是一種難得的磨鍊。相對有聲書和廣播劇,播客包含更多創作者的心血,從前期策劃到採訪、邀請嘉賓錄製,再到後期的音頻剪輯……
每個環節都需要傾注時間,甚至需要做大量功課和協調。由於優質播客內容通常包含相當程度的知識增量,如果能做好一個播客節目,本身就是巨大的進步和提升。
正好把枕邊男友暫停,河神每天三更最多一個小時,可以把精力投入新播客項目。
配音團隊無所謂,主要是韓成和後期小馬,甚至劉雨桐也可以物盡其用,發揮經紀人的最大功效。
忍不住來到第二錄音室,平時這裡很少用,以後錄播客反而能利用起來。
互聯網的發展早已把競爭都帶到時間戰場上,尤其在內容消費領域。在今天的市場,內容形態的市場幾乎已經形成了兩條鐵律:要麼足夠有趣,要麼足夠有用。
在資本眼裡,好玩和實用是衡量一個內容產品是否初步具備商業潛力的前置條件。
吃雞和抖音算得上是符合當代人需求的典型代表,持續不斷的刺激、高頻率的正反饋,在閾值不斷攀升的今天,網劇、綜藝需要兩倍速觀看才能過癮。
17年9月份,一度火遍大江南北的現象級談話節目《鏘鏘三人行》宣布停播,這檔節目曾被《新周刊》譽為15年來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但再長青的節目也抵不過時代的洪流,老的觀眾不斷離去,新的觀眾還未培養,不斷下滑的收視率,讓停播成為必然。
後來優酷牽頭原班人馬打造同類型的《圓桌派》,升級製作,話題更為貼近當下人的生活,嘉賓質量和談話水準依然在線。
可惜當代年輕人獲取內容的渠道過於便捷,幾個知識分子的談天說地也不再那麼具備吸引力,在權威早已被消解的今天,《奇葩說》和《吐槽大會》顯然更能迎合年輕人的趣味。
因為腦洞夠大、段子夠多、更平民化、更接地氣,人們喜歡名人自嘲和被嘲弄大過於看著他們裝逼。
究其本質播客並不算是一門新媒體形態,就像二十年前的電台節目穿越到今天,只不過由無限電波轉變為4G或者wifi,內容由主播脫口秀變為了主播嘉賓頭腦風暴。
多年前電台給無數人在深夜送去撫慰和溫暖,而在今天,即便社交軟體讓你隨時可以連接任何人,但依然消除不了人們內心的孤獨,恰恰相反的是,人們反而變得更孤獨。
時代變遷,人們需求的東西其實並未發生本質的變化,出版業衰落了,但小說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化身一變成了網文,因為我們依然需要好故事對嗎?
所以播客有可能是最具親和力的一種,它恰到好處地卡在一個不遠不近非常舒服的位置。幾個人在你耳邊絮絮叨叨,聊著你感興趣的話題,你看不見他們卻能從聲音中感受到情緒和個性,會有一種不在場的參與感。
如果主播和嘉賓都不是明星大咖,或許就是在街上和你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更為真實和親切,聊天的語氣就如同你和朋友們在說話。
內容的信息密度和個人的思維發散之間,在理性探討和感性共鳴之間,在公共話題和個人生活之間,播客都可以製造出一種微妙的平衡感。
長此以往,聽眾會習慣主播的語氣、節奏、個性和價值觀,種意義上而言,主播對於聽眾而言算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恰恰是普通人最為缺少的社會關係。
說白了不就是枕邊男友的升級版?
騰訊音樂上半年發布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隨後位元組跳動也上線番茄暢聽,快手幾乎是一比一高仿小宇宙的播客客戶端皮艇,網易雲音樂也在為播客設置獨立入口……
上個月連微信都開通聽書功能,張小龍都蠢蠢欲動了?
一個關於耳朵經濟的新戰場又將吹響戰鬥的號角,難怪老余坐不住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播客其實是融合聽書和相聲這兩種流行長音頻各自的特點,多數播客都力求提供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同時又不同於書上的硬核知識,主播和嘉賓都更多以個人經驗出發,儘可能保持聊天的趣味性與親和力。
這種收聽習慣與理由,反過來也很容易讓聽眾對一檔能夠長期輸出內容的播客保持粘性,從而增加播客商業化的可能性。
因為對於一檔30到50分鐘的播客節目來說,開場或中間插入一分鐘的廣告信息幾乎不會對用戶造成太大的困擾,更別提多數播客基本也沒有插播廣告的機會。
反正老子不差錢,
交個朋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