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眼看不到兩個月今年就要過去,各位打工人也開始盤算起職場前程。超長疫情打亂不少人的職業規劃,導致不少留學生加入找工作、考研大潮。
身為在校生,寧遠也能感覺到狼多肉少的就業市場,別管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工作多年的打工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
大概也是觀察到年底的打工剛需,最近密集上線了一批職場綜藝。依舊圍繞著頂級律所offer爭奪戰展開,綜藝本身品質過硬,但視角未免太過精英。
985大學畢業生在整個求職大潮中佔比多少?這些學霸的求職經對於我等社畜又有多少啟示?
倒是viuTV在六月製作的,專供普通打工人,中年危機人士服用尤佳。
演藝圈綠葉慘變打工人?
艾威、麥長青、張松枝、敖嘉年、古明華和袁富華,這六名演員的名字與他們的臉除了資深港劇兒童外,恐怕沒幾個人能夠第一時間對號入座。
但如果說起的游坦之、陳小春版的多隆、里的劉奎璧,一臉迷茫的群眾會立刻恍然大悟:原來是他!
能夠走紅的視帝視后始終是少數,大部分綠葉藝人就如同普通打工人一樣,過著這部劇演完演下部,按月領工資的生活。
疫情令娛樂產業雪上加霜,電影拍劇進度都受到影響。就像公司裁員先向35歲以上員工下手一樣,這批平均年齡50+的綠葉演員許久沒開工。
六位失意中年男子聚在街邊大排檔互相訴苦。61歲的艾威說自己從農曆年之後就再沒工作過,一向師奶緣極好的麥長青則是從去年拍完旅行真人秀就一直賦閑。
有港版孔劉之稱的張松枝從新年開始沒處開工;手握兩尊影帝獎盃的袁富華雖然目前正在拍劇,但同樣閑了好幾個月的他表示,拍了這部之後不知有沒有下一部。
敖嘉年和古明華,一個因為音樂劇延期開始無限等待,一個1月份后沒工作乾脆去做了割膽手術。
失意男子大排檔聚會,當然不止是喝酒抱怨這麼簡單。抱著如果不做演員我還能做什麼的想法,六名中佬開始下崗再就業挑戰。
TVB演員片酬極低眾所周知,這也是為什麼底層綠葉們在不同劇集中露臉率極高,大家都要拚命打工賺錢吃飯嘛。
就像996后的社畜彷彿身體被掏空一樣,大部分綠葉演員除演戲對其他職業一竅不通。
古明華在談到自己求職有什麼優勢時就很坦率表示,從一入行就要全情投入去做,所以幾十年特長只有演戲這一件事。
五十多歲的麥長青身體強壯,朋友又多,於是選擇在短期培訓後上崗做步兵,也就是代人買菜的跑腿兒。張松枝呢,長得帥夠自信,人又能說會道,所以選擇去做電視節目銷售。
有電車駕駛執照,又是六位中佬中最年輕的敖嘉年,註冊后正式上崗成為一名外賣小哥;當初為了鐵飯碗選擇進入話劇團的古明華,被數家公司拒之門外后做起售貨員。
61歲的艾威,面試合格后,在加油站做實習生負責幫客人加油等服務;影帝袁富華,一把年紀在餐廳里做起了跑堂小弟。
比對一下國內明星體驗職場生活,或是進入頭部互聯網公司,或是直播賣貨,這些在香港街頭送外賣、洗碗、加油的中佬們,真是讓人感慨人生不易。
與努力營造真實感卻總讓人感覺齣戲的內地明星體驗類綜藝不同,觀眾能夠明顯感覺到是一檔真人秀,綠葉演員只是來短暫體驗中年轉型的生活,但這並不妨礙節目的真實感及極強的代入感。
中佬,在粵語中為普通中年男子的意思,就是容易引起大眾共鳴的切入點。從國內考公大潮不難發現,中年焦慮已不再是真中年人的專利。
不少二十齣頭的年輕人,見到公司裁員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都早早關注起中年危機。
誰來作為中佬代表則是決定綜藝能不能打動觀眾的關鍵,這幾年港劇式微,頭部演員也不似過去風光。但真想要觸動人心,還得看綠葉演員。
這些在電視台一做幾十年,每個人的作品履歷都有幾十部甚至上百部的綠葉們,作品一大摞卻從沒機會挑大樑飾演主角,不就是我們這些默默幹活的普通打工人的真實寫照。
節目不只是停留在明星體驗生活這一淺表現象,而是深入挖掘中佬轉型再就業,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在一家公司做了大半輩子突然被掃地出門,自己原本掌握的技能在求職市場無用武之地,公司需要的各類資格證自己一張沒有,是中佬再就業的最大難題。
比起我輩打工人,節目中六位中佬的劣勢更明顯。演戲在日常工作中能有什麼用?
麥長青身體結實有力氣,所以去賣力氣跑腿;張松枝長得帥又能侃,適合去做銷售。對於中佬們,這也算是打開思路。
和內地綜藝動輒一個來小時甚至兩小時相比,也更短小精悍。一集不過22分鐘,總共12期,而且沒有使用一般明星體驗類綜藝的交叉敘事群像拍攝手法,而是每四期為一個單元,專註於兩位中佬從求職到入職到迷茫再到體驗成功的過程。
寧遠看來同樣的題材放到內娛綜藝的話,可能第一期播個1小時,還停留在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的階段。
作為一檔職場體驗綜藝,也並沒有引入時下最流行的觀察間點評模式,而是採用老港綜慣用的旁白,插科打諢調侃嘉賓。
觀察間的模式並不是不好,只是這些年觀察太多審美疲勞是一方面,觀察嘉賓忙著搞觀點輸出,容易激起觀眾逆反情緒則是另一方面。
早年我們追等台綜,這幾年日綜和韓綜又成為路人追看,業內效仿的對象。港綜則因語言等原因,在內地存在感一直不高。
與擅長講普通人故事的港劇一樣,港綜也喜歡著眼於社會議題,以普通人的視角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