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戀上你看書網,配音天王
今天的觀眾越來越專業。看劇不止看演員陣容,還要看導演、編劇;追綜藝,題材明星固然要緊,靠譜製作人更能讓人安心入坑。
觀眾對幕後的關注,也讓幕後人員終於有走上台前的機會和動力,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個人品牌。
比如《德雲斗笑社》中,曾擔任《極限挑戰》製作人的嚴敏儼然有自己的個人飯;《潮流合伙人》《開飯啦唱作人》兩檔節目中,製作人車澈乾脆成了固定嘉賓。
剛剛結束血雨腥風成團夜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則讓節目總導演兼製作人、百萬文案吳夢知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逐漸明星化的綜藝製作人,給國產綜藝帶來新的內容元素和品牌維度。而相較於早年的無心插柳,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今天的製作人,都在努力刷出存在感。
PD存在感的加強與國產綜藝的發展是相伴而生的。早期國產綜藝無論是選秀類也好、情感類也罷,觀眾討論的永遠是嘉賓如何、選手如何,製作團隊的存在感弱到可以忽略不計。
第一個在群眾心中擁有姓名的綜藝製作人是《爸爸去哪兒》的總導演謝滌葵。
原本製作正統新聞節目及小體量娛樂節目出身的謝滌葵,臨危受命挑起《爸爸去哪兒》的擔子。
節目的基本邏輯就是製造困難-解決困難-升華主題,但萌娃們在被豬追、被雞攆、被沒收零食的時候,總會憤恨地大喊謝滌葵這個名字。
這時的謝滌葵更像是被萌娃們從幕後拽到觀眾面前,雖然觀眾知道這檔親子節目的導演叫謝滌葵,最愛欺負小朋友,實際對他的製作風格尚無太多關注。
洪濤是繼謝滌葵后,第二個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綜藝製作人。與謝導被迫營業不同,洪濤是主動走到台前。在S級綜藝《我是歌手》中,洪濤負責每期揭曉嘉賓名次。
幽默、腹黑以及花式播廣告等個人特色,使得洪濤成為《歌手》的標誌性人物,台上歌手台下觀眾也願意和洪濤互動。
《奔跑吧》總導演姚譯添因為總按捺不住那顆與嘉賓同場競技的心,而被稱為戲精導演。過去的室外競技綜藝,製作團隊多使用任務卡、聲音出鏡的方式來宣布規則推動流程。姚譯添則多次親自出鏡,看姚導搶鏡頭也是觀眾一大樂事。
比起被動出鏡的謝滌葵,主動暴露在公眾視野中的洪濤與姚譯添完成從幕後到台前的第一步,觀眾能把他們的名字與人對上號,也知道他們的某些特徵。
同樣是以戶外綜藝名聲大噪的嚴敏,在姚譯添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極限挑戰》中,嚴敏直接下場參與嘉賓互動,隨時隨地通過改變規則、挖坑等方式與嘉賓鬥智斗勇,增強節目可看性的同時,也對外輸出嚴敏=老狐狸的大眾印象。
《極限挑戰》四季拍攝結束后,嚴敏團隊辭職離開,換了新團隊的《極限挑戰》被群眾一眼識破,風格不一樣了。
與嚴敏一樣,加大自己在節目中參與度的PD還有車澈。車澈曾在《加油好男兒》《加油東方天使》《中國達人秀》等選秀節目中擔任導演,加入愛奇藝后製作《有嘻哈》《熱血街舞團》等節目。這幾檔節目中,車澈已經通過與導師頻頻互動的方式,被觀眾認識。
在去年播出的潮流綜藝《潮流合伙人》中,車澈在首期節目中登場,向吳亦凡及潘瑋柏宣布節目規則時順便擺了兩兄弟一道;《我是唱作人2》的衍生綜藝《開飯啦唱作人》中,車澈則以飯局主MC的形象出現。
隨著PD們走向台前,平台也開始在節目海報加上某某工作室出品的字型大小,以製作人為核心的國產綜藝廠牌概念初步成型。
前有唱跳愛豆競爭出道名額、後有姐姐辛苦訓練期盼成團,如今就連製作人們都要從幕後走到台前,莫不是娛樂圈人人都有一顆做大明星的心?
綜藝是越來越多,除衛視、長視頻等傳統選手外,B站、西瓜視頻、快手、抖音等也紛紛入局。玩家扎堆導致的結果,一是綜藝類型及內容的重合,二是明星嘉賓不夠用。
過去製作團隊有較長時間去做觀眾喜好度調研,用較長時間磨出一檔好節目,現在不行。在題材差不多的情況下,誰上線速度快誰更有可能抓住有限的觀眾。
也因為綜藝實在太多,適合的嘉賓人數卻跟不上節目誕生的速度,於是大張偉、吳亦凡、何炅等幾個老面孔,天天在不同節目中打轉。
尤其一些從戀愛到結婚都在真人秀上完成的明星,觀眾實在已經看膩了吧?
另一個解決辦法則是為節目注入新變數,即PD們。對觀眾而言,明星是熟悉的、內容是熟悉的、唯獨對幕後主創團隊陌生。
一方面能夠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有了幾分職場真人秀的意味,甚至可以作為梗出現。近期熱播的《樂隊的夏天2》中,不按理出牌的五條人樂隊與可憐巴巴小導演世傑之間的互動,就是個好例子。
另一方面明星人選會重合、節目內容會撞車,但幕後團隊不會。PD作為變數融入到節目中,其實就是加入了一個新的嘉賓人選。
這個人熟悉節目流程,又具備一定的上帝視角可以掌控節目走向,最重要的是他的人和職業對於觀眾而言都是陌生的。
嚴敏的群眾基礎就是靠著他作為《極限挑戰》第七人而來的。當年嚴敏在《極挑》出鏡次數之多,儼然與六位嘉賓形成6+1之勢。
綜藝製作人們紛紛加強自身存在感,最終目標自然是如隔壁韓國的羅英錫PD一樣形成個人品牌。觀眾是為了某某PD出品而去看節目,而不是沖著節目的題材或嘉賓陣容的豪華。
在我喜歡和大眾喜歡之間,我永遠選擇大眾。即使是成功打造出個人品牌的羅英錫都承認,綜藝不是要給觀眾上價值觀大課,而是去盡量迎合觀眾喜歡,在迎合的基礎上通過微創新培養觀眾。
對於國內的PD們而言,萬里長徵才剛開始。與其想著怎麼改造觀眾,不如先去迎合觀眾,與觀眾之間建立信任,形成個人品牌后再去推動變革。
凡娛樂圈題材網文,必有綜藝,有綜藝自然必有製作人。群眾對該職業的興趣已經就差最後一把柴了。綜藝製作人們的職場真人秀既然已經推進到經紀人這個職業,不如下一步就拿自己開刀,來個《我和我的綜藝製作人》送自己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