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今年的給媒體老師們久違的掉書袋機會。生活方式大號、時尚大號甚至還有女性大號,一改平日親民畫風,從「太太圈是個什麼圈」到「愛馬仕是不是貴婦圈敲門磚」,事無巨細地來了次貴婦科普。

  民間達人也不甘示弱。我朋友、我閨蜜、我鄰居等「我」字系列齊上陣,從各個維度駁斥劇情不過是平民編劇躺在家裡的幻想而已。「真正的貴婦圈才不是這樣」,順便科普真貴婦下午茶的一百條規矩。

  後宮戲流行時,有網友發出靈魂拷問:「皇上是要死嗎天天喝粥?當皇上不就是為了器宇軒昂大喊一句,給朕來兩隻燒雞吃。」當上富婆還得苦記下午茶的100條規矩,圖什麼呢?

  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上流社會」的話題也開始常議常新。作為一種文娛景觀的「上流社會」。

  一是偶像劇在內地熱播,算得上一代人的「富人啟蒙」。其中「大小姐」藤堂靜的經典台詞「女人一定要有一雙好鞋」,不止在當年少女心中刻下深深烙印,至今仍被末流時尚號引用。

  二是天涯論壇的「周公子大戰易燁卿」事件。雙方關於「上流社會」的論戰掀起全民狂歡,硬糖君也跟著學了不少有錢人如何賽馬、如何養遊艇、如何養狗的知識,至今無用武之地。

  即便從今天來看,這仍是對「上流社會」最豐富、華麗的一次描繪。可比小紅書上只懂怎麼買HERMES、住高級酒店的「貴婦」有意思多了。

  二十年來,學做貴婦。既是主義,也是生意。小紅書與知乎,並稱互聯網兩大「高凈值收入人群聚集地」。知乎精英永遠年薪百萬,人在美國,利用下飛機的間隙為普羅大眾答疑解惑。

  小紅書上的貴婦名媛,每月零花錢高達六位數,家裡沒有幾十個愛馬仕簡直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就這還得在筆記里謙虛表示「小戶人家,不過爾爾」。

  但「網上的話」哪能全信?群眾心中自有一套平台「含貴婦量」標準。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太大眾,被排在最末。

  小紅書雖然有圖有真相,可造假者太多,目的也很可疑;B站因為呈現形式及社區屬性,可信度較大,屬於肩部位置;而多數網友都認為,在ins上曬日常的,才可能是真貴婦。

  網路貴婦湧現速度之快,懷疑MCN公司在量產。其造型、穿搭乃至曬生活的姿勢,太像同個模板的不同變種。一定得有步入式衣帽間,愛馬仕必不可少,妝容以溫婉好嫁風為主,年紀都不算太大,再時不時曬一曬自己畫畫、烘焙、旅行的美照。

  網路貴婦的家世各不相同,但大抵可分為兩類:總裁夫人董花花屬於嫁得好,名媛千金曹譯文屬於生得好。但別管是嫁得好還是生得好,曬了一陣幸福生活后,總會進入到賣課、賣貨的老套路上來。

  說起貴婦生意,也有論點爭鋒:一種認為人家都那麼有錢了,不圖賺你錢;一種認為你都那麼有錢了,還圖割韭菜賺我這點「小錢」,你這「有錢」是不是有水分?

  也別說群眾的打假確實頗有成效。好幾個小紅書貴婦都被群眾火眼金睛識破「外圍」「山寨」的真面目,導致小紅書貴婦群體的整體可信度都打不少折扣。

  與貴婦湧現速度不匹配的是,國內網路富豪的比例遠沒有那麼高。也別說男人就不愛曬優渥生活,ins上的互聯網新貴伊萬、地產大亨之子伊澤拉,曬生活的花樣和頻率比許多富家女還要高。

  網路貴婦出現一批被扒皮一批,群眾卻始終對貴婦愛得深沉。這大概因為對於我們而言,「上流社會」是個存在於幻想與書本中的位面概念。

  49年後無貴族,大款、萬元戶也是從改革開放后才興起的。直到90年代,內地文學影視作品中「大款」還普遍是反面形象。80、90后對當代上流社會的最初想象,基本來自TVB。

  直到進入新千年,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且一大批台偶在內地播出。等劇集對不少人而言,算是第一次了解到何謂「有錢人的生活」。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審視,當年的台偶對於「有錢」的刻畫也委實粗糙幼稚。但對當時的內地觀眾而言,「上流社會」、「有錢人」的形象,終於開始成為一種關乎生活方式的、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夢。

  受台偶影響,當年也正冒頭的網文創作中,「霸道總裁愛上我」得以成為數十年不衰的經典母題。從五百平米的大床上醒來、會幾十國語言的小說主角,都是作者們一邊看著古早台偶劇,一邊百度著「有錢人開什麼車」敲出來的。

  而真正本土化的、精緻化的「上流社會」刻畫,還要數征服一代少年少女的郭敬明。

  隨後改編的系列電影,更使郭敬明完成從作家到導演的華麗轉型,也為當代年輕人提供了奢侈品教科書。

  嘴上嫌棄著拜金主義、全員有病,但「Chanel的黑色緞帶」「Gucci的寶石藍皮帶」怎能不在年輕的心湖投下掠影。硬糖君一位如今已很講究的朋友坦言,她認識的大半奢侈品牌子,都是通過反覆觀摩獲得。

  隨著互聯網發展,「世界是平的」,不同階層的人們有了更多對話機會,也讓人們對現實里的「有錢人」愈加好奇。

  貴族的衣服沒牌子,「因為是在巴黎皇後區的幾家專門的店裡定做的」;上流社會不喝咖啡,「只喝茶和礦泉水」;貴族壓根不工作,平時就是「去阿拉斯加釣鮭魚或者去中非草原打獵」

  受「周易大戰」影響,天涯及其他論壇掀起過一股「富家子弟現身」風。寧遠記得有一位叫「毒藥」的初代網紅,至今為人追憶。

  只是當時的網路環境對有錢人的濾鏡沒今天那麼深,網友也較為理智,「富家子弟」們沒能掀起更大風浪。

  遙想當年的上流社會論戰,再看如今網路貴婦的生活,倒越學越不像了。或者自信點說:我們發展出特色上流社會?

  以前在網上自稱名門之後,起碼還要說出紅酒的幾種喝法,賽馬的諸般規矩。現在嘛,有包有鞋有衫就夠啦。而群眾對上流社會的態度,也從過去的帶著批判眼光來看到現在有錢人就是有一張沒被生活欺負過的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網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