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自古便有財不露白的訓誡,就算有錢也得關起門來偷著樂。網上的貴婦反其道行之,背後當然少不了商機驅使。真貴婦也好,租別墅拎高仿的假貴婦也罷,一旦樹立起有錢人設,割韭菜自然也更順手。
跟著貴婦學情商,跟著貴婦學理財,有了「有錢人」身份做背書,可信度好像高不少。賣貨搞自創品牌或者接推廣,群眾總會想「都這麼有錢了怎麼可能騙我們」。
人們的有錢人濾鏡已經到了冒粉紅色泡泡的地步,但仔細審視不難發現:大眾對貴婦的愛,其實是對「媒介製造的、想象中的貴婦」的愛。
想起鄧文迪與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的媽媽獻上抖音直播首秀。這麼貨真價實的貴婦直播,網友卻熱情寥寥。還不如B站、小紅書上真假摻半的網路貴婦們,每有動態都能聯動好幾個平台集體討論。
再往遠處說,周公子大戰易葉卿被扒皮后仍不斷有網友朝聖取經。同一年,真名流之後洪晃,拉上平傑三的女兒平燕妮、劉敬范的女兒劉索拉、演員李勤勤還有最後的名媛章含之主演的電影,講的還就是上流社會的故事,卻乏人問津。
上流社會的情緒是很難被共鳴的,上流社會的消費卻是可以觀賞甚至模仿的。除了買買買就是四處旅遊的網路貴婦,滿足的是消費主義時代的遐想。
伴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與「上流社會」相關的諸多產品也迅速調整自身。富豪生活方式雜誌,已經從過去教你如何買私人飛機、雇英式管家、送孩子上伊頓公學,降級為以奢侈品包表鞋酒等內容為主。
群眾對於各路貴婦樂此不疲地扒皮、打假則映射了另一重心理精神上等人:雖然沒有生在有錢人家,但我比暴發戶更懂上流社會的規則。在樹立偶像、尋找偶像、摧毀偶像的一系列過程中,996的社畜生活和現實中養家糊口的種種不如意,似乎也有了另一個宣洩出口。
只可惜隨著經濟變化和輿論環境收緊,曾經的「京城四少」風流雲散,曾經最愛向我們展示富豪生活的王思聰,如今也低調了。真富人越來越夾緊尾巴做人,我們也只好和半真半假的富人一起樂呵樂呵。
做有錢人真好!
從最近幾檔熱播綜藝看,大家對有錢人真是越來越寬容。虞書欣不用說了,欣欣子性格本身很可愛不假,群眾的有錢人濾鏡也夠厚,有錢小公主,怎麼可能有壞心眼嘛!
寧遠難理解的是,讓黃聖依和楊子在被群嘲多年後,突然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
就算互聯網記憶短暫,這位姐夫的火傳媒欠薪往事可也沒過去幾年,更別提聖依姐姐什麼與星爺決裂,走奧斯卡紅毯前突發暈倒的精彩操作。
當有錢人實在太好了。各種論壇命題里,也少不了「如果給你2億、如果你中了5000萬、如果你和xx互換人生的暢想。
富有是否有助於培養人的良好品性?
窮**計,富長良心的觀點如今真是深入人心。貧窮是否意味著劣根性?天生的窮氣註定難成功、或發了財也有股不招人待見的憤懣氣,比不得天生貴氣?
面對綜藝里越來越多的展示型富有,寧遠倒是懷念起十幾年前一系列真正貧富交換的真人秀。
窮,是因為不努力嗎?富,又意味著幸福嗎?
富貴的好處我們見多了,而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有一檔節目組找來一眾富豪名流,沒收信用卡和現金,把這群富豪扔到城市貧民窟中,讓他們體驗4~7天的貧民生活。
「窮,就是你不努力!」「只要奮鬥,一定能改變命運!」,來體驗生活的富豪,大多是「努力論」的忠實擁躉,堅信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即使過上貧民生活也能逆風翻盤。
富豪們信心滿滿,可打臉總是來得這樣快?
一代褲王田元灝之子田北辰,哈佛大學碩士畢業,自己成立服裝公司后發展順風順水,將老爹創下的事業進一步擴大。田北辰自認是不靠父母、努力奮鬥的典範,只要有鬥志,弱者亦可變強者。
田北辰體驗生活的第一天,隔著屏幕也能聽到他原有三觀碎裂的聲音。1.67平方米的籠屋,月租1350港幣,就是他的新住所。而這在香港籠屋中已經算較為豪華的一檔,畢竟肉眼可見沒老鼠、沒蟑螂、也沒有滴滴答答的漏水聲。
住得差不要緊,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田北辰的工作是清潔工,需要6點15分到崗,但趕早班地鐵時間來不及,坐13港幣的巴士又太貴。富翁每天的生活費僅50港幣,必須精打細算。
交通費扼殺了窮人的生存空間。田北辰在交通費與生活費進行一番取捨后,發自內心地感慨。
倒垃圾、掃大街,是個人就會?
田北辰的工作體驗一樣不輕鬆。垃圾桶太沉、垃圾太臭、工作效率低等等因素,讓這位開始還會吐吐槽的富豪漸漸沉默。和其他一臉獃滯的社畜一樣,苦熬等待著午餐時間的短暫休息。
一天下來,田北辰已經累得生無可戀,只想回到籠屋休息,但他的同事仍舊要去其他地方做工。在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許多人需要打多份工。
在生存壓力之下,個人時間被無限壓縮,別說努力充實自己改變命運,僅僅是活著就已經要拼盡全力。
貧困已經是一個結構性問題。窮人每天要做十二小時甚至十八小時的工才能養活自己。別說改善生活,就連規劃下禮拜做什麼都是種奢望。
這樣的窮人,誰又有資格在他們面前輕飄飄地甩一句:你有手有腳,為什麼還那麼窮?
就連十塊錢闖澳門的賭王,也是富家少爺家道中落才有了成為傳奇的可能。如果他只是個九龍寨城裡最底層不過的混血兒,如今的我們還能看到四房十七傑的豪門大戲嗎?
富有成就健全人格?
從最初的全年齡角色互換,到後來聚焦於未成年人。雖然也為求收視走過彎路,但從這檔節目中,我們仍舊能夠窺見:富有並不意味著有一張沒被生活欺負過的臉、人格因不曾匱乏而更加健全。
貧富青少年變形的案例太多,的特別企劃倒是聚焦於兩個曾經是百萬富翁,如今債台高築的男人。
可惜結果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