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寧遠腦中閃過一個念頭:你的家鄉出網紅嗎?
待到繁盛,竟被東北老鐵制霸;幸而滄州泫雅郭老師在抖音為河北扳回一局;然而無論河北還是東北,作為經濟平平之地,MCN機構的發展速度都遠遜於本地網紅的勃勃生機。
為什麼要研究網紅的地理分佈?
李佳琦、薇婭等電商主播的帶貨神話,就帶動網紅的新一波熱潮。近來受疫情影響,實體商圈也紛紛搞起了直播自救運動。
連帶擁有網紅直播概念的星期六、漢鼎宇佑、引力傳媒等上市公司,都成股市裡的新寵。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不少公司都在試圖捆綁網紅概念:忙不迭的收購MCN、布局直播、孵化網紅。而隨著星期六、新文化、三五互聯等股價回落,華創證券電話會議又驚現假MCN專家,投資者終於冷靜一點,開始思考這些MCN機構究竟價值幾何。
MCN機構作為收購標的,和當年上市公司瘋狂收購的遊戲公司、影視公司簡直如出一轍。都是聽來暴利又時髦,但作為文娛產業很難實體化衡量、股民摸不清水深淺的行業。
在寧遠看來所謂MCN是一種多頻道網路的產品形態,將PGC內容彙集聯合,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通俗點說,MCN就是網紅和品牌的中間商。
不同於普遍是全國一盤棋的線上文娛,MCN的團隊風格、運營模式乃至發展方向、商業模式,都具有明顯的地緣性。我們不妨結合相關數據和榜單,從地理角度來了解下MCN生態。
北上廣浙頭部扎堆,川湘閩魯腰部崛起!
海外傳統的MCN多數採用簽約制度,將市場優質博主簽到機構旗下,再展開系統運營。中國MCN沿用這一模式的同時,還進行網紅孵化的成功探索。他們依照內容消費定向培養新人,並展開流量扶持、內容包裝等深度運營,製造獨家網紅。
國內MCN基本是簽約+孵化的混合模式。而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但凡有點粉絲的內容創作者,都被各大機構跑馬圈地。
咱也不能看到海量簽約就叫好,關鍵還得看博主的體量和質量。整體來看文娛產業越是發達的地區,MCN的密度越高,體量也越大。北上廣深杭五大城市,幾乎佔據MCN的半壁江山。
其中MCN機構數量最多,囊括華星酷娛、papitube、網星夢工廠、無憂傳媒、貝殼視頻近20家。
Papitube主攻短視頻,由papi醬聯手泰洋川禾創始人楊銘聯手創立,擁有玲爺、無敵灝克、哈尼克孜等代表網紅。
網星夢工廠則側重挖掘、培養素人,孵化了韓41、大石橋聯盟數百位腰部網紅,已拿下四輪融資。
不久前上市遊戲公司三五互聯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票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網星夢工廠母公司上海婉銳,並達成三年凈利潤不少於2億元的承諾。
超級城市的頭部MCN正網狀擴張,逐漸在一二線城市設立分部。簽約毛毛姐、麻辣德子等抖音達人的無憂傳媒。
湖南發力正猛,門牙視頻、山竹、DreamTV率先突圍,不乏廣電血脈;福建的飛博共創、自娛自樂、五毛傳媒等,皆是短視頻各大榜單的常客。
雖然只有古麥嘉禾和願景娛樂,仍強勢領跑。據小葫蘆數據顯示,這兩家機構商業估值均已超過13億,擠進榜單前五。
目測MCN機構數量仍在不斷上漲,直至覆蓋全國各省。畢竟主播藝人、短視頻運營等職位招聘,從牡丹江一直排到三亞。
網紅眾多的東三省,知名MCN機構咋沒見幾個?
一東北網紅偏愛師徒制,常以門派、工會的形式管理,像驢家軍、迪家軍。二他們在海南買房后,順道把公司在在那邊落戶,比如牌牌琦。
每個MCN機構都有自己的味道?
網紅簽約MCN已是常態,如今沒幾個單打獨鬥的網紅。但如何選擇合作的MCN機構,無疑是廣大博主的棘手難題。
選好了,借勢起飛。選錯了,天價賠償、封殺雪藏等霸王條約等著你!
篩選MCN機構過程中,了解合作公司的類型和業務最為關鍵。只有雙方創作內容和理念高度重合時,才能儘可能避免運營、推廣時的錯配尷尬。你跑到遊戲MCN搞三農題材,白費勁。
高舉建成全球電競之都旗幟的魔都,遊戲產業鏈布局最為完整。遊戲廠商、電競俱樂部、遊戲娛樂軟體等上下游,全部聚集於此。
大鵝文化定位為遊戲主播經紀+MCN機構,公司主要聚焦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遊戲直播,手握韓跑跑、浣熊君、耀神等知名主播。
地處城鄉結合部的九堡,搭乘淘寶的高速列車,變成電商直播第一村。無數的寫字樓、直播間、供應鏈等從這片荒地鑽出,擁抱著謙尋的薇婭、宸帆的雪梨、如涵的張大奕等各地奔來的淘系主播和MCN機構。
集齊李子柒、林小宅、卧蠶阿姨的微念科技,也在杭州服務著四海的網紅,助力她們完成商業變現。李子柒的天貓店鋪開業三天,便斬獲千萬銷售額,這自然離不開微念的運營經驗以及杭州的電商土壤。
都不行?
先跟著廣深網紅學幾招,廣州的美食MCN機構偏愛本地探店模式,往往是創作者操著流利粵語,念叨著腸粉蝦餃馬蹄糕等各式美食。沒有李子柒、密子君的人氣,卻仍能俘獲穩定的吃貨觀眾。
破產姐弟、城七日記、他是子豪、名偵探小宇……
古麥嘉禾網紅痴迷戲精人設,在精心編排的劇場里重複著生活、甜寵、懸疑等戲碼。破產姐弟兩人以百貨店為舞台,口頭碾壓綠茶女孩、出軌渣男、惡毒婆婆等配角,爽感十足。
總之網紅想要找對方向,投資者想要評估MCN的價值,就得看看相關機構的地利。它明天的故事,往往都在所處城市的產業、文化氛圍里埋下伏筆。
所以本地MCN機構才是普通人的戰場?
歷經野蠻生長、全面爆發的探索期后,MCN機構的競爭格局激烈又相對穩定,生產模式成熟又暗藏巨變。
但頭部MCN同樣在孵化網紅上困難重重,甚至因過度依賴單一網紅,後期陷入轉型艱難、營收無力等。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便是如此,即便是風頭正盛的美ONE,也未能逃脫全靠李佳琦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