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但在手機觀影便捷化的優勢面前,這樣的壁壘究竟還有多高、對於年輕一代的吸引力是否足夠大,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
畢竟影院是一個體驗業態,但也具備很多短板,特別是時間成本。在網民日益碎片化的生活狀態下,拿出三四個小時用於一項活動是很大的一個障礙。
如果手機端可以看、隨時可以看,對很多用戶來說就是不錯的體驗。
對很多人來說,線下觀影的不可替代性,其實是源自於長時間所培養起來的習慣,可是對於自小就生長在數字化環境里00后10后而言,小屏幕可能才更貼合其習慣?
所以在當下的困窘外,影院產業其實已悄然走至發展的岔路口,該怎麼去重築其壁壘、深挖護城河,將關係到未來數年裡的發展情況。產業革命或許會比我們以為的來得更快,不主動求變只會更加被動。
大浪淘沙!
其實不僅僅是IMAX,過去里幾年包括杜比廳、巨幕在內,很多特殊影廳的票房數字、佔比都呈上漲趨勢。這些數字的變化,首先肯定得益於特殊影廳的增多,但其更核心的原因,還是消費者對視聽體驗要求的提高,願意為這類視聽效果更好的影廳付費。
視聽效果可能是當下影院最重要的護城河,想要守住這道防線,就不能只滿足於銀幕比手機更大,而是具備真正有質變效果的價值。
在大銀幕和小熒屏上看同一部電影,會有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這同時也是很多頭部電影,開始使用IMAX攝影機、高幀攝影機拍攝的原因。
不少頭部的下游公司,都在積極研發新的視聽、放映系統來升級視效體驗,比如萬達電影此前開發的X-land影廳、星軼影城研發的STARX影廳、IMAX這幾年在推廣升級的IMAX激光系統,其實都是針對這種變化趨勢所進行的嘗試。
未來,視聽效果的突破升級,會成為很多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提到觀影體驗,很多人率先想到的可能都是視聽效果,但實際上一家影城的觀影體驗,是服務質量、舒適度、衛生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
在票務平台的影片評價里,經常可以看到有用戶因為影城空調效果不好、座位舒適度不高等而打差評,實際上也是讓影片替影院背了鍋。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影院都將自己定位為零售行業,是在向用戶兜售電影票和賣品。但是走到今天,其實影院的實質應該更貼近服務業,即影院向用戶提供高溢價的觀影服務。
然而最近幾年,很多影院為了節省成本、減少放映機氙燈損耗而調低放映亮度,或者在保潔、前台服務上壓縮人員成本,可是票面上的服務費卻居高不下,從而造成一種用戶付高價卻沒享受到相應服務的情況。
可問題是現在很多影院有服務嗎?
顧客取票90%都是去機器上取,不需要影院給選座指引。放映電影也不是膠片時代了,都是TMS在控制,招聘所謂放映員幾天就能培訓上崗。
影院的特殊增值體現在哪裡?
優質服務的缺失,使得去電影院觀影的性價比也在降低。以至於當《囧媽》轉網的消息發布后,網民一面倒的叫好,而當行業端就此提出抗議時,也遭到很多觀眾的反對。
除了免費這一實惠外,其實也是全行業為某些從業者的不規範操作背了黑鍋。因此不管電影院將來的形態會怎樣,提升服務的質量、完善觀影體驗,將會是一大重點。
排名靠前的影院,雖然基本都處在大的商業茂內,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它們普遍位於居民區的聚集地或者高校附近。
在傳統觀念里,位於商業中心裡的影院,由於客流量較大所以生意會更好,但卻忽略一件事:現如今看電影已經成很多人的日常習慣,而非出門逛街時的順帶選擇,所以看電影的便捷性就很重要。
在大城市去大的商業中心看一場電影,來回可能得耗費4-5個小時,過高的時間成本降低了很多人的觀影慾望。而和社區貼近的影院,則大大降低這方面的影響。
首先社區型影院的出現,大大節約時間成本;其次熱門商業地段已經遭到過度開發,而很多社區周圍影院密度較低。
此外非熱門商業地段,租金相對較低,可人流量很大,性價比其實很高;而最重要的則是社區型影院能發展複合型的業態發展模式。
疫情期間影院半數裁員、八成降薪,影院人的聲音需要被聽到,結果顯示有超過8成的影院未能開展任何副業來緩解壓力,除了資金原因,另一大桎梏就在於國內影院普遍功能相對單一,並不具備去發展多元業態的條件。
拋開停業這種特殊情況,從影院良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改變這種情況也是十分迫切的。
而一家社區附近的電影院,能夠和周圍的超市、文化場所進行聯合,打造一個生活化的消費場景,這一塊之前被忽視得很多。
電影院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看電影的場所,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做完整的環境才有意義、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看看萬達、金逸、星美、UME、盧米埃……國內單店排名靠前的影城,基本上都是大影投或大院線旗下的?
背靠大公司,好處有很多。首先在資金和運作層面能夠得到足夠的保障,從而在技術、管理升級上,能有更多依仗。
其次大品牌本身就是一個吸引顧客的招牌,萬達電影方面就曾透露,在品牌因素加持下,萬達影院的單銀幕產出是行業平均值的1.6~1.8倍。
線下觀影的視聽效果、影院的服務質量以及附加的業態,將在未來成為影院的核心競爭力,那麼背靠大公司的影院,將更有機會在大浪淘沙中立足。
再加上過去幾年國內下游過於分散的問題,由頭部公司主導的行業洗牌、整合無疑會是行業發展的大勢。
從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這兩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優勢,但同時也都有相應的限制,所以很難斷言哪種方式會在今後一段時間裡成為主流。
但不管具體形式如何,資源整合、巨頭主導,都將會是未來下遊行業發展的主旋律,這也會進一步影響到包括分線發行在內的諸多產業改革。
一個能夠預見的可能性是,影院會變得更加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