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9章 一口箱子六百里山川
秦國使團的館驛極大,俗話說:「兩國實力相當,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實力懸殊,力量就是外交」,使團的待遇亦是國家實力的體現。齊國也是老牌大國,早年的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桂陵、馬陵兩戰大敗魏國,設立稷下學宮廣納天下名士,文治武功睥睨天下;便是上一代的齊閔王在位時,也曾與秦昭襄王並稱「東西二帝」,但自樂毅五國伐齊之後,這個國家就再也沒有了同秦國一爭高下的底氣。
秦使李祥只是個中大夫,齊國的上大夫后勝在他面前卻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的表現。后勝的拜訪給秦使帶來了王后的「暗示」,看到驛館里的軍士已經養足精神,飽餐戰飯,他知道他應該走了,他可不想等到秦使的行動開始還留在這裡。殺長安君這件事必需由秦使來做,他可不能牽連進來。他很清楚地知道個中利害,即便是以王後娘娘的膽略手段,也不過是大費周章地派人來暗示秦使,她為何不自己動手呢?
那是因為齊國還有田單。
別看這老小子平日里不哼不哈,一副與人無害的模樣,卻正應那句會咬人的狗不叫。稷下高士魯仲連私下裡對他有句評價:
田單者,善機謀,天下毒士也。
后勝對著秦使拱了拱手道:「李大人,趙使挾持歷下邑守的事情過得片刻就會承到大王的案頭,正可為今晚的行動增加砝碼,到時候齊趙兩國縱不結仇必然交惡,再無結盟的可能了。」
李祥道:「昔年秦齊並稱二帝,娘娘慧眼如炬,力主齊國與我秦國交好,實是明智之舉。娘娘與上大夫對我秦國的好意,李某回國后自當如實稟告我王。」
秦國對他國的滲透想來不惜重金,后勝聽到這一句話,笑得更開懷了,正欲起身拜辭。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報」聲還未落地,一名冒冒失失的兵卒已經拜到廳前:「大人,趙使那邊又有異動了。」
秦國以武立國,非有軍功不能封侯,是以朝堂上下武人氛圍濃厚。這個李祥卻是文官出身,對這一套軍營里的東西頗為不喜,不禁皺了眉道:「叫囂個甚,還能有什麼異動?講。」
「酉時三刻,館驛內院似有山呼之聲,後來就沒了動靜,小的還欲再探,就在剛剛突然駛出了兩乘車馬,一乘向西,一乘向東……」
「噢車內載的何人?」
「不知。」
「目的何處?」
「不知。」
李祥鼻翼抽動了一下,惡狠狠道:「不知不知,還不給我去探。」
「嗨!」兵卒忙不迭領命,李祥又道:「給我死死盯緊。」
「嗨!」
「大人不必著急。」伴隨一個低沉、四平八穩的聲音,廳內陡然皺起的氛圍似是被輕輕撫平,自廳門外走進一個中年男子,關節粗大,顴骨高突,坑坑窪窪的一張黝黑麵皮——正是趙歡在常文府上看到的那名武士。他信步入席,分腿跪坐在案后,兩手按於膝頭,頗為平淡地道:「如此小小伎倆,不過為我們的遊戲徒增趣味罷了。」
李祥見到了他,當即收拾起怒容垂袖作了一揖:「如此有賴家老。」
后勝見狀忙也深躬一禮,心中卻道:「不知這人是誰人的家老?竟連李祥都對他這般有禮。」
……
……
齊國宮城,平日里的這個時候齊王應已早早入寢歇息。其實入寢倒也不是歇息,那時候的娛樂活動畢竟太少,鶯歌燕舞天天看也會膩味,他又不喜歡田獵騎射那一套,過剩的精力也只有每天嘿嘿嘿了。
這一代的齊王田法章與結髮妻子相識於微末之時,是以對她極為敬重。但敬重歸敬重,當年他以僕役的身份躲在太史敫家,太史小姐美人恩重,他也實在沒有太多的選擇。如今,當年的小廝成了現今的齊王,審美標準自然水漲船高,當年眼中視若女神的太史小姐,如今看來也就不過爾爾。好在做了王后的太史小姐似乎對自己的新職業更感興趣,對他專註嘿嘿嘿的事並未表露出來什麼不高興的情緒,於是他——更敬重她了。
前些年頭,齊王寵幸一位馥夫人,日日雨露恩施、耳鬢廝磨,終於誕下了一子,取名「田假」。人都道「母以子貴」,馥夫人卻是在懷孕期間曠下了身子,於是一位鄭美人趁機偷得了聖寵。鄭美人的容貌倒也非是清雅絕艷,妙就妙在天生體柔,閨房之中花樣繁多,齊王只是圖一時新鮮,日子一久也就淡了。然而好景不長,鄭美人後又有了謝良人,謝良人後又有韓八子……齊王法章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更加廣闊的嘿嘿嘿事業當中。新近即墨城的商賈進獻來了兩名越女,吳娃越艷,慣嘗東夷美女的性感奔放,南國水鄉里的玲瓏嬌小別是一種獨特味道。
今日議政,田單和太史高又為援趙之事爭個不休,兩面說辭似乎都有道理,齊王原本是如何都好,偏偏兩人誰都不肯讓步。他甚至覺得兩人怎麼就不知體諒自己,偏是要與他為難。一個是立國之將,一個是股肱之臣,倒還不如新得的兩位美人貼心體己。吵吵嚷嚷從上午爭到下午,齊王駕夢遠遊,好容易兩人都說的有點累了,他一句「容后再議」,飄然去了。
剛剛入夜,齊王便早早擺駕兩姐妹的寢宮,恰兩姐妹正與侍女雅歌投壺歡耍得起興,時而追打,時而拍手,豆蔻年華的女兒情態,舉手投足間自是處處撩人。齊王愁容頓去,遠遠地屏退了親隨左右,於殿外褪去鞋履,悄然來到姐妹身後,松一松肚腩上的玉帶,上舉起雙臂,正欲戲耍一番時,一個不長眼的小寺人邁著小步疾趨而來:「大王~~~~」
兩姐妹聞聲動作頓了一頓,隨即反應過來蹲身為禮,侍女們紛紛伏地叩拜,只是都還未能收住笑顏,又恰恰瞧見大王的戲謔之姿,一陣鶯鶯燕燕。
齊王氣得將舉在半空的大袖向下一甩,勾勾手掌招呼寺人:「你過來。」
寺人低頭弓腰,像只蝦米樣來到齊王腳前。
齊王一手叉腰,一手挽起帽前冕旒,貼近問道:「你找寡人有什麼事嗎?」
寺人哪裡被王如此問過?是以仰起一臉疑惑:「啊?」
齊王抬起一腳正正蹬在了他的臉上:「寡人問你何事!」
寺人被仰面蹬出數尺,又慌忙爬回,磕頭有如搗蒜:「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眾女眼看大王戲耍寺人忍不住笑成一片,齊王也只是一時動氣,其實並非暴虐之君,一手攬過一位美人,對寺人道:「說吧,什麼事?」
「稟王上,歷下邑丞郭亮急奏……」
「歷下邑丞郭亮?這又是哪根蘿蔔?邑守常文呢?」
兩姐妹見王說的有趣,掩口又是一串嬌笑。
「稟王上,歷下邑守常文被……被趙使挾持了。」
「你說的甚?」齊王一時間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訝然問寺人道:「你說常文被挾持了?」
寺人忙不迭擺動全身用來點頭,打哆嗦道:「歷下邑丞急報,歷下邑守常文被趙使挾持到了臨淄。」
齊王聽完還是愣的,整個大殿悄然無聲。又是一陣腳步打破寂靜,一個上了年紀的寺人進得殿中,竟見所有人都看向自己,忙不迭碎步過來躬在一旁,細聲細氣道:「王上,趙使公孫伏英在宮門外頭求見。」
這時殿上已經靜極,幾秒鐘的時間像一個世紀那樣漫長。
「好!」齊王兀地振臂一聲高喝,寂靜中積累許久的能量像大河決口,奔涌的時間驟然加快。
「好好好,來得正好,趙使端的生了一隻好膽。」
齊王大步流星風火而去,眾寺人弓著身子緊趨其後,形成一條穿廳過廊的蝦米長龍。
……
……
齊國王宮,議事大殿。
公孫伏英由一個寺人引至大殿門外,片刻得宣,直趨庭中,只見王座之上齊王法章紫袍玉帶,頭戴冕冠,旒珠前垂,還未來得及施禮,齊王便陰沉著臉道:「階下何人?」
公孫伏英立於中庭,恭恭敬敬躬身下拜:「外臣趙國中大夫公孫伏英,拜見齊王。」
齊王心裡一奇,他早年曾為人奴僕,深諳觀人顏色。趙使挾持齊國官員,他若是認罪,神情必然委頓,若不認罪,情緒必定驕橫。而他觀這個公孫伏英卻神清氣正,語氣不卑不亢,心裡頗感到意外,於是問道:「深夜覲見,所為何事?」
公孫伏英道:「稟齊王,外臣求見,是有一份禮物送於王上。」
「噢?何禮?」
「請王稍候。」公孫伏英向著寺人低語幾句,片刻一名力士抱著一口木箱入得殿來,舉重若輕放於地下。弗一落地,箱子之中便連連傳出沉悶的敲擊聲響。
齊王大概猜出那被挾持的常文就在箱里,卻故意問道:「箱中何物?」
「乃是燕國六百里土地郡縣。」公孫伏英正顏回答。
「什麼?」齊王不可思議地眯起了眼睛,一掌拍在面前龍案上:「你竟敢戲弄寡人!」
要說齊燕兩國是世仇,先是齊國趁燕國內亂大舉入侵,后又是燕將樂毅五國伐齊。若是真是能兵不血刃佔得燕國六百里土地,齊王怕是睡覺都要笑醒,然而,六百里土地,能讓一隻箱子裝著?
公孫伏英一本正經,四平八穩道:「外臣不知王上何出此言?」
齊王將面前龍案拍得啪啪作響:「公孫伏英,你當孤是三歲孩童嗎?」
公孫伏英又躬一禮:「大王不信一口箱子可以裝下六百里的土地,卻相信一兵不發可以白得趙國數千里山川,大王之遠謀,實非三歲孩童可比。」
若前面的話還算恭敬,這最後一句就真的是在罵人了。然而齊王卻沒有接著發火,因為他聽懂了。昔年秦相張儀空許楚懷王六百里土地,騙得楚國與齊斷交,最後到兌現時卻成了六里;後來楚懷王又被騙到秦國,客死異鄉。公孫伏英如此說法,是勸自己莫要重蹈楚懷王的覆轍。
公孫伏英繼續道:「外臣的禮物自是不能使齊國增加六百里土地,卻可以使齊國少損失土地不只千里。」
「噢?此話怎講?」
公孫伏英道:「趙國為齊國西方屏障,若趙國陷落,縱是秦國真的將半壁河山讓與齊國,齊秦兩國便直接接壤。秦國虎狼之國也,王上不妨想想看看,秦之鄰國哪個沒被其侵略過?哪一國不是戰戰兢兢?到時候王上豈能還如此般逍遙自在?」
唇亡齒寒的道理人人明白,卻很少有人從這個角度去講。齊王稍微一思,覺得有點道理,且不論巴蜀、義渠,楚國被秦迫得幾次遷都,趙魏韓三國君主也是夙興夜寐,愁得年紀輕輕頭髮就花白了。
齊王嘆一口氣,作態道:「你也知那秦國乃虎狼之國,寡人也甚恐惹惱了秦國啊。」
公孫伏英忽然換了一種語氣:「大王也許忘了,我趙國也還住著個人。」
齊王先是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怒道:「你大膽,竟敢威脅本王?」
二人一來一去說的是誰?自是樂毅。
公孫伏英還怕火候不夠,緊接著道:「外臣不敢。只是秦齊並不接壤,齊王尚且憂慮。我趙國沃野四千里,帶甲之士百萬,文有虞卿、藺相如,武有龐煖、趙奢、廉頗。對那個人我王養而不用,實是顧忌齊國的感受啊。」
齊王神情一凜,公孫伏英這席話看似雜亂,卻都表達了一個意思。趙國的戰力並不弱,這次大戰失勢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君新喪,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要是真的給它緩過勁兒了,到時候焉知不會啟用那個人,將矛頭對準齊國?
齊王心中的天平開始向趙國偏去,心中卻忽然咯噔一聲,暗道:「天下多的是口若懸河、雄辯滔滔之士,憑著兩片嘴皮顛倒黑白,一根舌頭攪動乾坤。安知這公孫伏英不是張儀、蘇秦之輩?人道:兼聽則明。不若我把秦使也宣上來,看他如何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