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軍隊打的是後勤
威海港地處山東半島北部東端的威海灣內,是山東省沿海的重要港口。本身有兩個港區,位於市中心的老港區以客運、滾裝運輸為主,位於市中心之外的新港區則以煤炭、礦建、木材等大宗散雜貨及國際集裝箱運輸為主。 13年末,威海港共有泊位16個,碼頭岸線總長1'3米,最大靠泊能力4 00噸級;有庫場488037平方米,其中倉庫面積14)44平方米,堆場面積345093平方米;配有各種裝卸機械173台,最大起重能力254噸。港作船舶17艘。雖然威海港人銳意進取,但是在國際經濟突然轉入寒冬,炎黃共和國對外國際貿易銳減的大環境下,再加上周邊青島港、煙台港等傳統大港的競爭,造成威海港的日進出口吞吐量,日漸萎縮。威海振國物流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中等規模的物流倉儲服務公司,公司在威海港口偏西南方向,稍遠距離處,擁有兩個大型物流倉儲園區,以往都是車來車往,買賣興隆,日進斗金。但是從去年底開始,大型集裝箱和散裝貨進出記錄日漸減少,倉儲利用率只有15%,刨去土地租金、人力成本,公司每個月凈虧損175萬元,公司總經理張遠山為此一直憂心忡忡,雖然公司的銀行存款比較充足,但是國內對外貿易遲遲不見起色,坐吃山空的感覺讓他如坐針氈。2天前,張總福星高照,迎來一位自稱來自南方的企業老闆,叨擾了幾句后,得知其因為親戚在山東投資建廠,因而有大宗出口貨源,南方老闆的想法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想承包張遠山的倉儲園區,承運親戚的出口業務。張總聽聞其願意以合適價格轉包。你情我願下,很順利的轉包了兩片物流園區。交接手續結束后,南方老闆雇傭當地建築工隊,花高價用了2天時間,沿倉庫邊沿壘起了高達5米的圍牆,徹底淘汰了原來為了省錢而鋪設的鐵絲牆。平靜的過了2天後,陸陸續續有大型運輸車輛運送貨物,貨物上面都蓋著防雨布,看不清楚外貌,而原先的倉儲管理人員也都以培訓名義,集中到某學校培訓。整個倉儲中心被一些新面孔管理著,因為這裡在威海稍顯偏僻,沒有居民區,再加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也比較低調,所以沒有引起威海市的一絲漣漪。這樣進進出出7天後,大門又再次靜了下來,隨著國際上一筆筆資金打入到指定賬戶,倉庫的守衛人員也逐漸減少,哪些新面孔也就都消失了,最後只留下幾個必要的看門人員。隨著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模糊的陰影出現在距離倉庫15公里的樹林里,他閉上眼停頓了幾秒種后,胳膊一掄,就再次從樹林里消失不見了。第二天,閻少尉和國家防衛部非洲司聯繫人的手機收到一條陌生簡訊,錢已付,貨物已經運走,合作愉快,期待下次交易!進行這麼偷偷摸摸的活動的人,自然就是王凡同志了。至於軍火突然間消失所引起的震動,就不是他操心的了。反正運用戒指偽裝功能后,誰也認不出他,哪些賬戶已經被雅迪蔚藍通過十幾個國家幾十家銀行影子賬戶,遊走世界一圈后才到了國家防衛部指定銀行賬戶上,如果想追本溯源,沒有那幾十家銀行的配合,開放儲戶資料,門都沒有!在等待各種軍用物資被運進威海港倉儲基地的時候,王凡也沒閑著,通過絡平台,開始採購軍隊吃穿用等各種消耗物資。平常看小說寫得某某戰爭神乎其神的,好像主角振臂一呼,王八之氣一發,敵人就引頸受死,大戰也很簡單,那就是多少多少萬人進攻啦,多少多少裝備開火啦,攻下多少多少城鎮啦,這回實際估算德國第六集團軍需要補充的物資,才深刻認識到軍隊裝備的複雜,後勤的辛苦與重要性!首先二戰中所有參加實戰的德國坦克均採用汽油,從未用過柴油!納尼?你沒有看錯,他們用的就是汽油,王凡一直認為坦克就是吃柴油飯的,那個多好呀,馬力大,燃點高!而且自從看軍事類期刊開始,貌似就都是喝柴油的坦克!通過千度大嬸查詢資料才知道,二戰期間的德國雖然認識到柴油機作為坦克發動機,輸出馬力大、燃料成本低、戰損后不易起火等優點,但直到戰敗,德國始終未能研製出能批量生產的成熟的柴油坦克發動機,很蛋疼是不是?所以從最早的1號超輕型坦克,到最後的虎王重型坦克,都使用汽油機作為動力。親,問題是哪種型號的汽油呀?90號、93號、97號,還是100號汽油?沒人知道,估計問二戰德國士兵,他們根本不知道有93號這個詞。好在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摟草打兔子,我每樣多買點,行吧!阿里巴巴,懶人專家!!王凡從這裡購入5000噸97號,從那家購入10000噸93號,通過化整為零,分散訂單,採購了近10萬噸的各標號汽油,嘿嘿,總有一款滿足你,是不是?同時要求店家,用標準鐵皮桶裝,統一噴成黑色漆,不允許有其他字跡在上面,只需用德文寫明單詞「汽油」和97等標號(解釋所當然準備出口用的啦),這樣就解決了油料問題的同時防止了穿越事實的泄密。順便提一句,在二戰期間,全世界也只有蘇聯掌握了成熟的坦克柴油發動機技術。其餘各國包括美英德日等國的坦克,都只能採用汽油機。直到50年代中期,坦克柴油發動機才逐漸在世界範圍內普及。歷史資料中雖然也談及酒精可以少量填加到汽油中,作為坦克燃料的補充。但這種混合燃料會使汽油機的功率下降10%到 %,所以正常情況下是被禁止的。而純酒精則不能用於汽油機。所以德國坦克應急時也採用過酒精之類的填加燃料,但只是個別案例,不具有普遍意義。這裡就能看出一點,德國為什麼對於石油如此渴求。這裡多說一點,追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兩年,德國經歷過嚴重的石油短缺,惟一的來源是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魯登道夫當時指出:「羅馬尼亞石油乃重中之重,但很不幸,羅馬尼亞的石油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極限,不足以改變德國石油短缺的整體局面。」而英國人捷足先登,於1918年8月佔領巴庫,被魯登道夫稱為「對我們的沉重打擊」。二戰前,納粹上台第一年,經濟戰略專家便指出:一旦發生戰爭,對原油進口的嚴重依賴將是制約德**事行動的一個關鍵瓶頸。1938年7月12日提出的「凱琳大廈計劃」要求1944年初實現石油產量1100萬噸,但希特勒顯然等不到這個時間,他的戰略是先通過儲備打響戰爭,然後在戰爭中解決石油來源。1939年上半年,德國石油進口達到頂點,最大來源是羅馬尼亞。儘管9月後歐洲以外的來源斷絕,德國當年仍進口石油516.5萬噸,比1938年全年還多 萬噸。1940年5月'日,德、羅兩國簽訂石油協定,當年德國進口的 7.5萬噸石油中有97.4萬噸來自羅馬尼亞,另外根據《蘇德貿易協定》,進口近65.7萬噸。1941年,從羅馬尼亞的進口增至100.7萬噸,上半年從蘇聯進口(.3萬噸。1936年下半年,希特勒採取一些決定性步驟武裝德國,以便德國可為預計在1940年將發生的戰爭作好準備。他開始執行一項四年計劃,其中有一個目標是通過新技術和化學來減少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他在提出那項計劃時說:「現在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德國的燃料生產。這項任務必須以作戰時的同樣決心來處理和完成,因為未來的戰爭行為有賴於這一問題的解決。」他補充說:「這類原料的生產成本是無關緊要的。」德國為此建立起一個實力非常雄厚的合成燃料工業。到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歐洲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止,它已有十四家氫化廠全速運轉,另有六家正在建設中。到1940年,合成燃料的產量已有急劇的增長——日產七萬二千桶,占石油總供應量的64%。從軍事需要方面來看,合成燃料的意義甚至更為重大。貝傑烏斯氫化法提供了德國航空汽油總量的95%左右。如果沒有那些合成燃料,德國空軍就無法升空。儘管希特勒擁有戰爭機器的強大力量,也有日益增加的合成燃料可供使用,石油問題卻從未使他感到放心。的確,那種擔憂曾促使他形成以「閃電戰」為基礎的基本戰略——集中機械化部隊實行兇猛而短期的攻擊,以便在燃料供應發生問題以前奪取決定性的勝利。最初,無論是1939年在波蘭,還是1940年春季蹂躪挪威、低地國家和法國,這一戰略都被運用得驚人地出色。西線戰役實際上改善了德國的石油處境,因為德**隊掠取的石油儲備大大超過了他們在侵略戰爭中所消耗的燃料。即使隨後希特勒通過大規模空中轟炸征服英倫諸島的企圖在1940年秋季遭到了失敗,德國看來仍然接近於稱霸歐洲!也正是1940年,羅馬尼亞局勢岌岌可危,匈牙利、保加利亞和蘇聯都向其提出領土要求,蘇聯乾脆於7月1日出兵強佔了比薩拉比亞。11月23日,羅加入軸心國和《fan共產國際協定》,當年德國對羅的石油依賴量達到94%,到次年的「巴巴羅薩」行動時, 8.6萬噸的對德石油出口比參戰的100萬羅軍更有價值。德國認為勝利得來不難。所以,當羅馬尼亞最大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受到蘇聯威脅時,希特勒將視線向東轉到他的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蘇聯。從巴巴羅薩開始,佔領巴庫和其他高加索油田就是希特勒心目中的俄國戰役中心。一位歷史學家曾經寫道:「在經濟領域中,希特勒的目標是石油。奪取高加索油田甚至比攻克莫斯科更加重要!對希特勒來說,石油是工業時代和經濟力量必不可少的東西。是戰爭機器的血液!談完了石油,再來說說吃飯,德國東線每個步兵師每天消耗的補給為 0噸,每個裝甲師300噸,這是一天的消耗量, 0噸的消耗有幾十噸是食物和飼料,有13是燃料,其餘的是彈藥和汽車零件一類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應該是戰時的消耗,但肯定不是戰鬥消耗。二戰期間,每個步兵師每日消耗給養22噸,後勤部隊供給能力為麵包連:製作1 00個麵包,每個1.5公斤,肉製品加工站:每日處理15頭牛或1 只豬或240隻羊,合計3000公斤香腸。軍馬飼料:戰馬:10公斤(5公斤燕麥,3.5公斤乾草,1.5公斤秸稈),牽引用馬:14.5公斤(6.5公斤燕麥,5公斤乾草,3公斤秸稈),每個步兵師每日消耗飼料45噸。回到王凡這裡,王凡只是把大米、麵粉、飼料運過去,那樣最簡單,但是飼料馬匹可以直接吃,其他需要那邊開火煮飯,不但浪費時間,火光容易引來炮擊,而且1942年12月中旬后,那時的德國士兵的飲用水似乎只有靠吃雪了,已經沒有多少可以用來燒水的燃料物資。所以王凡同志決定好人做到底,一步到位,找了津海市周邊的一些企業,下了大量的訂單,每天生產大量的(實際估算是每天100萬人份的量)的饅頭、麵包、火腿、臘腸、果醬、麵餅、罐頭等。此外王凡還訂購了大量的冬季棉服(第六集團軍很多士兵一直是單衣,被斯大林格勒的嚴寒凍死的),然後又在上買了大量的出口型煤油取暖器,煤油爐燈這些極其實用的野外裝備等等(煤油、59式坦克的柴油也進行了大量採購)。最後是醫療器械、藥品、醫用消耗品,像脫脂棉、純棉彈性繃帶、力彈性繃帶、醫用膠帶、碘伏、棉簽、酒精、葡頭糖(粉末)、生理鹽水、止血帶、各式手術器械、燒傷類等各種藥膏都比較好辦,最大的問題是抗生素類藥品因為傳送後會被直接滅活,所以無法實用,且需要解決的是生產日期問題,因為許多生產包裝上面都印有廠家的廣告和生產日期,一旦被人看見,就露餡了(王凡在完成斯大林格勒戰役后,有其他計劃,一旦被認出是物資上有炎黃字體,會給後續計劃帶來許多麻煩)。最後王凡打了一天的電話,從一些小藥廠訂購了大量的工裝藥品,並要求廠家把生產日期達到紙箱子上,這樣裡面的藥品就沒喲任何痕迹了,等物資運來后,再在倉庫里把箱子換上沒有標記的白色紙箱子(與雪地一個顏色,考慮炮擊),配上a4紙列印的德文藥品說明書,一切都ok了。藥品目錄方面,王凡參照了《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購買了大量的注射藥物氯胺酮、異丙酚;局部麻醉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腎上腺素、麻黃素;術前藥物和短時手術的鎮靜劑:阿托品、咪達唑侖、嗎啡和阿司匹林等。將這些統統存入戒指空間后,王凡開始了再一次的開始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