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位面商人之強國夢>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心甘情願的城下之盟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心甘情願的城下之盟

  ps:感謝讀者大大「紫竹」大大打賞366縱橫幣,感謝讀者大大「阿彌陀佛amtb」投給天堂一張月票,謝謝大家^_^ 

  第三目標位面炎黃大陸,公元1413年初,大明王朝。 

  此時的京師(南京)城處在一片緊張、驚訝、恐懼和捎帶那麼一點的好奇氣氛中。大明皇宮的正上面,黑壓壓的懸空停著三艘長達五百多米,寬達二百多米的鋼鐵龐然大物。其猶如山峰般的龐大體積,擋住了初春溫暖的陽光,遮蔽出一片黑壓壓的地面陰影。 

  龐然大物形似巨艦穹宮,兩邊側舷處凸出的粗壯三聯裝炮口,配以黃底紋路的翔龍圖案,極像歷代古朝先民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的太古神話,如荒獸臨世,似玄武出海,壓得每一位京師居民和明朝官員胸膛發悶、喉嚨發緊,感覺喘不過氣來。 

  京師,『欽天監』的觀天台上。 

  「幸好不是『紫龍』降世。」明朝管理天文曆法的『欽天監』監正沈熹,站在台頂一邊觀察一邊輕聲說道。在炎黃綿延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所發展和完善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中,天子既順天而生,自代天行事。『紫色』意指紫氣東來,掌北斗之數,屬紫微帝星,乃皇帝御用之星位。如果空中的側舷圖畫是紫色神龍,那對於此時呆在皇宮中的明成祖朱棣來說,絕對是禍非福,大凶之兆。 

  「監正大人,雖是黃龍,恐也是來者不善,難道真是天庭仙神下凡不成?」位居『監副』的劉統,在沈監正的身旁低聲講道。劉統自己大半輩子與天文、數理為伍,觀日月、數星辰、查風雲、辨氣色,絕對是整個大明王朝為數不多的高端理科人才,平日里隨著知識的越學越深,他自己越對仙神的存在性和真實性持懷疑態度。不過今天,這一違背常理的壯觀懸空景象,極大地顛覆了他的數理知識所構架的自身世界觀。 

  京師大明皇宮,奉天殿(俗稱金鑾殿)。 

  由於這裡是主要舉行皇帝即位和其它封建大典的地方,所以平時反而顯得比較清靜,王凡的鋼鐵機器人士兵強行降落後(雅迪遙控指揮),無視周圍御林軍的注視與干擾,直接蠻橫地佔領了奉天殿內外,將原本呆在裡面的值班士兵,也像提著小雞似的『請』了出去。雖然御林軍盡職盡責揮刀奮力反抗,但是對平均身高達到2.5米的類人形機器人來說,鐵片大刀砍在外殼超硬特種合金上的傷害,和蚊子咬一口的「減血」差不了不少,構成的威脅指數無限接近於零。 

  幾分鐘后,一名機器人士兵走向身處華蓋殿的朱棣皇帝。頭盔上不停移動,閃著藍色光芒的機械瞳孔,雖然不像紅色那樣使人感覺邪惡,但是巨大的存在感、壓迫感、恐懼感同樣讓人難以親近。 

  「朱棣皇帝,我家主人請你過去。」走到距離朱棣30米處,也是御林軍決定自此奮不顧身,以身殉國的最後警戒線位置,機器士兵使用數碼味道極濃的電子合成音講道。 

  「你們是什麼人?」從三大殿以西跑來護駕的武將徐輝厲聲問道(京師皇城三大殿分別是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對應以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京師三大殿以東有文華殿,以西有武英殿,)。 

  「見到我們主人後,自可明白一切。」機器人不搭理徐輝的問話,自顧自的說道。 

  「陛下不可,切勿以身犯險!」 

  「請皇上放心,除非他們踩著臣身子過去,否則臣必定阻止其接近聖體。」 

  「陛下.……」 

  就當朱棣的文武群臣,爭相進諫和表明忠心的時候,前來通知的編號11317號機器人沒有繼續說話,而是將頭轉向一座大型石獅子雕塑,然後嘴巴張開,一束耀眼的藍色光束噴射出來,一二秒鐘內,石獅雕像被直接氣化消失。 

  「我們想要殺你們,易如反掌。」11317號機器人表演完后,仍然用沒有任何感情的聲音說道。 ……

  三分鐘后。 

  明成祖朱棣,在一文一武兩名大臣的陪伴下,走入奉天殿。這兩人是百官推選出的代表,準備如有不測,以身取義,忠君報國。 

  「你好,朱棣皇帝。」王凡這次沒有偽裝,直接以真容會客。 

  「請問閣下是誰?」朱棣雖然震驚於對手的力量,清楚自己這方的弱小。不過到底是馬上皇帝,親自殺人已不知多少,骨子裡輸人不輸陣的問道。 

  「我姓王,單字一個『凡』,至於是誰嘛~~你先看看這個就明白了。」王凡沒有過多解釋,而是讓機器人送過去幾張a4大小的列印紙,只見上面寫道: 

  永樂十一年(按西洋歷,為1413年) 

  洪武太祖(朱元璋,13(-1398)即位 

  1370定科舉法 

  1380胡惟庸(-1380)入獄,廢止宰相 

  1373頒布大明律 

  1384再定科舉取士制 

  1398惠帝(朱允炆,1377-1402?) 

  1399建文 

  1402成祖(朱棣,1360-1424) 

  1403永樂 

  1405鄭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1405-1433)始 

  1407《永樂大典》問世 

  1421遷都北京 

  1424仁宗(朱高熾,1378-1425) 

  1425宣宗(朱瞻基,1399-1435) 

  1426宣德 ……

  1615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

  16 官宦之爭起 

  1623魏忠賢(1568-16')為東廠長官 

  16(崇禎西北大飢荒,李自成(1605-1645)亂起 

  1630袁崇煥遭磔刑 

  1642洪承疇降清 

  1644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滅亡 ……

  清朝建立 ……

  鴉片戰爭 ……

  民國建立 ……

  「閣下來自『未來』?」朱棣從最開始的疑惑,到中間的皺眉思索,最後直至震驚不已。 

  「差不多吧,我來自 13年,距離這裡現在,大約是600年吧。」 

  「那你不是仙人?」同樣進來的文臣代表呂震問道。 

  「仙?反正這個世界,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沒有仙,也無佛,只有人!」王凡哼了一聲,搖了搖頭。 

  「那你到這裡來的目的是什麼?」朱棣已經非常肯定,自己不會有生命危險,對面這個男人應該有『求』於自己,或者至少有事情找自己合作。 

  「我本來只是想隨便過來看看,打算過些日子派兵直接佔領這裡,實行殖民統治。不過很意外發現這裡竟是永樂年間,是『鄭和七下西洋』的歲月。所以想過來做些改變歷史的趣事。」 

  「鄭和七下西洋?」 

  「朱棣皇帝,雖然你的口碑德行,我不是太贊同。但是作為一個君主,你乾的幾件事情,我還是非常認同的。恩,你們看看這個。」王凡說完,用位面戒指投影出地球的4d立體模型,然後標註出亞洲的大明帝國版圖,說道:「按照歷史,鄭和下西洋只會發生7次,然後大明王朝閉關鎖國,直至朝代興替,最後一任皇帝崇禎被李自成『逼』死。再然後清兵入關,李自成兵敗,少數民族統治炎黃並繼續閉關鎖國;再之後,西洋軍隊入侵,國家整體沉淪。所以,我想問的是,朱棣皇帝,你還打算讓你的子孫和炎黃民眾,按照這個歷史劇本走下去嗎?你想不想開疆擴土,名垂青史,成為千古一帝?」 ……

  當日下午,朱棣返回華蓋殿。 

  「陛下,對方可曾透露來源何處?」 

  「陛下,數萬御林軍皆以入城,50具工車強弩也已就位,3000弓箭手齊備,隨時可以發起致命一擊。」 

  文臣武將們分列朝堂前面,爭著向朱棣獻策獻計。 

  「好了,天外神朝降臨,大明將會與其永修秦晉之好。」朱棣看了同樣返回來的文武統領一眼,輕點下巴說道:「同時神朝將賜下大量神兵利器,堅船利炮,用於幫助大明開疆擴土,鑄就無上皇朝。」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我大明應輔仁義之師,主以德行教化,使蠻荒夷民識文斷字,方為正道。不然兵禍不止,徒傷百姓,社稷堪憂,窮兵黷武,此亡國之兆啊。」一名鬍子極長的老文官,立刻走出隊列,痛心疾首似的勸道。 

  「蠻荒夷民?亡國之兆?」朱棣回想到在奉天殿看到的神奇故事畫面(4d電視畫面)和幾百年後的慘痛歷史,以及王凡許諾未來一年內,提供的100萬支步槍、3000門火炮(中小口徑)、300艘千噸級鐵皮巡洋艦、100艘三千噸級鐵甲艦,和提出的5年考察大限。 

  雅迪估計這裡的時間比和主位面應為4比1或5比1,按照王凡話里的意思,如果大明在4、5年內沒有讓他滿意的變化(那時候人工智慧剛好完成),他將直接派兵統治這裡,把朱老爺子一家,徹底掃進歷史的垃圾簍里。 

  「房愛卿,你年事已高,可以回家頤養天年了。」朱棣說完后,向左右一揮手,左右御前侍衛立刻一人一胳膊,將房大臣拖曳而走。 

  「陛下,忠言逆耳,忠言逆耳啊!」方老爺子充分發揮自己的錚錚文骨精神,不斷高呼。 

  「大明需要仁義道德,但那是對於自己的國內百姓子民;大明更需要鐵與血,去開疆擴土,去向整個世界,為自己的子民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生存資源,犯我大明國威者,雖遠必誅!」 

  第二天,經過朱棣一晚上的深思,一道道命令接連從御書房發出。 

  「詔令天下,正式宣布和天外神朝結盟之事;命令三寶大太監鄭和,到指定港口,接受第一批鐵甲艦和巡洋艦;令防守北方的大將袁忠徹,派出主力游騎部隊,搜獵梳有長辮子的女真族人,無論男女老幼,殺殺殺殺殺;成立軍校,朱棣親任校長,大量招收寒門子弟,培養適合新武器的大明軍人;海運開禁,允許民船通航,逐步鼓勵海運貿易,並開始收集各地區軍事、民生等情報;命令內閣,著手起草大明第一份關稅總綱;」 

  第三天,看到一切變化開始發生的王凡,在朱棣等人的注目禮下,駕駛「秦始皇」號等空天堡壘,向著皇宮高空飛去。 

  「你還是對有些歷史放不下。」飛到高空后,雅迪在腦海中說道。 

  「算是吧,鄭和下西洋是炎黃歷史上距離大航海時代最近的一次,只差那麼一點,就可以早於歐洲幾百年實現全球海權,真是有些不甘心。所以正好人工智慧還有一年完成的緩衝期,讓我們看看,朱棣究竟能夠走到多遠吧。」 

  ps:探索新位面還有一章就結束,然後進入建國環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