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血戰鐵鋸嶺(9)
就在敏大尉一時感到彷徨無計之際,高地上的攻防戰,已經呈現白熱化的狀態。
雙方的士兵都打紅眼了,每時每刻都有人血染黃土,被無情地收割走性命。
團的固然是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鬼子方麵的106師團河野聯隊,卻也不是吃素的。
在之前幾都的攻防戰中,雙方已然多次交手。
勝在占霖利之便,鬼子勝在武器裝備更為先進。
但是總體而言,鬼子的戰鬥力,要強於不少。
此戰雙方的戰損比,約在14左右。
在河野聯隊的屢次強攻之下,305團付出巨大的代價,才勉強守住二號高地。
但是戰鬥造成的急劇減員,使得這種堅守愈發的困難。
這才有了此前大頭團長向師部告急的電話。
隻可惜劉師長不會撒豆成兵的法術,隻好把魏大勇他們忽悠過來。
一連幾沒能拿下二號高地,河野聯隊長受到了上司的嚴厲斥責。
方才發動新一輪進攻前,河野命令炮兵大隊,使用重炮進行了一輪猛烈的火力準備,又給第三大隊增加了一倍的迫擊炮、擲彈筒和輕重機槍,然後向主官泉少佐下了死命令,不拿下敵方陣地,提頭來見。
誰知305團突然多出了魏大勇這個戰力,隔著300米一槍重傷泉少佐,令第三大隊在攻勢發動的初始階段,就失去鄰一指揮官。
緊接著,魏大勇利用自己的狙擊戰術,針對鬼子第三大隊的各個火力支援點進行清除,令鬼子引以為傲的強大火力,一時間大打折扣。
此舉間接減輕了305團的防守壓力。
即便如此,鬼子的凶悍攻勢,依舊撼動得的戰線岌岌可危。
有幾處戰鬥特別激烈的地方,鬼子幾乎快要與士兵短兵相接。
敏大尉悄悄地移到巨石的另一邊,用他的望遠鏡找尋魏大勇的蹤跡。
由於大量的鬼子兵接近山頂陣地,從敏大尉所在的方位望去,戰場上一片混亂,想要從中找出某個饒蹤跡,十分困難。
在敏大尉看來,局麵正在朝皇軍有利的方向傾斜,不定再加把勁,就能夠奪取敵方的陣地。
他沒時間再去捕捉魏大勇的身影,利用自己旁觀者清的站位優勢,目光不住地在戰線上來回逡巡。
就是那裏!
敏大尉憑借自己多年的作戰經驗,以及敏銳的戰場洞察力,找到了305團防線上的一個薄弱處。
那是一處緩坡,易於鬼子兵的全力衝擊,先前這段戰線的守軍,遭到了鬼子重火力的一輪打擊,人數銳減三分之一。
大頭團長也發現了這個薄弱環節,奈何他手頭兵力有限,都頂在第一線沒法抽調出來,而且又早已沒有預備隊,隻能是看在眼裏幹著急。
敏大尉立刻在心裏作出相應的作戰計劃
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把那支作為預備隊的隊,投入到這個方向,一定可以一舉衝進支那軍隊的陣地。
然後,後續的第一第二大隊隨後跟進,進一步擴大突破口,便可以徹底擊潰守軍。
想到這裏,敏大尉不由得興奮地捏緊了拳頭
快,快!
預備隊快快跟上!
但是,原本在山腳列隊的預備隊,並未如他敏大尉所願,向山頂進發。
敏大尉焦急地回頭張望,就見原本大隊長泉少佐所站的位置,空空如也。
隻有一個隊長,正帶著他的部隊,茫然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裏。
敏大尉並不知道,方才泉少佐已經被魏大勇一槍打成重傷,目前正送往野戰醫院裏搶救。
不過既然作為第三大隊第一指揮官的泉少佐不在場,軍銜僅次於泉的敏大尉,自然可以接過戰場指揮權。
他立即拔出軍刀,對著預備隊方向高高豎起,示意這支部隊聽從自己的號令。
那個隊長早就心急如焚,但是在沒有接到新的命令之前,他又不能自作主張,擅自行動。
一見敏大尉發號施令,那隊長不敢怠慢,立即帶著他的隊伍,飛地奔行上來。
敏大尉更不遲疑,立即用刀尖一指自己看準的方位“不計傷亡,朝該處進行全力突擊!還有,立即釋放信號彈,請求後續部隊跟進!”
“哈依!”
隊長高聲應答,命令部下遵命行事。
敏大尉自己也沒有止步不前,跟著這支預備隊一同向山頂進發。
此時,敏大尉所觀察到的那個防守薄弱之處,鬼子兵在一番苦戰後,終於登頂成功。
已經有十幾個鬼子兵跳進了戰壕,與士兵展開近身肉搏戰。
這種人員交錯混雜的短兵相接,進一步加劇了防守的困難。
由於步槍在戰壕裏不好使,雙方幾乎都是掰下刺刀互刺,一時間寒光亂閃,血流成河。
一個士兵見更多的鬼子兵正向這個缺口靠攏,當時就急紅了眼,暴喝一聲,迎著鬼子人群衝上去,拉響了手榴彈。
不過這種自殺式的攔截,並不能阻止鬼子的決死衝鋒。
一旦鬼子源源不斷進入這段戰壕,缺口就會被進一步撕開變大,想要再收攏起來,那就勢比登還難。
就在局麵萬分危急之際,就見一條彪悍的人影,從不遠處疾奔而來,輕巧地一躍,就跳上了戰壕邊沿,正好與後續趕到的一群鬼子兵打個照麵。
這缺然就是魏大勇。
他也發現此處是305團防線的短板,並已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
因為連綿的戰線上,活躍著許多鬼子兵,魏大勇視線受到阻隔,無法用他的98k對簇進行支援,幹脆一路奔跑過來馳援。
“總算趕上了!”
見後續的鬼子被自己攔住去路,魏大勇鬆了口氣。
他鬆一口氣,還在百米開外往山上前進的敏大尉也鬆了口氣。
敏大尉一眼就認出,魏大勇就是方才打死打傷自己眾多同袍的神槍手。
此人槍法的可怕之處,敏大尉已然深有體會。
他最擔心的是,魏大勇一直玩陰的,躲在暗處放冷槍,這樣的話,還不知會有多少帝國戰士倒在對方手下。
沒想到此人居然是個無腦的家夥,完全不懂揚長避短的道理,居然傻乎乎地跳出來,想要與所向披靡的皇軍拚刺刀,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用一句支那俗語來形容,這就叫
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