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少爺抗日新傳> 第3章 第41節 修路 定稿

第3章 第41節 修路 定稿

  在高司令的要求下,柳應禾和張佳寶剛過6個月的見習期,就於2月初被調到了保安旅1團、2團分別擔任了帶隊連長。 

  那2位留學德國、1位留學美國、 還有2位留學日本歸來的軍校生在通過政審后,視其能力也分別安排好了工作:許邦朝進了參謀部,暫時是副團級參謀幹事;幕容蕭到騎兵營(團)去了,副營長;朱遠平和烈有新熟悉日本軍隊,分別到直屬團、1團去當團副去了;王克強學的是炮兵,那當然去炮兵營作營長了。 

  陳邦如、廖耀國在1931年2月到任后,情報工作馬上鋪開來了。 

  陳邦如有經驗、細心、穩重,是不可多得的情報天才。加上他原來在報社的交際面也為他開展工作帶來許多便利。 

  不過呢,王富貴以前的那些老班底就成了高少爺的隱蔽情報網了。 

  經過年初的那一輪剿匪行動后,劉一剛是撤底打消了對高司令所部的顧忌,也是鐵了心的配合高司令所做的一切。因為在那次行動中,高司令並沒有破壞『**黨』在鄂西各地所安插的那些地下關係,而且還讓他們名正言順的成立了民防隊,單就這一點,『**黨』高層就對高司令那是深表謝意。還有就是這1年多來,似乎在鄂西,比「**黨」口中所說的平等社會更穩定、繁榮富強。 

  廖耀國的專業技術水平很高,也很有靈性和天賦,在高少爺的提醒下,他利用自己的特長帶領一幫子技術人員展開了多種技術攻關:監聽、解密、設密這都是小兒科,幾個月後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好幾家軍閥的電台都落入了高旅的監控中。不過小日本的電台不時更換密碼,有點難纏,但也收穫不小。 

  偷聽別人的是有點難,對自己所使用的密碼進行加密、提供備用密碼這就簡單多了,廖副部長在這個崗位上那是如魚得水。 

  4月,廖耀國也帶領技術人員準備親自調試電台干擾器,電台偵測器,設計對講機(步話裝置),收集雷達方面的研究內容等等。 

  有高少爺的指點,電台干擾器就很容易就研製成功了。也就是用一台大功率的電台調到與敵人相同的頻率后,發出干擾信息,讓對方無法正常接、聽、發報。 

  電台偵測器和對講機還差不少元件,只怕要等上幾個月,不過,廖副部長對步話機很有信心。 

  高家許多人不懂軍事,那就搞經濟吧,小高也是沒辦法了。 

  31年5月,有了工程建設方面的專業人才后,保安旅在鄂西境內展開了大規模地修路工作。 

  7月,在部隊分段協作下,經過詳細地勘察,鄂西全境的主幹道路網規劃已初步確定,除了幾座大型橋樑外,全鄂西各地的路基、路面施工圖設計、預算也基本完成。 

  規劃為 8米寬的主幹道路路基,各縣、區在道路路網總體規劃設計選線的前提下分段動工。要求各縣一級及主要礦區都要能通主幹公路,平原地帶的主要鄉鎮都能要通6米以上的大路,每隔一定的距離還加寬一小段路面用於會車。山區地帶也要儘可能的修建4米寬的簡易道路。 

  31年9月,秋高氣爽,正是工程建設的黃金時間,鄂西境內大部分路基工程都已經進入了熱火朝天的施工階段。 

  當時的道路設計標準很低,也不用考慮太多的如:平曲線、最小轉彎半徑等問題。選好線路后,除了各別地段需清淤換填外,大多數路段就是對原有路基進行加寬或修整。這清淤換填,就近在周邊山地取些土質較好的土(最好帶石、砂)分層填壓。當時的汽車、拖拉機都少見,都是一些馬車之類的,哪有甚麼重型車輛呢。 

  道路設計要求也並不高,能保證在雨天不爛路,普通5——10噸重汽車能通過就行了。 

  高建昌作為穿越者,在修路前早就讓拖拉機廠、機械廠改造好了十幾台推土機、壓路機和近百台汽車、拖拉機。 

  這麼簡單的道路路基工程,在當時可當作為「機械化施工」的隊伍面前,加上又是多點多段同時啟動,周邊老百姓又積极參加,那可是每天以十幾公里的速度在鋪進。 

  春節前,除了幾座大型橋樑沒通車外,全境內從宜城到襄樊再到十堰之間的500多公里的主要道路都已完成。從武漢到襄樊的官道西段也修到了棗陽東約30km處,離武漢就130多km了。 

  水泥廠、石灰廠投入生產後,路面也鋪上了由水泥、石灰、石粉、粘土拌合的四合土,那強度,比三合土高多了,完全合符當時的設計要求。 

  在選擇路面材料時,小高想了很多,水泥混凝土,太貴、耗時,怕是幾年還建不好,戰時炸亂了也不好補救;三合土吧,強度不夠,重車一壓就亂了,也不行。加多點水泥,再鋪上竹片、鋼筋,這滿山的竹林,不是就地取材嗎?於是,由水泥、石灰、石粉、粘土拌合的四合土應運而生,加上竹筋、鋼筋,就普通10噸車,怕是能對付好幾年了。 

  說起來簡單,就這水泥配比可是讓那些工程專家試驗十幾次,耗時近4個月才確定。見效果不錯,被大量推廣。 

  當然,以前在宜城所修的道路也都得鋪上四合土路面。 

  在保安旅的大力宣傳發動下,年底農閑季節各地老百姓為修路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有優厚的報酬、有極好的伙食,加上工地上負責監工的軍爺有比較和氣,吸引了大量的老百姓到工地勞動。各地區、段的道路施工速度大大加塊。 

  主要道路通車了。其它各縣的支路路基也基本完成,節后,鋪上由水泥、石灰、石粉、粘土拌合的四合土就算是完工了。 

  後世的研究生,加上工程設計人員的攻關,大垮度橋樑小高是不敢搞,多孔小垮度橋(15米內)還是不難的。 

  模板嘛,山上有大把的木材,鋼材自己生產,有後代的技術作指導,有工兵團在各地指揮,加上大量的能工巧匠忘我勞動,橋樑的建設速度也很快。 

  水泥廠能生產325#水泥了,人工攪拌混凝土也行,不分日夜,連班運作,一座7米寬、200米長的鋼筋混凝土橋樑除了基礎耗時較長外,從支模、扎筋到澆搗,也就個把月時間。 

  所有的一切盡在計劃中穩步發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