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夫子劍> 第 50 章 何為道

第 50 章 何為道

  王虛和木頭人來到夫子山半山腰的一個庫儲點,把夫子院特有玉牌遞給了管事,管事見是夫子院要的東西,倒也沒有怠慢,很快就按清單上所列把一應物資準備妥當。


  雖然大部分的東西都掛在了木頭人的身上,可即便如此,王虛的雙手和雙肩也被占了個滿滿當當。


  夫子山上有多個物資儲放點,由於其他各山、各穀在山下都有生意,所以夫子山上的日用物資都是由山下供給。


  夫子山上住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七十二賢人都在練虛境以上,住在夫子山的上半部分,而三千弟子則是住在夫子山下半部分,皆是練虛境之下的弟子,七十二賢人是夫子門的骨幹力量,主管夫子門的各項事務,而三千弟子也各有主業,其餘的六山、九堂是夫子門的分支所在,而八穀則是由所有弟子共同經營。


  自歐陽先生和顏回之下,分了工、商、農、醫、政、軍、教、律、禮、書十部三十個主事,由三十個賢人分別主事,七十二賢人之下是三千弟子,三千弟子之下是各個分支,組成了龐大而又嚴謹的夫子門。


  夫子山的半山處地域十分的廣大,幾乎所有的核心機構都建在了這裏,隻是夫子山上有清規律例,雖然人口龐大,但是卻很少有喧鬧的情況,倒是處處都能見到一派書香和靜謐的和諧景象。


  王虛和木頭人緩緩的順著石階向雲霧的深處走去,兩人看似閑庭信步一般,實則腳下生風,腳底虛浮於石階之上,卻是速度極快。


  也許是這樣的苦力幹得多了,他也已經完全適應了這種負重登山的運動,有時還會精力過剩一般和木頭人進行賽跑,很快兩人就回到了夫子院。


  夫子院雖然是隻有一進院落,可這麵積可是真的不小,西邊的兩層小樓最大,那是歐陽先生住的地方,南邊有一片竹林,竹林裏有一幢兩層坐西向東的竹舍,是顏回住的地方,北邊種著各種奇花異草和名貴樹木,數條小徑間或相連,夫子池的北邊有個五層高的藏書樓,藏書樓的頂端有個欣長的避雷針,藏書樓坐北朝南麵向夫子池,而夫子池的南邊對著藏書樓的地方有一棵巨冠大樹,樹的下麵有一個八角木製涼亭。


  夫子院的地麵全部是由青石鋪成,夫子院的東北角坐東向西的兩層小樓是文綺和雪兒的住所,而東南角坐南向北的兩層小樓則是王虛的住處,木頭人被雪兒拉去看守倉庫了,而倉庫和廚房都在夫子院的東北角,隻不過是坐北朝南的一層建築。


  木頭人簡直就是一個專業的火夫,廚房的灶台也是機關的設計,做飯的時候木頭人把儲存的真氣通過灶台的機關直接放火,而且灶台也有儲備真氣的能力,有時候隻用木頭人放把火就可以讓灶台持續燃燒,而灶台裏的真氣則是需要木頭人來補充,由於木頭人能直接轉換天地精氣,所以基本不用考慮能源的問題,當王虛看到這些時,他也有點無法理解了,這怎麽可以比天然氣還先進,於是也隻有感歎造化之神奇了。


  天氣晴好,王虛回來後就在東邊窗前背靠著木幾望著窗外發起了呆,木頭人悄無聲息走了進來,用手指在木幾上敲了幾下把王虛驚醒。


  王虛回頭看了一眼,木頭人手裏舉著一個金屬牌子,上麵用毛筆書了幾個大字“在涼亭用餐”,看著娟秀流形的字跡,一眼就能認出就是文綺的傑作,王虛回了一聲知道了,木頭人就帶著那塊牌子走了出去。


  有時候木頭人會直接送餐過來,但也有的時候,文綺就用這種方式來通知大家。


  王虛來到涼亭時,歐陽先生和顏回已經入坐了,文綺和雪兒也坐在了另一邊,而木頭人則提著食盒靜靜的站在一旁,眾人之間還留有一人座位,王虛走過去拱手行禮落坐。


  吃過飯後,王虛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向眾人辭行,說是要下山去遊曆一翻,而眾人對於王虛的選擇也沒有異議,歐陽先生叮囑了一翻後,王虛獨自下了山,他沒有帶木頭人,他怕雪兒她們沒有了木頭人會不習慣,所以就把木頭人留了下來。


  王虛一路向南,經過了墨山,卻沒有見到墨門,心道這墨門還是老樣子,總喜歡把自己隱匿起來,沒有墨門弟子的帶路,外人是很難找到它的所在。


  王虛拔涉在高山密林之間,一直向南走,他想去看看高原上的大佛國,和大佛國南邊的牛柏國。


  越往高處走,天氣就越冷,他不得不運行起真氣來抵擋這天地間無情的寒意,在快到高原之時,王虛幾乎快變成了一個野人,胡須欣長頭發篷鬆,由於環境的惡劣,就算他已經很注意形像了,可還是看起來很邋遢的樣子,猶其是身上還裹著好幾塊獸皮縫在一起大外衣,越發顯的蒼桑無比。


  夜幕降臨,空氣濕寒,王虛找了一處洞穴,升火取暖打坐,靜靜的看著冉冉燃燒著的火焰,慢慢的陷入了恍惚之中。


  比起最初對截拳道的困惑,在王虛的心中卻埋藏著一個更大迷惑,一陰一陽之謂道,那麽道就隻是一陰一陽這般簡單嗎,這是讓他百思不得其解地方。


  何為道?他曾經在道德經中看過,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虛而不屈,動而欲出,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他胡亂的想著,這就是他所知道的對道的描述,可是那個問題依然還在,一陰一陽之謂道,真的隻是一陰一陽而已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哲學思想不假,可人的認知不就是建立在哲思之上的嗎,如果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正確的,那麽其他的描述又算什麽,是道,還是不是道。


  難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就可以一語道破一切之道嗎,還是說一切道法都在這一陰一陽之中。


  一陰一陽之謂道……


  王虛反複的念著,竟似睡了過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