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狄知遜
文藝接著說道“青雀更加不得了,他在設計一艘能停飛機的船,這艘船不僅能在海內航行,還能飛上高空。如果他設計成功可保大唐國祚再延千百年!承道說他要讓大唐百姓皆有病可醫從此遠離傷病的煩惱!這也是大功德啊!承業更不得了,他說現在所用地圖非常不準,他要踏遍千山萬水為陛下畫出一份完美的大唐疆域圖!”
李世民此時的心情已經不能用高興來形容了,非常高興!極度高興!樂瘋了!我相信任何一位父親在聽到自己兒子取得輝煌成就後都是這種表情!
長孫無忌、蕭瑀、盧麒元再適時奉上香噴噴地馬屁,哄得李世民更加開心,事實表明人在高興的時候更喜歡舉行宴會,將這種喜悅和更多的人分享出去。李世民大手一揮,今晚兩儀殿內宴請朝中重臣及青年才俊!
文藝四人也被李世民留在了宮裏討論此次遠征細節。文藝趁著李世民高興之際提出了另一個大膽想法“臣還有一件重要事請陛下恩準。”
李世民樂嗬嗬道“但說無妨,你的事情,朕無不恩準!”
文藝大喜“臣懇請辭去丞相之職讓與漢王李恪。”話音剛落,再坐四人無不驚訝無比。
李恪急忙站起說道“師傅,萬萬不可!學生何德何能居此高位!”
長孫無忌也在思考此事的利弊,凝重道“漢王雖盡得文相衣缽,才學能力皆是年青一代翹楚,但丞相之職事關重大,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李世民看到文藝力挺自己兒子當然開心,但如果將第一丞相之職交給李恪,朝中大臣又該作何感想?現在他的兒子們無一人直接參與朝政,如果李恪做了丞相會不會讓人誤會他將立李恪為太子?現在朝中安穩之勢會否徒生波瀾?
李世民也嚴肅道“你年紀輕輕正當為國效力之時,怎能生出憊懶之心,此事朕不同意。”
文藝歎了口氣,一代明君確實不好糊弄,隻好退而求其次道“臣最近感覺事務繁多,處理起來倍感吃力,臣求陛下恩準讓漢王做臣的助理。”
這話說得相當違心了,他剛在外麵浪了2個月,還說自己事務繁多!李世民知道文藝自始至終都不願意當丞相,當時還是被自己逼得沒法才勉強接受。文藝當時把李恪放到銀行副行長的位置時他就隱隱感覺文藝是在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隻是沒想到短短一年文藝就想著辭官了。官肯定不能讓他辭掉,也罷就讓自己兒子多幹些吧。
李世民點頭道“嗯,恪兒是你學生,跟在你身邊也能多學習些知識。朕封恪兒為中書侍郎協助於你吧。”
文藝趕緊謝恩,旁邊的盧麒元不幹了,近一年他雖身為銀行行長,但大多事務皆要與李恪商議,他至今還沒搞明白銀行裏那些神奇的操作,不然也不會提出增發紙幣的錯誤建議。趕緊跳出來阻止道“陛下!萬萬不可!老臣深受陛下厚恩封為銀行行長,但銀行之事千頭萬緒,臣心有餘而力不足,事事皆須與漢王商議。陛下若調走了漢王,中央銀行必亂啊!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一臉古怪地看著李恪,在瞅瞅一臉苦瓜相的盧麒元,心中頓時有些糾結。銀行是文藝弄出來的新事物,懂如何運作的隻有文藝的那些學生,自己那些臣子相較而言還是差了些事。將李恪調走對銀行而言確實傷害很大。正在糾結之際,文藝插話道“陛下,臣舉薦兩人可解盧行長之憂。”
李世民“何人?”
“清河崔家三公子崔少卿和盧行長的二公子盧紹元。他們二人精通算學,又對經濟學非常感興趣。學業考核也很優秀,可擔大任。”
李世民想了想道“此事不急,待朕在晚宴考校一番再做定論。”
文藝暗歎口氣,辭官沒辭掉心情很不美麗。接下來關於遠征南美洲的問題也隨口應付了事。一直混到申時,百官及年輕一代的俊彥已至兩儀殿等候。
李世民領著他們四人來到兩儀殿,眾人朝李世民行完禮後各自落座。這次宴會李世民並沒有說明真實來意,隻說心情好,請大家帶後輩一起來開心開心。所以大家坐的也隨意了些,基本是老子和兒子們共坐一案。李恪不可能和李世民同席,隻能在盧麒元身邊找了一桌。
文藝也是光棍一個,他的位置在長孫無忌邊上,他不太樂意坐這麽前邊。反正這次宴會以考校後輩和玩樂為主,他便在魏征下方尋了張桌案坐下。
剛一坐下便被身旁一個可愛的小娃吸引了目光,李世民下旨的時候隻說了帶後輩,並沒明確年齡限製,所以小娃娃也來了不少。
這個小娃約有七八歲模樣,一頭烏黑的頭發紮成“總角”,粉嘟嘟的小臉上掛著兩道嬰兒肥,濃眉大眼就像星星般閃耀。學著大人模樣端坐在一個大蒲團上,眼睛卻歡喜地四處偷瞄。
身旁坐著一位年近四旬的中年官員,身穿紫色官服應該是三品以上大員。但朝中文藝不認識的大員很少,應該是進京辦事的外省官員。見文藝看他,那人也向文藝微微頷首。小娃坐在他右邊,左邊是兩個十來歲的少年,坐無坐相、賊眉鼠眼就差沒把“混子”二字刻在臉上。
李世民舉杯道“眾愛卿,近日朝中公務繁忙,諸位盡心盡責甚為勞累。朕於心不忍,故特召汝等入宮飲宴舒緩一下心情。哈哈,往常飲酒皆以舞樂為樂,今日咱們一不聽曲、二不觀舞,卻要以年輕後生的才學武功佐酒。不知眾愛卿意下如何?”
眾大臣不由心中一跳,天賜良機啊!在陛下麵前一展才學是多少俊彥夢寐以求之事!眾大臣齊齊舉杯“陛下聖明!”
一杯飲罷,李世民坐回龍椅“開席!”百官再次謝恩。長孫無忌端起酒杯起身笑道“陛下,臣願拋磚引玉先出一題《列子·湯問》有雲‘海外有五‘山’,請問是哪五山?”
話音剛落,房遺直率先舉手,長孫無忌示意他起身回答。房遺直向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行過禮後說道“《列子·湯問》原文是‘海上有五山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裏,其頂平處九千裏,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裏,以為鄰居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節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勝數。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返。最後二山飄去不知蹤跡,隻剩下方壺、瀛洲、蓬萊三山。’”
長孫無忌滿意道“不錯,誰人可知方壺、瀛洲、蓬萊三山今在何地?”
一位坐的比較靠後的青年舉手答道“方壺、瀛洲、蓬萊三山乃上古仙山,具體方位不甚明了,但據曆代先輩推測蓬萊島應指今江南道蓬萊鄉地;瀛洲島乃東瀛諸島;方壺又名方丈山至今卻無所蹤。”
長孫無忌眼前一亮,笑道“小子不錯,汝是何人?”
那青年身旁穿著緋紅官服中年人站起行禮道“犬子狄知遜,謝尚書抬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