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八章 金光
浩氣宗主峰三十三,但還有許多側峰,如雲峰則是其中之一,乃是浩氣宗接待外客的山峰之一。
帝鴻天就一直住在如雲峰中。
回到如雲峰,沒有回客院,而是直奔峰頂盤坐了下來,凝神閉目。
心神沉入識海,趁之前的感悟還未消散,在識海中飛快的推衍著九宮雲影步。若是有人能進入他識海,當能發現他識海中有著無數人影飛舞,姿態各不相同。
九宮雲影步不重苦修,臨敵對戰,重的是謀算,推演出對手可能攻擊和防禦的方位,找出對手的破綻,再以九宮雲影步那詭異身法出現在對手最意想不到的位置,防守則避讓至對手攻擊之外,攻擊則是攻敵之所必救。
九宮雲影步一旦入門,那詭異的步伐反而是其次。
天九宮,地九宮,四象九宮,合為六合九宮,六合九宮之間互相結合,則會出現那詭異之象。
九宮雲影步唯一需要修煉的,則是嚐試六合九宮不同的組合方式導致的身法效果,以便應敵之時心中有數。
六合九宮組合,千變成化,幾乎無窮無盡。
越是推演,領悟越多,對九宮雲影步的浩瀚越是感到心驚。
恍眼間,即是小半天時間過去。
帝鴻天雙眼睜開,回味著剛剛領悟到種種神妙,心裏都有一種不真實感。
如此神異的妙法,方天正竟然就這樣輕易傳授給我了?
正在這時,有腳步臨近峰頂,同時,嘀嘀咕咕的聲音也傳了上來。
“真搞不明白,怎麽突然將我們趕到如雲峰來了?”聲音漸漸清晰。
“聽守閣弟子說,祭劍閣內有金光冒出,而後峰主就匆匆封鎖了劍雲峰,定然是祭劍閣內出現了什麽變故,宗門不想讓我們知曉。”又是一人開口道。
“金光?什麽金光?”
“我也不知道,但據說像是金色的劍光,有可能是祭劍閣又祭煉出什麽神兵了吧!”
兩道人影漸漸在峰頂冒頭,當他們看到帝鴻天,腳步一滯,頓時止住了話頭。
“這家夥怎麽在這裏?”是兩個年輕弟子,看著帝鴻天的目光中,隱隱透著一絲敵意。
對那一絲敵意,帝鴻天已習以為常了,並沒有放在心上。
方菁瑤乃方天正獨女,若能得他菁睞,在浩氣宗那就是一步登天。可是,浩氣宗內門人弟子數萬,俊傑無數,也沒見與誰親近,可是這些日子與帝鴻天卻是形影不離,這豈不是說他們所有人在方菁瑤眼裏,都比不上帝鴻天,他們心裏要是沒有些想法反而是怪事了。
帝鴻天沒有關心那兩人心裏的想法,思緒卻是落到了兩人剛剛話裏的內容上。
金光?
金光劍影?
這讓他不想注意都不行。
世人都知道,神劍山莊金光劍,劍出金光漫天。
“會不會是陷阱?”帝鴻天心裏暗暗判斷著。
他總感覺有些湊巧,這兩個浩氣宗弟子上山,剛好講到了金光劍,又剛好被他給聽到了。
可仔細想想,若是浩氣宗想要害他,似乎沒必要多此一舉。
他人就在浩氣宗,浩氣宗內高手無數,想要殺他還不是輕而易舉?
“不管真假,都要探上一探!”略微思忖之後,他隨即做出了決定。
若真是陷阱,那也就說明浩氣宗當真有問題,那他就幾乎可以肯定,浩氣宗必定與神劍山莊的覆滅脫不開幹係。若是金光劍當真在浩氣宗祭劍閣內,那都不需要再確認,直接可以肯定,浩氣宗就是覆滅神劍山莊的凶手,而若隻是如那兩個浩氣宗弟子所說,乃是祭劍閣新祭煉出了一口神劍,那也沒有什麽大不了,最多也就是被浩氣宗問責,若他們心中沒鬼,看在方菁瑤麵子上,當不至於殺了他。
他之所以選擇一探,也是因為剛剛修成了九宮雲影步,有了一些底氣,超一流高手中,能威脅到他的存在已經不多,即便是碰上武之極境的高手,也並不是沒有還手之力。
帝鴻天起身,與那兩個浩氣宗弟子擦身而過,下山回到了他居住的客院,方菁瑤早已在客院等他。
方菁瑤聽說他已修成九宮雲影步,自是為他高興。略微猶豫之後,他提出了想去劍雲峰祭劍閣一觀。
他心裏真不願利用方菁瑤,可是在浩氣宗內,即便他擁有超一流強者的實力,也是步步危機,想要去祭劍閣,沒有方菁瑤幫助幾乎不可能。
“好!”方菁瑤想也不想,輕鬆答應也下來。
兩人離開如雲峰,穿過一座座鏈橋,向著劍雲峰而去。但在通往劍雲峰的橋頭,卻有浩氣宗弟子駐守,將二人攔了下來。
“小師妹,奉峰主之命封鎖此橋,在沒有峰主命令前,任何人不得踏入劍雲峰。”其中一位弟子看著方菁瑤,一臉為難的開口道。
“連我也不行嗎?”方菁瑤小臉微寒。
“這……”那浩氣宗頓覺頭痛了起來。
“你去通報,告訴英煉師伯,就說是我來了,看看他讓不讓我進去。”方菁瑤語氣之中,信心十足。
眼見方菁瑤並沒有強闖,而隻是讓他們去通報,由峰主拿主意,心裏頓時一鬆,不管怎麽樣,都不用他們去傷腦筋了。
“峰主也真是的,無緣無故,封什麽山,若是封上幾天,我們還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其中一個弟子轉身飛奔而去,心裏卻是忍不住小小抱怨了一下。
前後不過半柱香的時間,那弟子即匆匆而回,向那留守的弟子揮了揮手,而後向方菁瑤開口道:“峰主已準許入山,不過,峰主也有交待,小師妹隻能在洪熔鐵梯以下走動,不能亂闖劍閣禁地。”
“放心吧,我知道輕重,我就是帶他來見識見識。”方菁瑤伸手一指帝鴻天。
帝鴻天已沒心思理會方菁瑤玩笑之語,視線微抬,已落在劍雲峰頂那座黑沉沉的巨殿之上。
“小師妹,你可不要讓我們為難,否則到時候都不好交待。”那兩個弟子仍忍不住叮囑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