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第388章 這才是真正的低成本梟龍
側板技術資料早就研究齊活了,現在拿出的都是各種整理后的數據,零零總總看起很有真實感,資料加起來重量要按千克為單位來計算,好在經過系統研究整理之後就顯得比較簡單、明了。
儘管一開始就先入為主的認為側板技術丑的一比,但真正把這些資料看完了大概之後,調研組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資料上各種數據詳細的佐證了側板技術確實是一種可行的好東西,這些資料要說造假是絕對沒有可能的,項目署名不僅僅有西南科工氣動技術科研人員,還有共和國專門負責風洞試驗的科研人員。
這些都明白無誤的指出了一條新的路子,使用側板技術代替電傳動飛控,從而達到低成本卻又能讓飛機保證原有的機動性不至於下降低太多。
「照這樣說,側板技術的確可以解決大邊條翼的氣動缺陷,能代替電傳飛控的部分能力,但YZ1驗證機中的電傳飛控技術並不僅僅只是起著簡單的增穩作用,它還能有效的減輕飛行員負擔,將飛行員從繁重的飛行任務中解放出來。」
電傳飛控技術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僅在於可以提供更好的飛行品質,能有效的擬補氣動缺陷,還可以憑藉機載計算機的低級智能,進行一些繁瑣而又相對簡單的飛行動作。
另一方面則是因電傳系統本身的傳動性質帶來的優點,電傳系統是通過將飛行員作用在操縱桿上的機械信號翻譯成電訊號,再通過電纜傳遞,最後由電機來執行動作,從而完成對飛機的操控,這裡面就省掉了液壓傳動裝置、液壓管路等等.……
整掉的這些笨重的機械裝置的同時,還可有效的解決氣動補償的問題。
在老式機械操作系統中為了彌補可動翼面的鉸鏈力矩,減輕飛行員操作飛機所必的力,最大限度的保存體力。
這就需要在各個可動翼面都裝上氣動補償裝置,採用了電傳系統之後,就不需要這些所謂的氣動補償裝置了,直接通過執行飛行員命令的電機輸出更大的扭矩就可以做到,操縱桿和最終的執行元件沒有直接的剛性連接,自然就不需要有更多的力氣。
甚至使用了電傳飛控之後,只要願意,完全可以將操縱桿設計成用手指輕輕一撥就完成拉、推桿行程,這種情況下的飛行中那可真的就是省力到了極點,氣動舵面的鉸鏈力矩就不再是飛行員所要克服的一大難點。
別小看這種設計,似乎對體力的節約並不多,但真若是一款要做長途奔襲的飛機,那一路上光是同鉸鏈力矩作鬥爭就能損耗飛行員很多體力,真正作戰的時候怎麼辦?即使通過啟動補償解決了這個問題,飛行員節約了體力,但那笨重的補償裝置一點兒也不輕。
而有了電傳飛控之後,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說電傳飛控的大行其道,並不是沒有道理,楊輝也知道這些,但沒辦法現在就是沒錢,那就只能犧牲一下好了。
「對於電傳飛控帶來的其它優點,我們現在並不能拿出太好的代替方案,航線自動飛行只能單獨通過自動駕駛儀完成,機械操縱裝置、氣動補償裝置就只能是採用殲七四的老式機械方案。」
這就是低成本方案,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貫徹一分錢一分貨的基本原則,好在這些老式的機械裝置增加的重量也不是不能接受。
首先就是機械操縱系統這東西,明確的說,即使有了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機械操縱系統依然不可能拆除掉,這東西是飛機的最後一套保命符。
當電傳飛控失效、或者機載電腦死機之後,最後還是得要依靠機械操作系統活命,用以返回機場,這是國際飛機設計的慣例,大家都是這樣設計的,肯定是有所道理的。
所以,機械操縱系統的那些死重依然還是的要帶著的,也就是說,在實際情況中的電傳飛控對飛機的減重並不是太明顯。
氣動補償這些死重就是絕對的沒法解決的,既然不用電傳飛控要節約錢,那就背上這些重量吧,好在這些重量經過西南科工技術人員計算之後,發現還是可以接受。
「綜合來說,放棄使用電傳飛控系統,我們會多增加約100KG重量,這是加上節側板重量之後的數據,如果軍隊能夠接受這一點,我們就能繼續將側板YZ1項目繼續下去!」
做工業設計就是這樣,不能夠有絲毫的偷工減料,各方面要求嚴謹,特別是每一千克重量都要嚴格控制的飛行器設計,楊輝就更要實是求是,把優缺點都說出來。
見楊輝把各種優缺點都說完了,兩隻調研組都沉默了,放棄使電傳飛控,可以將成本壓縮近千萬人名幣,要付出的代價則是飛機的重量增加100KG,這一點怎麼想都還是能想的過。
曾經有為了使用新型導彈,將殲七的機頭增加120kg重的事,現在的軍隊肯定對這種事還是能夠接受。
空軍調研組剛剛從0611所過來的,一款和0611所正在開發中的十號工程有重合的飛機,空軍自然還是要再研究研究、對比對比,總還是要貨比三家。
「我看這款飛機在機動上可以算是第三代戰鬥機,那他和0611所的十號工程相比,又孰優孰劣,這是我們調研組所關心的一點?」
來了,終究還是問到了楊輝最不想回答的一點,西南科工和0611、0132的關係那絕對算是非常不錯的,若是硬要比比YZ1驗證機和十號工程,這絕對是兩虎相爭。
而在楊輝看來,十號工程絕對是在任何方面都能高上側板YZ1那麼一點點,加上0611以後還要通過十號工程的技術積累,給整出二十號工程,可以說這是一條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楊輝絕對不願意用YZ1這款沒有後續發展潛力的飛機斷送了0611的未來。
「說實話,我們的側板YZ1在性能上肯定是要差上十號工程一些,側板YZ1僅僅只能算是剛剛跨到第三代戰鬥機的門檻,它優勢恐怕也就是側板YZ1那逆天到極點的超高性價比,以及它可以更快做到服役!」
當楊輝自己都承認側板YZ1項目比不上十號工程之後,調研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這兩個項目都有很大的誘惑,一個牢牢立足當下軍隊的需求,一個是軍隊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
真可謂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這種情況實際頗像上一位面共和國高級教練機之爭,那也是一次和現在相同的選擇.
一方是世界範圍內都數一數二的先進高級教練機,不過由於各種原因沒法快速入役,且造價比較高(L15),另一方則是完全立足軍隊當下急需換代高級教練的實際情況,開發出了一款完全自主生產、又價格低廉,就是性能不怎麼先進也就堪堪使用的樣子(山鷹教練機)。
最後,軍隊考慮到教練機不是作戰飛機,以及價格、時間、國產化等多種因素,選擇了山鷹教練機,這就是典型的瞄準了市場開發,最後成功的案例。
唯一值得慶幸的則是那時候共和國已經是財大氣粗了,在採購山鷹教練機的同時,又繼續了L15的發展,不久之後L15就奪得了海外訂單,算是皆大歡喜。
那麼現在的側板YZ1和十號工程之間,海空軍又要如何抉擇呢?是要未來還是要現在,亦或者是皆大歡喜的結局,這都要看後續的發展。
到仔細聽了楊輝的彙報之後,調研組在離開之前,還得到了西南科工給出的低成本側板YZ1的造價預算:2000萬-2500萬人名幣之間,整個項目都獨立自主,甚至連雷達都準備安裝由長紅廠新提上日程的第三代輕型戰鬥機火控雷達。
這幾年的長紅廠已經是快速發展,背靠民品市場活著異常滋潤,而民品的利潤反哺,加上本來就有藍狐雷達訂單不斷到來,還有最重要的AWG-9雷達的逆向借鑒。
信心滿滿的長紅廠決定要保住機載雷達生產的能力,軍品工廠不能完全轉為名品生產,走出去也還能堂堂正正的說:咱長紅廠是軍民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