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無字石碑
範仁坐上馬車之後,這車上一共就坐了四個人,加上後麵的幾個大箱子,前麵的老馬就走的更慢了。
寧育年也並沒有趕車加快速度的意思,看來是事情不急,反而和範仁聊了起來。
一些話聊下來,他這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寧墨村村民世代造紙,是一處有名的造紙名村。
因為所造紙張工序複雜嚴謹,所得紙張平滑潔淨、溫潤細膩,且質地堅韌,不易變質,未曾下筆之前就能從紙張上聞出一種似墨一般的香味來,這也是寧墨村村名的由來。
許多年前,因為有一名家作畫,隻用寧墨村所造的紙,而那畫家又在畫技正值巔峰之時,因病而故,其僅有的幾幅巔峰之作一時被炒到了天價。
有些人妄求而不得,隻能退而求其次,在市場上求購一些寧墨村的紙張,然後或囤積轉賣,或求人作畫。
一時間,寧墨村所造紙張一紙難求,名聲也遠播了不少。
不過江山代有人才出,後浪奔湧,又有新的名家出現,寧墨村的紙張之熱也逐漸褪了溫度,不過村中所造紙張的聲名卻一直在附近的城池流轉,不愁售賣。
隻是幾個月之前,不知為何,按照原本工序所造出的紙張,卻一下子變了質地,前後所造隻有一夜之隔的紙張,卻大不相同。
後者質地粗糙,滿是毛邊,而且但凡下筆,不管墨多於少,基本上都會浸成一片,於從前的紙質可謂是天壤之別。
本來村民們以為是其中的某道工序出了問題,仔細校驗核查一番便好,可從頭到尾的仔細檢查了一遍,卻沒有任何異常。
而後所造出的紙張,再無先前的好紙質地,不管如何對工序檢驗,如何篩選原料質量都是無用之功。
先前來村中求購紙張的客商們見到紙的質量出了問題,一開始還有些耐心同意延緩訂購,畢竟他們不要,就被會別人買去。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客商們發現村中很長時間都拿不出好的紙張,再三探聽確認了情況之後,就都變了臉色。
一些人說是耽誤了他們的時間,含怒離去,一些人還說要索取賠償,還有另一些人出了及其低的價格要收購村中現有的劣等紙張。
可村民們也知道,就算這紙張再劣再糙,也是能賣些價錢的。
在村中長輩的堅持下,村中先是不肯賤賣紙張。
但愈是往後,願意來買紙的客商就越發的少了,村民們斷了收入,村中也是怨聲載道,最後不得不找了一位出價還算有些合理的客商低價售賣糙紙。
隻是這其中還會有人偶爾來村中,希望村民能夠賤賣紙張,還開出了不小的需求量來。
這種事情無疑是對往日驕傲的村民一種羞辱,也讓有些村中之人心生怨氣。
所以剛才才有寧源對範仁陰陽怪氣的那一幕。
馬車到了路頭起的一顆樹下便停了下來,寧育年今日便是給那位客商來交貨的。
時間緩緩而過,寧育年半捂著眼睛抬頭望向太陽,他可是掐著日頭來的,既不早,也不晚,可是剛剛好啊,往日那客商應該早早就派人在這裏等著了呀!
或是今日有什麽事耽誤了,晚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村中現在紙張的價格比起同等質地的紙張來說在價格上也是有些優勢的。
想到這裏,寧育年不由得有些心酸。
幾代人鑽研改進的造紙工序,毀於他們這一代,聲名也一日不如一日,對於寧墨村造紙的村民來說,造不出好紙來,就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不知不覺中一刻鍾的功夫就過去了,那客商仍舊未見蹤影。
“叔父,那廝是不是今日不來了。”寧源在一旁站得難耐,等了半天最終是忍不住對寧育年道。
“再等等,再等等。”寧育年坐在馬車上,雖然神色不改,但說罷卻搓了搓雙手,心中定然還是焦急的。
前後將近等了快半個時辰的時候,寧育年抬頭看了看範仁,麵容上已經有些憋紅,已經到了這種時候,那旱地裏壞了腦殼的黑心客商怕是爽約了。
寧紀發現寧育年狀態不對,於是便上前開口道:“叔父,那人八成是不來了,要不我們先回村,若是那人來了,想必也會到村中尋我們的。”
“也是,那就先回村吧,讓範兄平白等了半天,見笑了。”寧育年借驢下坡,對範仁致歉道。
“不白等,不白等,範某已經迫不及待想入村看看如何造紙的了。”範仁擺了擺手道。
“定不會讓範兄失望的。”寧育年說罷便調轉馬車車頭,招呼大家上馬車,往村子的方向去了。
雖然目前產出的紙張質地不好,但是寧育年對於他們寧墨村的造紙工藝還是有些信心的,除了稍許核心的技藝,沒什麽不能讓範仁看的。
畢竟是世代傳承的造紙村,其中有些東西是小作坊比不了的。
不得不說,這匹老馬雖然來時緩慢,但回去的時候速度上卻快了不少,而且腳步穩健,十分有力,看來是知道要歸家了,有好的草料可以飽腹了。
馬車到了村頭,寧育年告罪一聲,帶著寧源便要先離開一會。
範仁自是理解,這次的紙張沒有賣出去,肯定是要知會鄉鄰一聲的。
寧紀則是留下給範仁做向導,先在村中逛一逛。
站在村頭,瞧著村內的建築,大多牆體灰白,頂上磚瓦齊整,飛簷掛角馬頭牆,有幾分徽派建築的意思在其中,但其中建築大多低矮,相形錯落,也有不少石木用料,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的。
入村的青石小道之旁,卻有一塊有些不規則的無字石碑立於一旁,不知是何意。
看到範仁注意到了無字石碑,寧紀便開口介紹了起來。
“您瞧的這無字石碑可是村中一景,當年寧墨紙名聲遠播的時候,有一隊遠來的行商帶來的。
而這塊無字石碑據說是天降奇石,被那隊行商半路所得,刀劈斧鑿是不留痕跡,且奇重無比,最後是被他們留下換走了一批寧墨紙。
後來村中也有通曉功夫的人來過,運用兵器之下依然是無法留下痕跡。
於是村中長輩便言,若是有人能在此碑上留下痕跡,寧墨村就會為其大擺宴席,並且送上極品寧墨綿紙十張。
隻是一直到了現在,也無人在這無字石碑上麵留有痕跡。”寧紀說著腦海中也有對當年寧墨村輝煌時的聯想,這些故事他從小聽到大,如今村中寧墨紙不複昔日,他也是感慨良多。
聽寧紀說完,範仁走到這無字石碑之前,將右掌放於其上,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