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孔門學渣> 第940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第940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君主,有著周公那樣的才能和周公那樣的美貌,但是他驕傲自大並且又吝嗇小氣。那麽!他這君主其他方麵也就不值得一看了,點一斑知全貌嘛!”


  “哦?是這個意思啊?”樂歌應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先生看人,不從外表或者才能,而注意小節!從某些細節上來看。”


  “哦!”樂歌笑道:“那應該是在說‘朽木不可雕’這句話之後的事吧?”


  “樂伯伯!”曾參聽了,臉色當場變了變。


  是啊!以前的時候,先生就是宰我“朽木不可雕”,結果呢!宰我本事大得很,很有才!先生自己都承認:看走眼了。


  “嗬嗬嗬!”樂歌看著曾參,笑道:“繼續往下讀吧!開個玩笑!”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學了三年,還做不了官,這種人是很少的。”


  “專科啊?”樂歌問。


  穀:古代以穀作為官吏的俸祿,這裏用“穀”字代表做官。不至於穀,即做不了官。


  曾參進一步解讀道:“先生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一般學習三年為一個階段,此後便可做官。”


  “你先生是想建立自己的圈子,傳播自己的學說思想。天下官員都是你先生的學生,那還不就是你先生的天下?你先生的學說思想占據了天下?嘿嘿!”


  “是!”曾參應道:“先生當年聽了老子的道學,從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還不是?他聽了老子的話,但並沒有全盤接受。他自作聰明,想另創一門學說思想!”


  “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沒有說是不是。其實!他是默認了。本來就是那麽回事,無須默認。


  “繼續往下讀!”樂歌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堅定信念並努力學習,誓死守衛並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起來。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那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那也是恥辱。”


  “這是後來的孔子說的吧?你先生周遊列國回來後說的吧?”樂歌問道。


  曾參搖了搖頭,說道:“關於隱居的事,聽學長們說?先生經常說。隻是!最終沒有去隱居。而是!繼續生活,走自己的人生路!這就是我的先生孔子!”


  “嗬嗬嗬!”樂歌笑道:“不是執著!是你先生心裏不服!”


  “樂伯伯!”曾參聽了,很是不滿。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是道家思想啊!你先生怎麽可能會用?是不是?所以!這應該是晚年的孔子,你先生說的話!”樂歌追問道。


  “是!”曾參不得不點頭承認。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句話!應該是符合你先生的!是不是?”樂歌道。


  “是!樂伯伯!”曾參再次點頭承認道。


  “你不會是把不同時期的話編排到一塊來的吧?”樂歌問道。


  曾參趕緊解釋道:“不是!這是先生晚年說的話!”


  “嗯!好了!繼續往下讀!”樂歌點頭道。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管理那個職位上的事。”


  “哦!這是你先生做官的經驗之談。不過也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要緊的!別人的職位有別人來管理,不需要我們去好管閑事。再則!這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則有僭越之嫌,這是違禮之舉。”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從魯國的太師摯演奏的序曲開始,到最後演奏《關睢》的結尾,豐富而優美的音樂在我耳邊回蕩。”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師摯之始:師摯是魯國的太師。“始”是樂曲的開端,即序曲。一般由太師演奏,師摯是太師,所以這裏說是“師摯之始”。


  《關睢》之亂:“始”是樂曲的開端,“亂”是合奏樂,也是樂曲的終了。


  “嗯!繼續往下讀!這一段我沒有懂什麽意思?是說音樂呢?還是有什麽喻意呢?往下讀!”樂歌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什麽意思?”樂歌問:“好像剛才不是說音樂,而一種喻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狂妄而不正直,無知而不謹慎,表麵上誠懇而內心裏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


  “嗬嗬!”樂歌笑道:“你先把孔子聽音樂編排在前麵,這裏說這些,是不是說?音樂中的‘亂’也就是合奏好像很亂,但卻能很好地融合成為美妙地音樂。而社會的亂,卻是越來越亂?”


  曾參朝著樂歌看著,沒有解釋。


  “看著我幹嘛?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這才應了一聲。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學習知識要像追趕什麽一樣,唯恐追趕不上。又要像害怕丟失掉了什麽一樣,隻有通過不斷努力,知識才會不斷地增長。”


  “什麽意思?與上麵的文似乎不連接了?往下讀!我看看你到底是什麽意思?”樂歌催促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怎麽東扯一句、西拉一句了?”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多麽崇高啊!舜和禹得天下,他們不是奪過來的,而是上代的國君禪位給他們的。”


  “嗬嗬!”樂歌笑道:“這一篇‘泰伯篇’怕是要完結了吧?這裏是點題了?”


  舜禹:舜是傳說中的聖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個國君。傳說古時代,堯禪位給舜,舜後來又禪位給禹。(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