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何為善人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繼續往下讀!”樂歌看著曾參,點頭道。
“是!樂伯伯!”曾參答應一聲。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子張問做善人的方法。先生說:如果不沿著善人的腳印走,去進行實踐,也就永遠不能成為一個真正地善人。”
“什麽意思?什麽是善人?”樂歌問。
曾參應道:“善人!完美之人。或者說!達到最好標準的人。”
“哦?”
“先生的意思是!實踐出真知!隻有我們付諸行動去實踐人生,才能做一個完美的人,也就是‘善人’。”
“哦?”樂歌應道:“我還以為是慈善之人、善良之人呢!”
“不是!是完美、完善之人。主要指品德上的完善、完美!”曾參解釋道。
“哦?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這一段話是承接上麵的話下來的,意思是:隻有我們去實踐,才能達到目的,完成心願、理想、夢想。光有理想、夢想是不行的,是這個意思。我把它放在這裏,是有告誡、提醒的意思!樂伯伯!”
“哦?好!”樂歌點點頭,說道:“與上麵的文是能接連起來!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聽到人議論篤實誠懇就認為這個人篤實誠懇,這種識人之法是錯誤的,隻是從表象上來看待的。這個人他是不是真君子呢?還是一個偽裝成莊重的人呢?”
“哦?”樂歌應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先生希望他的學生們不但要篤實誠懇,而且要言行一致。”
“這是承接上一句的!是吧!”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我們不僅要有夢想,還要去實踐。但是!一定要篤實誠懇、言行一致。”
“嗯!好!”
“謝謝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等等!”樂歌叫停道:“這麽多?慢慢來!”
“是!樂伯伯!”
“解讀一下!這是什麽意思?”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路問:聽到了好的建議就馬上執行起來嗎?先生說:有父兄在,應該先問一問父兄,怎麽能馬上執行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好的建議就馬上執行起來嗎?先生說:聽到了好的建議就馬上執行起來。
公西華對先生說:仲由問‘聽到了好的建議就馬上執行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在,應該先問一問父兄’,冉有問‘聽到了好的建議就馬上執行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好的建議就馬上執行起來’。我被弄糊塗了,敢再問個明白。先生說:冉有的性格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的性格好勇,所以我約束他。”
“嗬嗬嗬!”樂歌聽了,笑了起來。
“樂伯伯?”曾參看著樂歌,不解地問道。
“我記得孔鯉說過:他爹說話靠心情。在這裏!是不是又是一個證明?當然!是以幼年時孔鯉的認識。或者說!在不了解你先生孔子的情況下,是不是這麽回事呢?”樂歌問道。
曾參楞了一下,隨即點頭道:“是!樂伯伯!但是!我先生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先生的思想是一貫的!對人沒有惡意!不是在忽悠人!”
“對對對!不是在忽悠人!他是在因材施教,見什麽人說什麽話。不是壞蛋,而是良苦用心!好了吧!曾參!不能說你先生壞話,隻要提及那麽一下,你就跟我急!好好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對於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而作了不同回答,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因材施教。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在匡地受到當地人圍困,顏回是最後一個才逃出來的。先生說:我以為你已經死了呢。顏回說:老師您還活著,我怎麽敢死呢?”
“什麽意思?”
曾參解釋道:“顏回的意思是:我還要服侍先生呢!”
“哦?”
曾參又解釋道:“可以看出:顏回對孔子的敬仰,願意生死追隨。”
“或者說!顏回的意思是:老師您還活著,我怎麽敢死呢?老師您的學說思想還指望我傳承下去呢!我哪裏敢死呢?哪裏能死呢?”
“然!”曾參感激地應道。“謝謝!謝謝樂伯伯1”
“嗬嗬嗬!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間。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魯國季氏的同族人季子然問先生:你的學生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先生說:我以為你是問別人,原來是問仲由和冉求呀。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這樣不行,他寧肯辭職不幹。現在仲由和冉求這兩個人,隻能算是充數的臣子罷了。季子然說:那麽他們會一切都跟著季氏幹嗎?先生說:殺父親、殺君主的事,他們是不會跟著幹的。”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曾參解釋道:“當時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先生告誡冉求和子路:應當用周公之道去規勸季氏,不要犯上作亂,如果季氏不聽,就辭職不幹。”
“季子然是誰?”
“魯國三桓之一季氏的同族人。”
“哦?”樂歌點頭道:“他一定是懷疑孔子的學生跟季氏後麵混,跟好學好、跟壞學壞吧?”
“是!”曾參應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