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再次強調修身的重要性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第1019章再次強調修身的重要性
“繼續往下讀!”樂歌伸手示意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憤,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子解讀道:“所謂的修身,首先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如果心中有憤怒,則不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如果心中有所恐懼,則不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如果心中有所偏好,則不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如果心中有所憂患,則不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如果一個人心不在焉,那麽?就是看見什麽了也不會往心裏去,就象沒有看見一樣;聽到了什麽也不會往心裏去,就像沒有聽見一樣;吃了什麽也不會往心裏去,食之無味。所以!修身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心態!隻有端正了心態,找到了方向,才能專心致誌!”
“嗯!說得好!”樂歌點頭稱讚道。
“謝謝!謝謝樂伯伯!”曾子感激道。
“隻有端正心態,找對方向,才能專心致誌!”
“是!樂伯伯!”
“之前說什麽來著?說的是: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真誠、真實!要敢於麵對自己。現在講的是端正心態。好!這種安排很好!”
“謝謝!謝謝樂伯伯!”曾子再次感激道。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看著曾子,點頭問道。
曾子答應一聲,解讀道:“所以說,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首先要修養自身,為什麽呢?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於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於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於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於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別人而且還能看清別人的缺點,厭惡別人而且還能看清別人的優點。所以!就有諺語說:‘人們都不願意提及自己的孩子的壞處,人們都不滿足自己的莊稼長得好’。所以說,沒有修養好自身的人是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的。”
“你這是在強調修身的重要性!”樂歌問。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隻有端正心態,明辨是非才能主持公道!隻有端正心態,才能做到沒有偏袒。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子解讀道:“所以說,治理國家必須先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而能治理好別人的人,是沒有的。所以說,君子在還沒有離開家庭之前,就受到了治理國家這方麵的教育。此話怎講呢?其實!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於侍奉君主;對兄長的恭敬可以用於侍奉官長;對子女的慈愛可以用於管理民眾。
《康浩》上說:‘如同愛護嬰兒一樣。’內心真誠地去追求,即使達不到目標,也不會相差太遠。要知道,哪裏會有‘我還沒有學會生養孩子,等到我學會生養孩子了再出嫁’的人啊!治理國家如同治理家庭、家族一樣。
不必說自己沒有治理過國家沒有經驗,照此模仿就相差不遠!一家仁愛,一國也會興起仁愛;一家禮讓,一國也會興起禮讓;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犯上作亂。其聯係就是這樣緊密,這就叫做:一句不妥帖的話能夠敗壞世風,一個人的德行能夠安定一個國家的道理。”
一言能興邦,一言也能喪邦。
“好!”樂歌叫好道。
“謝謝樂伯伯!謝謝!”
“你講的還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大道理啊!其實!也不是什麽大道理,而是很簡單、明顯地道理,就明明白白擺在世人麵前的道理。”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子解讀道:“堯、舜用仁愛統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仁愛;桀紂用凶暴統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凶暴。統治者的命令違背了老百姓的意願,老百姓是不會服從的。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後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采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是啊!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麽能去要求別人呢?”樂歌感歎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一個自己的人品、作風有問題的人,他們怎麽能夠當領導呢?”
“是!樂伯伯!”
“一個連自己的家都管理不好的人,他們又怎麽能夠管理好國家呢?”
“是!樂伯伯!”
“好!繼續往下讀!”樂歌伸手示意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雲:“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這麽多‘詩雲’啊!解讀一下!”樂歌打斷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聲道。
“曾子啊!我發現!你喜歡引用古例!你?可見你啊!讀了不少書!而且!還能學以致用!好!你這種學習精神很好!”樂歌誇獎道。
“謝謝樂伯伯!謝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