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已經糾纏了數百年的中原王朝和草原部族的關係,又有了新的變化。
為了離間突厥的都藍大可汗和突利可汗,大隋在一代謀將長孫晟的計策之下,故意拒絕了都藍大可汗的和親要求,卻讓突利可汗迎娶隋文帝宗室女安義公主為妻,並厚賜突利可汗。
感覺受到羞辱的都藍大可汗果然大怒,於是與大隋絕交,並聯合西突厥的達頭可汗合攻突利可汗。
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兵敗於長城之下,拋妻棄子,僅帶數十人逃亡,並在長孫晟設計之下到達了大興城(長安)。
隋帝楊堅厚待突利可汗,封他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並賜他的部族可以搬到長城腳下居住。
之後,啟民可汗奏報都藍大可汗在製造攻城器械,同時在集結各族軍隊,準備在秋季之時攻擊大隋。
於是,為了鏟除威脅,隋帝楊堅決定主動出擊。
他命令自己的第五子、並州總管漢王楊傑為元帥,以尚書左仆射高熲出朔州,尚書右仆射楊素出靈州,上柱國燕榮出幽州,兵分三路進擊突厥,意圖在突厥完成合兵之前將他們逐個攻破。
……
離靈州百裏,廣闊的草原上。
隋軍楊素大軍和西突厥達頭可汗大軍對峙著。
西突厥的達頭可汗看著大隋軍陣,在那驚訝地和身旁的軍令官說到:
“我沒有看錯吧!
今日決戰,隋軍竟然沒有沿用一直以來的戰術,將戰車放在外圍,配合步兵和騎兵與我突厥鐵騎做戰。
莫不是那楊素真的以為,他們的騎兵能比得上我們自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草原勇士,隋軍的三萬騎兵能和我突厥縱橫天下的十萬精銳鐵騎抗衡?!
想不到,這名揚天下的楊素,也不過如此啊!哈哈哈!”
說到激動處,達頭可汗竟然爬下坐騎,朝著天空跪拜起來:
“感謝雪山大神!今日,我定要拿這三萬隋軍騎兵祭祀您!”
他爬了起來,還在大笑著。
軍令官問到:
“可汗,今日我們是不是還按之前的戰術,先派三萬騎兵前軍,再安排後軍待命,等待時機兩翼突進……”
達頭可汗已經打斷了軍令官:
“我知道南人詭計多端,但是你看,這是在草原之上,沒有陷阱,更沒有伏兵,有的隻是我突厥十萬精銳鐵騎和三萬隻待宰的羊羔。
你說,我們哪裏還用分什麽前軍後軍?
軍令官,你現在就給我下令,我突厥十萬鐵騎,一起出擊,一口氣把他們給吃下!”
突厥人的號角吹響了。
十萬突厥鐵騎開始慢跑,準備加速。
大隋軍陣卻巋然不動。
楊素眯著眼睛,揮了揮手。
戰鼓擂響,早已經候在前陣的大隋騎兵嘴裏發出非人般的嚎叫,驅馬衝向了突厥的十萬大軍。
達頭可汗看著前方戰場,一臉的不解:
“他們有多少人?兩百嗎!?
南蠻子竟然拿區區兩百騎兵來和我們突厥十萬鐵騎對衝!?”
那兩百個大隋騎兵麵對著十萬突厥鐵騎,都大喊著衝了過去。
但很快,就有人退縮了,其中一騎調轉了馬頭,朝著大隋軍陣撤退。
有人帶頭了,有幾十個大隋騎兵也調轉馬頭,開始往己方軍陣逃來。
楊素的手輕輕一揮,數不清的箭矢射出,把跑在最前麵、逃回來的大隋騎兵直接連人帶馬射殺了。
剩下的騎兵沒有辦法,隻得再次調轉馬頭,朝著突厥鐵騎衝了過去。
畢竟衝向突厥人還有一絲絲的可能活下來,死了也能有朝廷嘉獎。
很快,不到兩百騎的大隋騎兵直接被突厥十萬鐵騎的洪流吞沒。
楊素的手一揮,又一批大隋騎兵開始了衝鋒,這一回,人數明顯比上一次多了不少。
達頭可汗一臉疑惑:“前麵兩百人,現在是四百人?這楊素在幹什麽?”
有了前麵的榜樣,四百個大隋騎兵這回沒有人逃回,他們大吼著衝進了十萬突厥鐵騎之中,同樣,再次如同小水花滴入大海一樣消失不見了。
楊素麵無表情,他再次抬起了手,這回,有八百名大隋騎兵衝了過去。
達頭可汗嘴巴張得大大的:
“我縱橫天下數十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打法。”
八百名的騎兵,結著軍陣,竟然在十萬大軍之中衝了幾個來回,才淹沒在突厥鐵騎的洪流裏。
楊素繼續揮舞著手臂,這一回,是全軍出動了。
三萬對十萬。
大隋騎兵朝著突厥精銳鐵騎衝了過去。
十萬突厥精銳鐵騎都露出了笑容,大隋的騎兵又要來送命了,可是,很快,他們就發現衝到麵前的大隋騎兵有點不一樣,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都是通紅通紅的,好像是--狼的眼睛!
突厥人預想裏的戰場一麵倒出現了,不過卻是三萬大隋騎兵把十萬突厥鐵騎殺得潰不成軍。
達頭可汗目瞪口呆,他的嘴裏不住地說著:“瘋了,這楊素瘋了,這隋軍瘋了,瘋了,全瘋了!”
軍令官拉住達頭可汗的韁繩:“可汗,快逃吧!”
達頭可汗已經完全不知道該怎麽做了,他任由軍令官拉著自己坐騎的韁繩,往後逃去。
在他的身後,三萬大隋騎兵如入無人之境,一路追殺著十萬東逃西竄的突厥鐵騎……
這一戰,大隋大獲全勝。
達頭可汗身負重傷,遠遁草原……
。。。。。。
六月。
高熲命令趙仲卿率三千先鋒軍前進。
進至族蠡山,趙仲卿部與突厥相遇,連戰七日,大破突厥前軍;
隋軍繼續追擊至乞伏泊,再次大敗突厥,俘虜千餘人,雜畜萬計。
這時,都藍大可汗親率大軍趕至,將隋軍團團包圍。
為了拖住突厥主力,力爭一戰解決問題,趙仲卿將三千先鋒軍列成方陣,四麵拒戰。
堅守五天後,高熲終於率領大軍趕到,大破突厥,都藍大可汗敗逃。
高熲率軍追過白道,越過秦山七百餘裏。
高熲在準備追過白道時,曾向楊堅請求增兵,有大臣認為高熲打算謀反。
史載:楊堅沉思良久,未有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