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王沒有簡單的
李邦彥狀告楊浩,這在汴京城可是大事,中書舍人吃了熊心豹子膽要搞太傅府的衙內,結果大家似乎都猜到了,李邦彥完敗,罰俸一年,閉門思過。
汴京城的百姓們齊齊的啐了一口:“呸,你能告得贏楊浩那個狗東西,老子跟你姓。”
不過有心人還是了解到一個關鍵的問題,三字經到底是個什麽經,官家竟然讓堂堂中書舍人在家仔細的誦讀。
於是乎,汴京城裏興起了一股子尋找三字經的風氣,可是這畢竟是楊浩剛剛剽竊的,市麵上根本沒有,現如今有這個東西的,除了趙佶就是朝堂的幾位大佬而已。
蔡京有,蔡京不說,但是消息還是傳的快的,眾人終於知道了,這三字經就是楊浩所做,洋洋灑灑的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涵蓋了各個方麵,早先雖然聽說,卻選擇了不信,覺得那是謠言,現在確定了,不想信也不行了。
楊浩一大早起來,洗漱好了才一拍腦袋:“我去,終於想起來了,把公孫勝這個老雜毛忘了啊。”
本以為公孫勝會自己離開的,沒想到到了地方,公孫勝還真的像個柱子一樣站在那裏,衣服上明顯被露水打濕了。
“我的天,道長,你還真的一直在這裏站著等我?”
公孫勝微微一笑,很是高深的樣子:“衙內說要貧道站著,貧道就站著便是,隻是貧道一直想不明白,貧道何時誆騙了那一百零八人,那一百零八人到底是何許人也?”
還真是個執著的人啊,楊浩無奈了,而且有些愧意,應該說起初對公孫勝並沒有什麽好感吧,才會戲耍了這個老道士,就是沒想到這個老道士有點一根筋。
“罷了,道長,那不過是我和康王殿下開的一個玩笑,您別當真,在這裏占了一夜是我的過錯,您還是到暖閣休息一下吧,我這就讓人準備吃食。”
“哈哈……原來隻是個玩笑啊。”公孫勝笑了,完全沒有生氣的樣子,跟著楊浩去了暖閣。
雖然說這天氣很暖和,可是畢竟站了一夜,老道士就算是修仙的也扛不住,到是一碗熱湯下了肚,才顯得好了很多。
正說著話,春喜兒來報說宮裏的李彥又來了。
“喲,這是怎麽又來了,鵝毛筆的製作方法你們不是都摸透了嗎?”
李彥陪著笑:“承直郎,咱這次來是為了那三字經的事情,官家說要將作監刊印,沒有承直郎在場,咱們不敢隨便亂弄啊。”
楊浩笑了:“喲,我還真沒想到啊,這刊印的事情你們也管。”
“畢竟是官家吩咐的,小的們不敢有所怠慢了。”
“得嘞,那我這便收拾一下,咱們去看看如何刊印。”
楊浩自己確實沒想到將作監居然管著這麽多事,趙佶既然讓自己看著刊印的事情,正好去看一下,這個時代的印刷水平到了什麽地步了。
慶曆年間,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瑰寶,比後來德國人的活字印刷術足足早了四百多年,不過楊浩還記得,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是膠泥的活字,和後世的鉛字差著很多,畢竟工藝水平有限。
鉛字印刷所使用的鉛也不是單純的提煉的鉛,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出來的金屬物,這樣才可以用的時間更久,具體如何配比,楊浩沒有那麽概念,隻是大概知道而已,畢竟不是那個專業的。
膠泥活字也好,和後來出現的木活字也好,使用次數上都不是永久的,到了一定的使用次數,就會損壞,必須換新的,好在膠泥的製作方法不是很難。
跟隨李彥到了將作監專門刊印書籍的地方,果然在這裏見識到了最原始的活字印刷工藝,看著一個個忙碌的工匠,楊浩到是盡收眼底。
其實這個時代裏,印刷工藝已經是很成熟的,不指望能夠像後世那樣完全的機械化,但是看著工匠有條不紊的工作,楊浩突然有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便是我華夏聰慧的老祖宗們,也是這些人,留下寶貴的文明讓我們去繼承。
本來有心想要建議一下,鉛活字的技術的,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先不說這個時代對鉛合金的工藝沒有,就單單是對鉛這個東西預防也沒有,要知道,這東西弄不好是會導致大範圍中毒事件的。
就算明知道有些專門煉丹的道士知道有這個東西,也不能去點破,想想吧,多少人因為吃了什麽所謂的金丹就拜拜了,包括某些帝皇。
在沒有明確的一些辦法的情況下,楊浩知道,有些事物還是不出現的更好一些。
第一版的三字經刊印出來,有人專門送來,李彥笑嘻嘻的說道:“承直郎大才,這第一版還是請您題字吧,怎麽說這也是您的大作。”
楊浩翻了個白眼,就自己那狗爬的一樣的字怎麽好意思上這書上,略微一琢磨:“不,還是請官家題字吧,畢竟是官家刊印的,我這微末之名就算了吧。”
李彥倒是有心想要親自去,不過這種見趙佶的事情,楊浩怎麽會放過,根本不給李彥機會,親自帶著第一版的三字經入了宮。
到是暢通無阻的,主要是趙佶身邊的人都知道,這個楊浩現在是官家眼裏的紅人,再一個,這是老祖宗楊戩的兒子,除非這些宦官是不想在宮裏混了。
趙佶一見是要自己題字,到是開心的很,大筆一揮,很是灑脫。
“承直郎,那柴家兄妹可是定下了回轉滄州的日子了?”
楊浩點頭:“官家,已經定下了,後日就要出發了。”
“哦。”趙佶點了點頭,臉色也平靜了下來,微微皺了皺眉:“算了,承直郎,你就代朕送送他們吧,朕就不去了,嗯……有些話,還是你們說起來比較好,承直郎可明白我的意思?”
楊浩心裏一驚,遲疑了一下試探性的說道:“微臣會……告訴那柴進,安穩的做個富家翁才是最好的。”
“哈哈……”趙佶笑了:“很好,承直郎果然聰慧,深明朕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