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9章 美國:金權的「圈裡人」(2)
不過,貝爾蒙特在真正的貴族眼裡,只是個新富燒錢的暴發戶。時尚社交圈並非上層社會,美國真正的頂級貴族階層還是殖民地時代的大莊園領主。1629年到1640年間,荷蘭的西印度公司作為最早在美國殖民的機構,把紐約附近哈德遜河兩岸的土地直接分封給了這些大家族。這種分封制度在某種意義上類似歐洲的封建領主體制,大莊園領主家族具有永久的土地所有權,可以建立自己的法庭,成立執行一定政府職能的管理機構。租用土地的人將為領主提供勞役和繳納稅收。美國殖民時代並不實行王國體制,沒有皇帝和國王。這種大莊園領主制度產生出美國最早的一批貴族,他們直到現在仍然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家族。當時紐約著名的重量級大莊園領主家族,包括早期的萬恩、羅斯雷爾、阿斯特以及後來居上的克斯特和莫里斯,同屬美國最重量級的大家族。
雖然貝爾蒙特背後站著羅斯柴爾德,富甲一方,但作為新貴的小貝站在這些大莊園領主貴族面前時,還是顯得心虛氣短和自慚形穢。這些大家族每年都要在頂級賓館召開幾百人的聚會活動,一紙邀函是真正「上等人」的身份證。貝爾蒙特從未獲過邀請,對此他大為惱怒。有一次他直接闖進了邀請委員會威脅說:「我已經調查了你們這些人的所有賬戶,我可以確定地告訴你們,要麼我今年得到你們聚會的邀請,要麼等聚會一完,我就讓你們都成為身敗名裂的人。」貝爾蒙特用近乎威脅的手段,強行要求加入大家族聚會。最終他如願以償地收到請帖。但是當他盛裝前往所謂的聚會場所時,居然沒有發現一個人——他成了被邀請的唯一的客人。
儘管華爾街銀行家已經有了相當的影響力,但是在融入美國最頂端的社交圈子時,還是不靈。此事對貝爾蒙特刺激很大,他左思右想,決定通過通婚的方式進入核心家族圈。貝爾蒙特精心挑選自己的未婚妻,就像挑股票、葡萄酒,或者決鬥對手一樣,經過了家族權勢和宗教背景等嚴格考慮和仔細篩選,最後選擇了卡羅琳·佩里作為未婚妻。
佩里家族本身不是特別富有的家族,但絕對算得上社會名流。佩里家族能夠給他帶來的是金錢所買不到的社會地位。卡羅琳的父親是墨西哥戰爭的英雄,也是後來打開日本大門,迫使日本簽下了不平等條約的那位著名的佩里將軍。她的叔叔是1812年美英戰爭中的著名將領。這次通婚大大提高了貝爾蒙特的社會地位,紐約的核心家族再也不能嘲笑他只是有錢的土大佬,貝爾蒙特的社會地位終於得到了確認。
國債大王賽利格曼
賽利格曼在國債銷售中的作用甚至相當於美國北方軍隊在葛底斯堡擋住了南方李將軍的進攻。
W.E.達德,歷史學家兼美國駐納粹德國大使
作為賽利格曼家族的掌門人,約瑟夫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精確到位。他對於任何浪費時間的行為和動作,都毫無耐心,工作和生活細節中充滿了運籌學的理念,在做每一件事之前,他會仔細考慮做事的順序,按照難度、時間、交叉的程度,精確安排。他能夠同時處理多種不同信息和思路,並且用立交橋的形式在大腦中構築出複雜的計劃和概念。在保證多樣化處理複雜事件的高度效率和計劃性的同時,他還能夠在整體上做到讓這些事件互不干擾,相互獨立。這種立交橋式的信息處理能力特質為眾多成功人士所共有。
約瑟夫性情急躁,能量充沛,身體像公牛一般強壯,從不知道疲倦。他的行為舉止處處透射出威嚴、權威性和控制力,讓人望而生畏。
賽利格曼兄弟準備進軍美國銀行業時,美國正處在「自由銀行時代」。從1837年到1862年,隨著私有中央銀行——美國第二銀行被廢,美國開始了一段自由而混亂的銀行時代,社會公眾可以自由申請開辦銀行。當時的紐約似乎人人都可以自稱是銀行家,唯一的要求就是穿著打扮要像一個銀行家。
從1852年開始進入銀行業,賽利格曼一直從事傳統保守型業務。當時美國的鐵路業空前繁榮,西部大開發如火如荼,鐵路和西部概念股票價格飛漲。投機者以這些股票作質押來申請新的貸款,而這些貸款又被用來購買股票,這個過程循環往複,導致整個紐約股市不斷地瘋狂上漲。與此同時,英國方面也大力放鬆銀根,紐約的商業銀行緊隨其後,在寬鬆的利率環境中,金錢唾手可得,消費者揮霍無度,市場一片繁榮,投資人冒險的熱情被徹底激發起來了。
當時的紐約充斥著暴發戶的氛圍,女人們攀比著裝奢華,私人聚會較量品位檔次,豪宅廣廈鱗次櫛比,整個社會生活充滿了揮霍、攀比和炫耀。股票市場上產生的泡沫財富幻覺使得紐約人早已忘卻了風險二字。股票市場上鐵路公司的股價連番上漲,連很多還只是停留在圖紙上的鐵路,股價也從周一的25美分,瘋狂飆升到周末的4000美元一股。當然,和任何一個泡沫繁榮不可持續的瘋狂情形一樣,所有泡沫肯定是要以破裂告終的。在泡沫破裂之前,憑著對市場的靈敏嗅覺,賽利格曼及時賣光所有股票,只留了一少部分債券。當1857年突如其來的股票大暴跌從天而降,紐約大批商業銀行頃刻倒閉,唯一沒有受太大損傷的就是賽利格曼的銀行。
不過,1857年的衰退來得急去得也快。由於1858年加州發現大金礦,價值800萬美元的黃金運抵紐約,相當於紐約銀行危機前持有的黃金總量。兩個月以後,紐約的黃金擁有量就上漲到了2800萬美元。危機前,羅斯柴爾德通過貝爾蒙特向美國市場上一共放貸了1000萬美元,當他收緊貸款的時候,造成了金融市場的崩盤。而短短一年後,由於大量黃金的湧入,羅家的1000萬貸款在一天之內就被輕鬆清償了。
南北內戰爆發后,賽利格曼家族開始和聯邦政府打交道,主要是承接政府軍服方面的合同。當時美國政府支付的是林肯綠幣,這是一種美國政府自己發行的利息為5%的債券貨幣,可以直接用於流通。由於林肯綠幣沒有黃金作為支撐,戰爭初期北方又連吃敗仗,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美國政府的林肯綠幣流通量越來越大,賽利格曼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林肯綠幣。但他在生產過程中以林肯綠幣支付各種費用時,常會遇到麻煩。賽利格曼開始動腦筋,他計劃在歐洲市場將林肯綠幣作為債券銷售,套取黃金。
當時歐洲市場上林肯綠幣的收益率高達7.3%,如此高的收益率使得市場普遍認為北方政府情況非常不穩定,戰局前景不明朗。賽利格曼將他在歐洲市場上所有能夠動員的人脈關係全部發動起來,幫助他銷售林肯綠幣。一開始銷售量不是太大,後來隨著北方軍事情況逐步穩定,綠幣的銷量也日漸上漲。賽利格曼進一步在法蘭克福、慕尼黑、柏林、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和其他歐洲各大市場促銷綠幣,越到戰爭後期綠幣銷量越是驚人。隨著持有北方債券的人數上升和戰局對北方日漸有利,歐洲市場對北方的同情和支持也與日俱增。畢竟誰都不希望北方的債券變成廢紙。賽利格曼無意之間成為美國政府在歐洲最得力的外交活動家。
美國從1862年2月到1864年6月期間,一共發行了5.1億美元的林肯綠幣和部分國債,其中有2500萬賣到海外,賽利格曼一個人就包銷了其中大半,並且對剩餘部分的銷售也貢獻頗大。美國歷史學家認為,賽利格曼對於美國國債和林肯綠幣在海外銷售起到的作用,甚至相當於美國北方軍隊在葛底斯堡擋住了南方李將軍的進攻。其實無論歐美,在歷次戰爭中的金融動員能力都相當於古代戰爭中的糧草供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交戰雙方的戰爭能力。戰爭永遠打的是錢糧戰,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至此,賽利格曼從雜貨鋪老闆進軍銀行業僅僅12年!堪稱創造了國際金融史上的奇迹。不過,賽利格曼在此期間受到了很大刺激,他親眼目睹了羅斯柴爾德和其他歐洲重量級猶太銀行家族在金融市場和政界舞台上呼風喚雨的能量,產生了成為國際銀行家的強烈衝動。他夢想著建立一個類似於羅斯柴爾德家族那樣龐大的金融帝國。
1865年美國政府準備發行另外一批4億美元的國債,賽利格曼此時已成為華爾街猶太銀行家中數一數二的領袖人物,他將後續從德國移民到紐約的新興猶太銀行家族組建成一個承銷團,準備承銷其中5000萬美元的規模,這在當時的華爾街是個天文數字。出於種種原因沒有和美國政府就承銷團達成協議,賽利格曼公司就獨自出面承銷國債,最終他們賣出了創紀錄的6000萬美元!
賽利格曼頓時成了華爾街的傳奇人物,在華盛頓的聲譽如日中天。這場戰爭在成就了賽利格曼的同時,也大大削弱了貝爾蒙特的地位。林肯總統原本將債券銷售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貝爾蒙特身上,但羅斯柴爾德家族更樂於看到美國分治以便從中獲利,所以將國債承銷折扣壓得太狠,逼得林肯轉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無名之輩賽利格曼。由此,貝爾蒙特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大受衝擊。
志得意滿的約瑟夫準備開始實施他的偉大戰略。就在南方李將軍投降的同時,約瑟夫把他的兄弟們召集在一起,開始組建賽利格曼國際銀行網路。他的計劃基本上是羅家60多年前的翻版。賽利格曼準備建立一個以美洲大陸為中心,輻射全歐洲的銀行網路。每個兄弟都被派往一個歐洲城市,威廉·賽利格曼喜歡美酒佳肴,於是被派到巴黎;亨利·賽利格曼在德國的時間最長,所以受命前往法蘭克福;伊薩卡·賽利格曼是賽利格曼兄弟中第一個見到林肯總統的,他被遣往倫敦。臨行前約瑟夫千叮嚀萬囑咐,要盡一切努力見到羅斯柴爾德男爵,以便建立直接的商業關係。此時的約瑟夫雖然雄心萬丈,戰績輝煌,但還徘徊在歐洲國際銀行家的圈子之外。
賽利格曼力撼財政部長
儘管戰後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富有家族迅速崛起,但美國政府的財務狀況卻不妙。1866年,美國國庫只剩大約1億美元,而公共債務在戰爭中已經迅速膨脹到3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準備在重建經濟的過程中,發行10到40年的長期國債來償還短期的債務。賽利格曼作為戰爭期間的國債銷售明星,在長債的發行上也承攬了一大塊業務。
賽利格曼在林肯總統時代,跟三任財政部長的關係都不錯。1869年上任的總統格蘭特更是約瑟夫·賽利格曼在賓州開雜貨鋪時就結識的鐵哥們兒。格蘭特總統甚至私下找賽利格曼談話,問他願不願意出任美國財政部長一職。約瑟夫雖然能力不成問題,但他不願意出頭露面,婉拒了格蘭特總統的邀請。不料,後來格蘭特總統任命的新財長喬治·波特威爾成了約瑟夫的對頭。他們的關係一開始還不錯,共同制訂計劃,對財政部特別是國債延展,貨幣穩定,建立美國政府在海外的信用等方面都達成了共識。其中兩個方面的共識至關重要,第一就是美國重新恢復金屬貨幣體系,停止林肯綠幣發行;第二是戰爭已經結束,政局穩定,美國政府債券高達6%的利息過高。
請注意,此時的約瑟夫並沒有一官半職,居然能夠和財長共同討論貨幣與財政政策,可見約瑟夫對美國政府的影響力之深。比如6%的國債利息定價,涉及到30多億美元的龐大債券市場的價格走向,賽利格曼家族作為遊戲規則制定者,同時又是債券市場的大玩家,其中的利益衝突顯而易見,卻暢行無阻,這樣的局面其實一直持續到今天。
賽利格曼家族每做出一個判斷和說明,整個美國債券市場都要仔細傾聽,因為每一個基點的變動,在規模巨大的債券市場上都意味著生意的成功或失敗。賽利格曼家族和財長達成了共識,美國國債利息應該被確定為5%。
但是當波特威爾向國會上報債券發行計劃時,利息不再是兩人說好的5%,而被調整成了4.5%。約瑟夫聞訊勃然大怒,波特威爾竟然沒有事先通知他,就擅自將利息下調為4.5%,中間差了50個基點之多。怒不可遏的約瑟夫徑直衝到波特威爾的辦公室大聲抗議,他認為利息太低而且降得太快,強調這麼低的利息在歐洲市場是賣不動的。作為承銷商,國債利息定得越高銷售越容易,承銷費也就越好賺,4.5%的國債利息大大提高了銷售的難度,降低了賽利格曼家族的利潤空間,難怪他如此憤怒。不過,波特威爾是站在美國政府的立場上看問題,下降50個基點將大大降低政府的財政支出,間接減少全體人民的稅負,利國利民。作為財政部長,他也完全沒有義務事先向華爾街銀行家請示彙報。理論歸理論,波特威爾觸犯了國際銀行家們定下的「潛規則」。
不要忘記,誰掌握著世界金融市場信用和資本流動的渠道,誰才是真正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渠道為王在金融市場上更是鮮血淋漓的真理。約瑟夫作為券商敢於衝到美國財政部長辦公室大吵大鬧,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在金權至上的西方,其實再正常不過。華爾街制定方針,華盛頓執行政策,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