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
被李易訓斥,郭嘉滿臉的自責悔恨,換個人肯定以為郭嘉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自身錯誤,悔過態度良好,但李易可不相信他真的就覺悟了。
曆史上郭嘉才智過人,被人冠以鬼才的稱號,甚至還有個很誇張的說法叫做“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由此可見世人對郭嘉才華的推崇。
兩人巔峰時的才智無從比較,但有一點卻是諸葛亮完勝,那就是個人生活作風方麵,郭嘉真的是……
唉,一言難盡,反正把這家夥放到後世,妥妥是被雙規的命。
李易不想當眾就郭嘉的事情多談,畢竟這是自己最為倚重的謀士之一,盡管這次的事情李易都有些看不過去,但也舍不得說他太過。
又瞪了郭嘉一眼,一行人進入議事廳旁邊的一個偏廳,等仆人端來火盆,送上燙好的酒水,李易揮手讓閑雜人退下,開口說道“揚州之事與預計相差不大,隻有一些細節,需要與諸位額外交代,不過那些都不是急事,文和,你先與我說說禰衡之事,我收到你傳信便火速趕回,隻是其中所述不甚明了,你且與我詳細說說。”
“喏!”
賈詡早有準備,應了一聲,不過卻是先從兗州曹操說了起來。
早在李易還沒進入荊州的時候,不管李易多麽忙碌,有一個人他始終都有關注,那便是曹操,當時賈詡等人還很不解,天下英傑何其多也,李易為何獨獨對曹操青眼有加,但後來事實證明,李易的關注沒錯。
李易在琢磨各種陰謀詭計的時候,曹操同樣沒閑著,陸續吞並了一些地方諸侯勢力,又接連擊破幾路黃巾殘餘,打下了好大一塊地盤,得人口超過百萬。
而且因為征戰不停的緣故,曹操麾下兵馬皆為可戰精銳,是以哪怕如今曹操還沒能完全消化掉所得戰果,但除了那些目中無人之輩,天下已經少有人敢小覷曾經的曹阿瞞。
相應的,還有曹操的名聲與官位的提升。
十八路諸侯討董之後,袁家行事過於囂張,袁術這個馬上謀反的就不說了,至於袁紹雖然還是以漢臣自居,可看他在河北行事,傻子才會以為他是忠臣。
而餘下的現存諸侯之中,大概就屬曹操名聲最好了,若非李易殺了董卓,出風頭太大,曹操弄個第一忠臣的名頭絕對是妥妥的。
不過,即便如此,曹操的官位也是竄得飛快。
曹操先是憑借當初聯軍討董的功勞,外加殺敗了幾股黃巾,被表為東郡太守,然後恰逢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所殺,曹操又趁機以自身威望與麾下將士作戰勇猛,於年前再被推舉為兗州牧,單看這個速度,李易也得甘拜下風。
畢竟曹操能走的這麽快,除去他自身確實厲害,還有世家大族肯為曹操說話的緣故,換做李易試試,即便拿出曹操一樣的功勞,所得到的封賞最起碼要打兩三個對折。
不過,曹操雖然勢力擴張的很快,但他的根基卻並不安穩,因為從豫州往北,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曹操這個兗州牧,根本不能消停,甚至於兗州內部都不能確保安穩。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李易雖然提防曹操,但他覺得曹操想要在自己之前形成大勢很難,所以李易的想法就是大家各玩各的,看誰發展的快,並沒有與曹操接觸的想法,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過年的時候,曹操卻是派人過來與李易聯絡感情了。
逢年過節,相熟的官員禮尚往來一下乃是常理,李易去揚州之前,就有叮囑賈詡到時候莫要忘了給荊州那些官員送些禮物,甚至就連與他有著私仇的蒯家也不例外,當然,李易的那份禮在名義上是送給南郡太守蒯良的。
李易能想到給別人送禮,荊州那些官員也不會無視李易,新年時候,宛城來了不少客人,不過都是荊州之人,往外的話,不好意思,李易的人脈關係有限,長安那邊倒是有些熟人,但路太遠,也就沒人過來了。
所以,曹操派來的使者讓賈詡很是重視,尋常荊州官員來人全都是賈詡接待的,但考慮到李易對曹操的重視,於是,賈詡就把這件事與伏壽講了。
伏壽又喊來幾個跟隨李易時間比較長的人,問了問他們的意見,都覺得李易在董卓麾下的時候,雖然有獻計助郭汜徐榮擊敗曹操孫堅的經曆,但當時死的是孫堅,曹操並沒多少損失,因此不會與李易有太多仇怨。
所以,眾人一致認為,曹操派遣使者是為了與李易交好。
伏壽覺得很有道理,便決定親自見一見曹操派來的使者,畢竟李易與曹操是認識的,非要說私交的話,也有那麽點。
然而,後麵的事情發展卻是讓人大跌眼鏡。
曹操派來的使者喚作禰衡,很年輕,但李易這邊並沒有輕視他,甚至伏壽都出麵了,這接待不可謂不重視,按說禰衡承當恭維一二才是,哪想到禰衡卻是不以為然,上來就說,他既為兗州牧使者,李易為何不親自出麵接待,莫不是輕視曹使君?
李易去揚州並不是什麽秘密,之前來客全都知道李易不在宛城,而禰衡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但他卻因此說李易無禮,顯然就是沒事找事了。
當時伏壽的臉色就不好看了,李易是她的夫君,她母親是大漢的公主,就在前一天,劉表這位州牧也特意派人給伏壽送了許多東西,可你禰衡是哪根蔥,不,別說禰衡,就算是現在的曹操也不會對伏壽如此無禮。
伏壽不搭理禰衡,隻讓賈詡耐著性子給禰衡解釋了一下李易為何不在,按說禰衡隻要稍微曉得進退,這時候就該說一聲“原來如此”,然後對方才的失禮道歉。
卻不想禰衡不但不道歉,卻是再次語出驚人,再次發問,既然伏壽招待與他,這就是私宴,既然是私宴,為何不見舞姬助興?
伏壽很生氣,禰衡說出這種話,實在太過輕浮,但此事與李易名聲有關,便忍著怒意告訴禰衡,李易為百姓生活考慮,府中生活節儉,因此不曾蓄養舞姬。
這是實話,太遠地方的人不清楚,但南陽的世家百姓都知道,為此還給李易添了不少的好名聲,畢竟以李易的身份,家裏連個舞姬都沒有的,全天下絕對不超一掌之數。
然而,禰衡的腦回路異於常人,聽了伏壽解釋,不但不讚揚李易勤儉,反而又說,聽聞李易有一美妾名為貂蟬,府中若無舞姬,可讓貂蟬獻舞。
這年頭女子地位不咋地,許多世家裏麵玩的挺亂的,但李易這邊可不興那個,眾所周知,李易對待他那幾個妾室都挺不錯的,禰衡此言可謂是無禮之極,甚至說,禰衡就像是在存心試探李易能承受多大的羞辱一般。
正所謂主辱臣死,這種情況下,不管曹操是出於什麽心態派了這麽一個東西過來膈應人,兩邊鐵定是沒得談了,伏壽也不再忍耐,當場翻臉,下令將禰衡轟了出去,之後張遼又找人將禰衡與隨行之人打了一頓,然後將這一夥人丟出了城外。
其實張遼當時是想殺人的,但賈詡將他攔下了,禰衡畢竟是曹操使者,他出言無禮,是他的不對,李易這邊將他打一頓可以,但殺人就有些過了,難免會被人反過來詬病。
而且,賈詡還有猜測,曹操除非是腦子有坑才會送這麽個嘴欠的玩意過來與李易結仇,那麽,曹操會不會是故意讓禰衡過來送死,然後以此為借口,想要幹點別的?
所以,出於穩妥,哪怕賈詡自己也很氣憤,但終究還是不願殺禰衡。
隻是世事難預料,張遼中午把禰衡扔出城,下午就有人將禰衡給帶回來了,嗯,準確的說,是禰衡的腦袋。
原來,禰衡一行人雖然被張遼打得臉都走樣了,但也不知道禰衡是哪來的勁兒,出城後也不消停,一邊走,一邊嘴巴不停地說著李易的不是,說李易有今日成就,不過是投機取巧,看似忠義,其實隻是小人得誌,且沒有容人之量,將來必不長久如何如何。
尋常百姓聽了禰衡的話,固然不忿,但看他們一行人雖然明顯挨過揍,但衣裝車馬明顯不凡,又是從成裏出來的,也沒法拿他們怎樣,而禰衡見狀,似乎是覺得真沒人敢動他,噴的也就更來勁了。
然而,大概是老天都看不過眼,禰衡最終還是被一夥人給圍住了,禰衡這人雖然嘴欠,但腦子也不笨,感覺出對方來者不善,不過他也不慫,大笑著問了對方一句“莫不是李襄侯惱羞成怒,要使人殺禰某?”
這話問的很巧,如果來人要對他動手的話,很可能就會影響到李易的名聲,讓李易背鍋,隻是,禰衡弄錯了一點,那就是世上的讀書人終究是少數,更多的人講究的是快意恩仇,根本不和你玩那些彎彎繞繞的。
於是,隨著手起刀落,禰衡這個一代大噴子的腦袋就搬家了,而殺了禰衡的人也的確是個痛快好漢,留下一句“殺人者,周倉是也!”便拎著禰衡的腦袋進城了。
沒錯,就是那個給關二哥扛刀的周倉!
周倉入城後便找到城門官吏,先是說明身份,然後直言自己是聽聞李易仁義之名,便與兄弟部曲前來投奔,希望李易收留,另外,周倉著重強調了半路上聽到有人侮辱李易,他順手給殺了,人頭在此,有百姓可做證明。
原來,周倉還不知道禰衡身份,可城門口那官兒知道啊,趕忙將此事上報,然後賈詡的腦袋就大了。
這件事涉及到曹操,原本賈詡是打算給出意見,然後留給李易處理的,但禰衡死了,雖然不是李易的人動手,卻是投奔李易的人殺的,這事兒李易不認也得人,不然肯定會讓人寒心,於是,賈詡見過周倉之後,先是安撫,誇周倉殺的好,殺的妙,緊跟著就以李易的名義向曹操去信,不提禰衡生死,隻是質問曹操趨勢小人辱沒國家有功之臣,究竟意欲何為!
這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惡人先告狀”,不管事實如何,先把曹操罵了再說。
不過,賈詡心中卻是有些不寧,因為他最好陰謀詭計,有些懷疑周倉是跟曹操一夥的,是曹操給李易設的圈套,所以,賈詡雖然明麵上好吃好喝的招待周倉他們,其實警惕非常,但苦於沒有證據,也不好輕舉妄動,就一直拖到了李易回來。
李易聽完講述後,臉就黑了,感覺跟吞了個蒼蠅似的,惡心!
禰衡這人因為此時還比較年輕,賈詡他們對其不算清楚,但李易知道啊。
那廝可是三國中有名的狂士,才華大概是有點的,不然曹操就不會忍他,但禰衡肯定也不是那種經世之才,否則不能為曹操所用,曹操必然殺他,而不是將禰衡送到劉表那邊。
可禰衡呢,不想著踏踏實實的幹一番事情出來,也不想著讀書做做學問,就整天懟這個懟那個的,唯才是舉的曹操忍不了他,寬厚待人的劉表也忍不了,將他扔給黃祖,然後黃祖也忍不了,就把禰衡給宰了。
李易上輩子就覺得這家夥是個笑話,像個小醜,所以從未將禰衡放在心中,卻不想這家夥趁著自己不在南陽,卻是將自己膈應了一把!
李易沉著臉,沒說禰衡如何,隻是淡淡問道“周倉如今何在?”
賈詡頓時苦笑,以他的聰明才智,如何看不出李易是不滿他們當時的處置了?
賈詡一直認為,李易的性格最容易在亂世中成事,但這不代表賈詡覺得李易的性格就完美了,李易在賈詡眼中也是有缺點的,不,其實不止賈詡,李易身邊的其他人也都有所察覺,隻是大家都沒說罷了,畢竟那並不是什麽關乎根本的大問題,又是李易的私事,除非腦子秀逗了才會去跟李易掰扯。
而且,禰衡的事情,如果是李易在宛城,一怒之下,殺了便殺了,就算曹操來找麻煩,打回去就是。
但李易不在,旁人卻是不能動那個手的,因為李易是主公,他們是臣子,有些事情臣子可以便宜行事,但有些事卻哪怕明知道是符合李易心意的,也不能去做,因為會超出臣子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