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化龍> 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

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

  因為鄭寶的事情,讓李易打斷了原本的修整計劃,不得不將出兵的時間提前,不過這並沒有對李易的軍心產生明顯的負麵影響。


  首先,壽春之戰戰雖然打得有些慘烈,但結束的也快,李易這邊損失並不算大,而且李易在戰後對將士們的賞賜也比較大方,升官的升官,拿錢的拿錢,讓士兵們嚐到了打仗的甜頭,而且李易還說了,士兵們就算受傷了,他也給養一輩子,如此種種對於生活在這個人命不值錢的年代裏的青壯漢子們來說,他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去拚命?不去為李易效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易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他麾下的士兵同樣也是未嚐敗績,這就讓他們不經意的形成了一種自己很厲害的傲氣,特別是擊敗袁術之後,軍中的這種情緒更是提升到了頂點,可偏偏就在這時,他們的五百袍澤被一個不入流的地方豪強給殺害了,這對於軍中的血性漢子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無不義憤填膺,不殺鄭寶,不足以雪恥!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提出反戰的言論,不用那些將軍們動手,他身邊的袍澤就會通過各種鄙視讓他社會性死亡。


  於是,李易的戰爭動員雖然有些倉促,但進行的卻很順利,短短八天之後,李易便點兵一萬五千,帶著典韋、魏延、魯肅等人向著合肥而去,同時,徐晃與荀攸搭檔,出兵曆陽。


  這八天的時間之中,李易並沒有再收到鄭寶的回應,很明顯,在李易表露出必殺的意思之後,鄭寶已經是決心與李易死扛了,這並不出乎李易的預料,也是李易希望看到的,因為他需要一隻雞來立威,鄭家的事情雖是意外,卻也是李易所需要的,甚至,即便沒有鄭家跳出來,李易也會在揚州找個刺頭殺上一殺。


  唯一叫李易有些在意的是,那天將鄭寶的信使當眾處死之後,壽春城一下就清淨的不少,那些世家子弟開始變得格外低調,同時還有不少壽春當地的世家找到他麾下的官員,各種旁敲側擊,打聽李易到底是想做什麽,是對鄭家不滿,還是對整個揚州世家不滿。


  收到下麵人的報告後,李易也是暗道一聲厲害,自己隻是殺個信使,雖然動靜大了一下,但那些世家裏麵居然就有人猜到他的真正意圖的,這讓他不得不感慨,世家不是狗大戶,人家手裏還是有能人的。


  不過,雖然感歎世家的鼻子靈敏,但李易也不慫,直接讓下麵人對外表示了自己對揚州世家的意見。


  為了避免無故樹敵,李易將自己對揚州世家的意見限定在了“私人部曲”這一方麵。


  在李易看來,以他現在雄霸兩州的實力,隻要別做的太過,那些世家是不會有人在這個問題上跟他對著幹的,更不用說他現在前景遠大,隔三差五就有所謂的世家子弟前來投奔,請求效力,這說明李易已經占據了主動權,在這個前提下,李易自然可以表現出一定的攻擊性,而不是一味的退讓妥協。


  當然了,如果真的有些二愣子覺得李易太囂張,想跟李易掰腕子,李易也不介意多拿幾次屠刀,反正殺人之後還能抄家摟錢,何樂不為?


  李易這邊對鄭家磨刀霍霍,但終究還需要一些時日,不過,在另外一處地方,周瑜已經先一步到達了皖縣。


  對於周瑜這位好友的到來,孫策非常意外,也非常歡喜,很熱情的設宴招待了他,不過,明麵上的款待結束後,等周瑜在私下裏說明來意,兩人之間的氣氛便再無半點歡喜。


  周瑜看著孫策,苦口婆心的勸道:“伯符,我知你素有大誌向,亦知你智勇雙全,將來絕非是池中之物,按說,當今亂世,正是伯符成就功名之時,可是,襄侯已經搶先一步,先得荊州,又占揚州,其勢之大,幾乎稱得上當今第一諸侯,而且襄侯此人名聲甚佳,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為襄侯助力,如此情形之下,伯符若還是執意與襄侯爭鋒,無異於以卵擊石,最終一無所獲也就罷了,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啊!”


  周瑜說的是情真意切,完全是在為孫策著想,但孫策卻像是個榆木修士一般,任憑周瑜如何勸說,他都是慢斯條理的倒酒飲酒,對於周瑜的那翻話卻是一個字的回應也沒有。


  “伯符!”


  周瑜又喚了一聲,見孫策還是跟沒事人一般隻知道喝酒,心中不由一陣火大,伸手奪過他的酒杯,重重的拍在了案上,酒水四濺,叫道:“襄侯此時怕是已經發兵離開了壽春,向南而來,你卻還在喝酒,喝喝喝!性命都快要保不住了,你還喝酒!”


  周瑜也是被孫策的態度弄得有點惱了,想他冒著被李易懷疑的風險特來相勸孫策,可謂是一片真心,結果孫策卻是這般憊懶,一點正形都沒有,這叫周瑜感覺自己一片真心喂了狗,如何能不生氣?

  相對與周瑜的焦急,孫策隻是搖搖頭,伸手又從下麵摸出了一個酒杯,周瑜見狀,氣的肚子疼,兩手扣住幾案,就要掀桌,這下孫策也不能淡定了,趕忙按住桌案,笑道:“公瑾都說了,我可能性命不保,既然如此,你卻是還要阻我品嚐美酒,是不是太不講情理了?”


  周瑜聞言呼吸先是一滯,然後就感覺心裏火氣更旺,繼續掀桌,不過他沒孫策力氣大,奈何孫策不得,但他也不服輸,就那麽與孫策較著勁,憋得臉色漲紅,完全就是一副不掀桌就不罷休的態度。


  看到周瑜這樣,孫策也怕把他給氣出個好歹來,終於算是放下酒杯,苦笑道:“公瑾,唉,我說,我說還不成麽?”


  見孫策似乎終於要正視自己的問題,周瑜也鬆了手,喘著氣坐回原位,目光直直的盯著孫策,一咳也不肯挪開。


  孫策搖搖頭,下意識的又要去拿酒壺,但想了想,伸到一半的手又收了回去,向周瑜問道:“公瑾,今生所求為何?”


  周瑜一怔,沒想到孫策會如此提問,不過這不是太難回答的事情,況且以兩人的關係他也沒什麽好避諱的,當即直言道:“出將入相,青史留芳。”


  孫策點點頭,道:“出相入將,公瑾誌向高遠,我也相信,以公瑾之才,達成此願非是難事,可是,此乃公瑾之誌,卻非我心中所願。”


  孫策微微抬頭,目光透過窗戶看向遠方,悠悠說道:“我父當初為長沙太守,清繳地方盜匪,我父麾下兵馬精銳,尋常盜匪根本不是一合之敵,然而匪患卻久久不靖,為何?非是指揮不當,更非將士不敢用命,隻是上官昏庸掣肘,十成力隻能用出三五成罷了。”


  “後來我父與諸侯討董,十八路諸侯會盟,聲勢震天,當時我隻道區區董卓,必然不是天下英雄敵手,然而,嗬嗬……後來我才知道,董卓固然是國賊,可那些會盟的所謂英雄,其中大半都是自私自利之輩,其野心與董卓無二,當真願意殺敵報國的,也隻有我父與那曹孟德了了數人而已。”


  說到這裏,孫策心情有些不穩,再度拿起酒壺,這次周瑜沒有阻攔,孫策給兩人各滿上一杯,繼續道:“後來我父遇難,我不得已托庇於袁術之下,本想隨他建功立業,怎料袁術此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任人唯親,封賞不明,奢淫無度,偏偏還自視甚高,愚蠢而不自知,嗬嗬,特別是他結交李易之後,我當時便斷定,袁術早晚為其所害!”


  周瑜一時有些無語,早在之前,他看著袁術的由盛轉衰,便感覺其中隱隱有人操縱布局,近段時間接觸李易之後,更是徹底確定,袁術從頭到尾都在被李易算計利用。


  這讓私下裏自詡智謀的周瑜佩服不已,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李易這人在針對他的對手時,確實是有夠陰險。


  孫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自那時起,我便想明白了,既然世上多庸碌奸惡之輩,我又何必寄托小人之下,以我孫家名望,振臂高呼,可聚三千甲士,然後手執利刃,驅逐宵小,掌握江東,再以江東之眾虎視中原,一旦中原有變,便可揮師北上,伺機席卷天下,成就不世之功,如此方是大丈夫所為!”


  孫策的話語之中滿是豪情,可周瑜聽了,心中卻滿是悵然。


  作為好友,周瑜自然是與孫策談過理想的,當時孫策就表露出想要掌握江東的想法,還邀周瑜共舉大事,當時周瑜欣然應下,可現在,周瑜已經答應投入李易麾下,而孫策,已經是朝不保夕。


  孫策話音落下,不見周瑜應聲,低頭看了看他,搖搖頭,繼續道:“袁術令我攻打廬江,按我預計,將來會以廬江為根基,與袁術分庭抗禮,以袁術如今頹勢,三年內我可戰而勝之,再有三年,我可盡取江東之地,可是……”


  孫策輕歎一聲道:“那李易仿佛是我命中克星一般,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我最為緊要之時,發兵揚州,讓我的一切謀劃還未開始,便付之東流,公瑾,你說誰看,於私,李易與我有著家仇,於公,李易毀我誌向,對他,我當恨不當恨?”


  周瑜無言以對,按照孫策說的,他和李易之間的矛盾基本無法調和,至於孫堅的事情,更是一比說不清的糊塗賬,這些夾雜在一起,讓孫策向李易低頭,真的是千難萬難。


  不過,兩人畢竟是好友,縱然明知道孫策不大可能會低頭,但周瑜卻是不會輕易放棄。


  隻見周瑜問道:“我知伯符非是貪生怕死之人,然而伯符可有想過,你若是執意與襄侯爭鬥到底,就算不顧自身生死,可如今孫家之人皆在襄侯刀槍之下,你與襄侯爭鬥,叫他們如何自處?”


  大概是想到了家中之人,孫策握了一下拳頭,隨後又展開,然後慢慢說道:“李易此人太過虛偽,甚是在意名聲,無時無刻不在拉攏人心,所以,我料他必然不會對我家人下手,更何況……”


  孫策咬了咬牙,一字一字的說道:“他不是要做我孫家的女婿麽,嗬嗬,他若是不怕被人戳脊梁骨,盡管對孫家動手便是!”


  說出這句話,孫策的牙齒已經是咬的嘎吱亂響,就仿佛是恨不得生吞了李易一樣,周瑜也是歎氣,他頗為理解孫策,畢竟這件事李易幹的確實挺混蛋的。


  但混蛋歸混蛋,周瑜也不的不承認,李易這事幹得固然無恥,卻也是一步妙棋,直接促使孫家拋棄了孫策,讓孫策這邊人心惶惶,不戰自亂。


  孫策的氣來的快,去得也快,他很快就露出笑容,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說道:“再說了,有公瑾在,以公瑾之才,將來出將入相不是難事,隻要公瑾風光,想來也不會讓我那弟弟妹妹受人欺辱,最起碼也能保他們衣食無憂,是也不是?”


  孫策的聲音很是爽朗,可在周瑜耳中卻仿佛是交代後事一般,聽得他心裏一陣發酸。


  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但周瑜依舊不甘心,又道:“伯符之母便是周瑜之母,伯符弟妹,亦是我骨血兄弟,然而,伯符可為麾下諸多將士考慮過?”


  “有件事情伯符或許還不知道,壽春戰後,襄侯允諾麾下將士,但凡傷殘之人,不但盡數醫治,今後也皆由他贍養,舉城皆讚襄侯仁義,然而,原揚州軍卒聞訊之後卻是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甚至還有人衝動之下與原本的將官發生了爭鬥,因為襄侯的仁義隻是給自己人的,不是給外人的,那些揚州軍的傷兵襄侯雖然沒有做出屠戮之舉,卻也是任由其自生自滅,其他軍士縱然打亂收編,但待遇與老卒卻是天差地別。”


  “恕我直言,伯符若是堅持與襄侯為敵,今日追隨伯符的那些將士們縱然僥幸不死,但今後的日子絕不好過,甚至因此怨恨伯符,這難道是伯符願意看到的?”


  孫策的臉上的肌肉微微顫動,他被李易的大手筆震驚到了,同時,周瑜的發問也觸動了他的內心。


  孫策是個豪傑,固然有著用兵如泥的狠辣,但作為一個合格的將帥,卻絕對不會讓自己麾下的士兵白白送死。


  見狀,周瑜又追問道:“就算伯符不在意尋常士卒,可程將軍,黃將軍等人又該如何,如今天下亂起,正是武人建功立業之機,難道伯符就因為一己之私,便要讓他們放下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