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化龍> 第607章 荊州情況

第607章 荊州情況

  離開新野之後,李易便沒有再做耽擱,帶著人馬直接回到了襄陽。


  這一次李易先是助戰徐州,借著兗州內亂的機會擊敗曹,使曹不得已退出徐州,然後馬不停蹄,繼續南下剿滅袁術,一舉拿下揚州,雖然耗時稍多,但無論是名還是利,李易的收獲都是非同一般,讓他一躍成為可以與袁紹比肩的天下最強諸侯之一。


  既然在外麵如此風光,李易的回歸自然不可能低調,李易入城當,鍾鼓齊鳴,數萬荊州百姓在城外相迎,襄陽城中大小官員數百悉數出迎,除南陽之外,江夏、南郡、長沙等荊州各郡主官,也紛紛來到襄陽,共賀李易凱旋。


  在李易的授意下,歡迎他的場麵搞得極為恢弘,宛若盛事,不過,李易在入城前,卻是當眾潸然淚下,於護城河邊上祭奠了陣亡將士,並命人刻碑立篆,紀念陣亡將士。


  李易此舉,雖然與歡慶的氣氛有些不符,但效果卻是分外顯著,那些官員也就罷了,普通百姓無不連連叩拜,大戶李易仁義,稱頌之聲,數裏可聞。


  入城之後,李易就沒有再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當中午,直接大擺宴席,與眾多文武敘舊,親近一二,同時李易也是要看看手下人的精神麵貌,粗略判斷一下,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裏,是否有某些人的心態變了。


  結果李易還是比較滿意的,最初他入主襄陽,那些官員對他就頗為畏懼,現在隔了許久再度見麵,眾人對他的敬畏不減反增,最明顯的就是,當初還有人敢對他起哄勸酒,而現在嘛,真的就隻是敬酒了,基本沒人敢與他亂開玩笑。


  其實這也是李易自己疏忽了,早在揚州的時候,他麾下人對他的態度便開始有所轉變,隻是彼此天天見到,李易感覺並不明顯,直到重新回到荊州,這才真正注意到這一變化。


  李易很享受這種感覺,至於說高處不勝寒什麽的,這種想法偶爾文青病發作的時候可能會有,但更多的時間李易還是很享受的,即便真的感覺內心空虛了……他可是有老婆的人。


  酒宴結束之後,眾多官員告退,或是回各家,或是在城中驛館休息,但沒有人離開,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兩天裏肯定會有李易的單獨召見。


  於是,留在李易邊的,就剩下了一個郭嘉。


  這麽長時間沒見,荊州許多人上多少都有些變化,特別是徐盛、霍峻這些年輕官員,但郭嘉卻是改變最大的一個。


  郭嘉這人雖然謀略很厲害,但格上有點輕浮,被人揪過不少次的小辮子,甚至俸祿都給扣沒了,李易也說過郭嘉幾次,讓他注意點,但這家夥就像是個浪子,哪怕家裏孩子都有了也按不住他那漾的心。


  不過事實證明,郭嘉之所以敢浪,其實就是壓力太小,閑得!

  當李易將坐鎮荊州的重擔放到了郭嘉的上後,郭嘉為了不辜負李易的托付,隻能放棄各種業餘好,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隻是一年時間,郭嘉已然有了幾分中年大叔的沉穩,雖然這個沉穩在看到李易之後就似乎有些動搖。


  而且,李易還意外的發現,郭嘉雖然忙碌辛苦,但氣色卻是比過去要好了不少,沒了那種病懨懨的模樣,顯然酒色傷這話不是假的。


  先是說了一些閑話,然後李易就開始問詢荊州的近來況,畢竟往裏書信傳遞的內容終究不夠詳盡。


  於李易的提問,郭嘉顯然是早有準備。


  首先,是荊州的經濟方麵。


  這一年裏,李易雖然在外征戰,而且是連續兩次動兵,轉戰徐州,揚州兩地,加起來調動兵馬超十萬人次,是不折不扣的大戰,但是對於荊州來說,這次戰爭造成的經濟負擔並不算大。


  出兵徐州的時候,糧草全都是陶謙提供的,就連刀槍、箭矢、甲胄陶謙也給了不少,但是李易並沒有直接與曹大戰,而是長時間的與夏侯淵對峙,隻是在最後來了個偷襲與反偷襲,以及其輕微的代價換取了全勝。


  徐州戰事結束,陶謙給李易提供的許多東西李易都還封在庫房沒動,夏侯淵所部留下的種種物資,以及他們早先在徐州劫掠的財物,也全都落在了李易的手裏,李易算是同時吃了兩家,盤點下來,徐州一戰李易不但沒花錢,反而還大賺了一比。


  後來征戰揚州,這次是實打實的硬仗,花費著實不少,但因為下邳笮融的事,還有以糜竺,陳登等一部分徐州世家的支持,李易本部那一路兵馬的消耗終究還是轉嫁在了徐州的上,依然沒有對荊州造成影響。


  整個戰事中,也隻有從江夏出兵的張遼那一路兵馬的供應是由荊州承受的,但那隻是最初,在張遼奪下豫章之後,軍糧消耗大減,荊州隻要負擔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所以,剛剛結束的這場戰事對於荊州來說,並沒有成為荊州發展的負擔,相反,因為李易的強勢與荊州的安定,讓荊州成為了百姓向往的地方,那段時間裏荊州有許多流民湧入,使得荊州的人口不減反增。


  開荒屯田的工作李易還是南陽太守的時候就在做,成為州牧後,更是在所有郡縣推行,甚至將屯田工作成為了官員的考核標準。


  許多沒有土地的荊州百姓,還有那些逃到荊州躲避戰禍的人,為求生計,幾乎都成了為李易屯田的人,使得荊州的耕地麵子大大增加,再加上這一年荊州風調雨順,最終這一年荊州產出的糧食比往年多了將近兩成!

  按照郭嘉統計出來的數字,僅僅隻是荊北三郡的官庫存糧,就已經足夠李易十萬大軍北伐兩年!

  這個數字讓李易歡喜非常,甚至,他都有了一種提前揮師北上的衝動,不過,很快李易就冷靜了下來,因為北伐牽動實在太大,弄不好還可能被天下人圍攻,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而且,這些糧食看起來很充足,可那隻是理論上,真正的戰爭中意外很多,他必須將最壞的況考慮在內,而且戰後的恢複生產也是一個消耗糧食的大工程,李易幾乎可以肯定,他如果現在北上,即便戰事方麵順利,但後續麻煩肯定非常大,如今揚州都沒能完全消化容納,還不是他大踏步的時候。


  除了糧食外,其他與經濟相關的方麵也是穩步發展,單單就各郡賬麵上的數字來看,基本是由北向南遞減,南陽最為繁榮,南郡、江夏次之,最後是荊南各郡。


  這倒不是南邊的官員水平不行,實在是荊州的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北部,這一點直接卡死了荊南的上限,整個荊南四郡,也就蔡瑁所在的長沙,因為占據水路要害的緣故,可以聯通東南,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發展,才能勉強與荊北比較一二。


  不過,在整體的平穩中,有一支獨秀卻是格外顯眼,那就是李易的造紙工坊。


  李易離開荊州時造紙工坊裏麵隻有幾十人,但如今造紙工坊的規模擴大了十倍不止,單單是其中做工的人就已經過千,這規模即便是放在後世也算是個大廠了。


  規模擴大,紙張的產量自然也就上去了,最初的時候,紙張隻能是李易的官方專用,但現在,紙張已經開始在市場上流通,隻是價格有些偏貴。


  具體來說,一尺見方的普通紙張與同樣大小的上等竹簡價格幾乎等同,被人轉手倒賣之後,甚至還要更貴,尋常百姓依然用不起,但即便如此,工坊每每出貨,直接就被早已等待的世家,或者商人將之搶購,這還是在限購的前提下。


  而且,想要購買紙張的,不僅僅是荊州本地人,還有荊州以外的地方。


  在李易與朝廷還處在蜜月期的時候,每次給朝廷進貢,李易都會叫人送上一些“精品特供”,朝堂上那些大佬們都是文人,雖然他們不喜歡李易,對李易弄出來的蒙學經典也是有褒有貶,可是,李易送去的紙張卻是得到了他們的一致好評。


  於是,紙張很快就在長安流行了起來,莫說達官貴人們喜歡,據說小皇帝還用紙張發過一道聖旨,一分錢沒收給李易打了打廣告。


  但是,進貢的紙張再多也是有限的,小皇帝自己用還可以,卻不夠朝堂大佬們分的,於是,後來長安就有人聯係李易這邊,希望購買,郭嘉在李易的授意下答應,短時間內賣出去許多,然而,等借著朝堂大佬們將紙張徹底炒,炒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之後,郭嘉的策略變了,荊州依然販賣紙張,不過不收錢財,必須要拿糧食來換!


  李易剛到南陽的時候,買糧食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自從徐州與兗州陸續戰亂,中原之地糧食已經開始緊銷,糧價一漲再漲,超出了李易的承受範圍,甚至還有人從中作梗,幹脆就不賣給李易。


  於是,李易幹脆就讓郭嘉用紙張換糧食。


  紙張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暫時沒多少用處,可對那些世家大族來說,紙張不僅僅是必需品,更是臉麵問題,不然旁人寫字用薄薄的紙張,他們還是抱著竹簡,這直接就差了一個檔次,作為文人,這能忍?

  於是,原本李易需要廢好多功夫才能買來的糧食,現在卻是被那些大戶主動送到了門口。


  根據郭嘉的匯總,最近三個月,隻是紙張貿易就給荊州帶來了二十多萬石的糧食入賬,這還是因為紙張的產量跟不上,供不應求,不然收到了糧食遠遠不止這個數目。


  李易對此非常滿意,並再一次打定主意,在他一統天下之下,紙張的價格絕對不會下降,他要好好的從那些世家大族上咬一口,至於教育普及什麽的,那是他的大目標完成之後才會考慮的事。


  紙張給李易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李易帶來了一些麻煩。


  長安那邊就有人借朝廷名義,來荊州求取造紙之法,被郭嘉拒絕了,其他地方勢力或者世家門閥,也有人想要求取造紙之法,或者是尋求一些合作,但基本都被郭嘉婉拒。


  明著來不成,就有人忍不住動了一些歪門邪道的手段,為此郭嘉殺了不少人,甚至襄陽還有一個小世家為此被郭嘉下獄,請示李易之後,滅了滿門。


  郭嘉給李易說了一些例子,不過,李易比較在意的隻有兩個。


  一個是孔融,作為大儒,孔融對紙張興趣極大,但他知道李易與他不對付,便直接聯係郭嘉,說什麽紙張可傳遞聖人之道,是造福天下的,不應該為李易謀取私利,希望郭嘉作為聖人子弟,不要辜負聖人教誨,不要為李易私藏造紙之術,阻礙教化百姓的大事,不然小心成為千古罪人。


  郭嘉說這件事的時候神色非常古怪,為了造紙之術,從他上打主意的不在少數,畢竟他位高權重,但風評不好,被人盯上很正常。


  可是,旁人接觸郭嘉,金錢美色什麽的,各種許諾相當的大方,唯獨孔融,這家夥一點好處都不給,憑著空口白牙想拿造紙術,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郭嘉隨便安了個罪名把孔融的使者給扣了,讓他拿錢來贖。孔融沒辦法,真的出了一筆錢,然後這筆錢就被郭嘉給貪了。


  李易聽了郭嘉的講述,笑的肚子都差點抽筋,對孔融辦事方法,他是真的無語了。


  不過,相比孔融,另外一個人李易就是真的很在意了。


  益州劉璋也派人來買紙張,不過,而益州路遠,往荊州送糧食成本太大,所以,劉璋的人便表示希望可以用錢財來購買,但用糧食交易是李易定的死規矩,郭嘉無法更改,隻能婉拒了劉璋的要求。


  李易對此頗為上心,他將這件事記了下來,決定當做接觸劉璋的契機。


  說了經濟,另外一個重點自然就是軍事。


  因為李易帶兵打仗,一直都是無往不利,而且他說話算話,當兵不僅能吃飽飯,而且還有軍餉,所以,無論是荊南還是荊北,想要投行伍的年輕人是數不勝數,隻要李易點頭,隨時都能再組建一支十萬人的大軍。


  但郭嘉知道,李易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戰事,因此即便各地戰意很高,但兵馬數目一支維持在李易離開時的水平上,不過,郭嘉也不是任由百姓的戰意白白消耗,他讓各地官府以訓練鄉勇的名義征召青壯,供給飯食與少量錢財,訓練他們兩個月時間,然後送還鄉裏,再訓練下一批,如此反複。


  這樣的練出來的雖然都是劣兵,但勝在人多,今後李易需要的之後,完全可以直接征召他們,有之前的底子在,很快就能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士兵。


  而且,郭嘉的規矩也不是死的,他暗中給了各地一些名額,要是在訓練中發現了不錯的苗子,完全可以破格接納,進行重點培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