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步步進逼
李易忍不住笑出了聲,怪不得陳到剛剛會不好意思。
之前陳到說他自己不能作為縣令把城池給送了,但就事實而言,他這個名義上的汝陽最高長官都跑了,沒了帶頭人,那些臨時兵卒與普通百姓別說本來就沒想與李易作對,就算他們有那個打算,現在也組織不起來了。
所以,就根本上來講,陳到雖然沒有主動獻城,但他這麽一跑,造成的影響也跟他自己把汝陽送給李易沒多少差別了。
不隻是李易,在場其他人也想到了這一點,紛紛忍不住露出的笑容,陳到有點訕訕,李易卻是很高興,他自然是非常欣賞那些忠義的人,但就他目前的身份,以及想要做的事情來說,他也不希望那些忠義的人太過死板,不然別說爭天下,自己相處起來都會覺得費勁。
李易沒有去尋根究底,而是再度問道:“他們獻城,袁家的人不會阻撓?”
說起袁家,陳到的臉色也恢複了嚴肅,答道:“袁家在知道主公要到來之後,便準備了許多的酒肉米糧,準備贈與主公。”
李易臉上先是有些意外,旋即恍然,笑了笑,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袁家倒是聰明很。”
汝南,作為袁紹的老家所在,許多袁家的老頭和小輩都在這裏生活,而李易發兵豫州,要占袁紹老家,雙方的關係乍一看已是非常緊張。
因為李易有能力滅了袁家的宗族,但相應的,袁家也能在李易忙活的時候對他後背來上一刀。
這種矛盾似乎很嚴重,甚至都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麵,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李易若是與袁紹爭鬥,最後把袁紹宰了,那是袁紹技不如人,成王敗寇,不相幹的人們唏噓一下就好了。
但李易要是冷不丁的抄了袁家這樣的名門望族,那就是野蠻的強盜行徑了,會讓人對李易心生惡感,更關鍵的是對李易沒什麽實質性好處,而對袁紹來說雖然是個很重打擊,但同時也會讓世人同情袁紹。
而且如今天下混亂,人才都是到處跑,袁紹的老家在豫州,李易麾下也有一些人的老家在河北一代,尋常誰也不會輕易去動對方的家族親眷,倒不是因為仁義,實在是兩邊都是家大業大的,這種逮著對方家屬瘋狂報複的行為根本就是互相兌子,兌到最後隻能兩敗俱傷,人心離散,即便是上麵的人瘋了,下麵的將軍謀臣也會死命製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特例,比如曹操擄了徐庶老娘的情況,曹操這麽不講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劉備傷害不到他,但即便如此,這種事情也是相當敗人品的,李易覺得曹操後來在赤壁栽跟頭,就是敗人品的事情幹太多,遭了報應。
除去這些之外,汝南袁家輕易也不會給李易整什麽幺蛾子,相反,他們應該還會非常配合李易的管理工作。
因為作亂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他們在汝南蹦躂,頂多是給李易添點麻煩,膈應李易一下,可事後他們要遭受的,卻是滅族的慘禍,那時候世人隻會笑他們愚蠢,而不是李易殘暴。
再加上他們雖然都是袁家人,但讓他們為了袁紹的事業拿整個家族的命去換,這種明顯虧本的買賣很少有人願意去做,除非他們有把握一擊將李易和他的主力部下全都給滅掉。
所以,李易與汝南袁家之間的好感度很低,但在關係上,卻可以維持在一個比較不錯的程度。
陳到這時又道:“昨日袁家有人接觸屬下,雖然沒有明言,但大抵意思就是屬下倘若抵抗主公兵馬,袁家隻會緊守門戶,絕對不會參與,不僅如此,隱約還有幾分警告的意味。”
雖然陳到說的不甚明白,但李易已經可以想象,如果陳到今天組織抵抗,那麽在李易攻城的時候城內很可能會出現一支“奇兵”,幫助他抄掉陳到的後路。
陳到說了這些,換個人可能會忍不住猜想他其實也是沒招了,這才主動投靠李易,進而對陳到降低好感,但李易卻不會如此。
相反,李易卻覺得陳到越發順眼,這種事情都願意直言,可見陳到對他的坦誠。
李易沒有回應陳到的話,隻是盯著他看了一會,然後感慨道:“孔融學問天下人皆知,奈何空有書卷,卻不懂得用人,如此一個先鋒將,被他丟來這裏做縣令,嗬嗬,有孔融在豫州一日,不知還會有多少人才因其埋沒。”
蒯越適時的補充道:“奉孝、公達,也都是豫州人呢。”
李易點頭道:“不錯,袁紹,曹操那裏不少人,也是出身豫州,可惜了,孔融居其位,卻不能善用豫州大才,唉,為豫州百姓考慮,易說不得隻能取而代之了。”
驟然聽到李易這麽不要臉的話,蒯越好險沒岔氣,但他不敢吐槽,隻能強裝鎮定,說道:“主公,屬下有一諫言!”
“先生何事?”
李易之前說那句話隻是如常的表露一下自己的野心,給身邊人打氣,見蒯越要說正事,他馬上就恢複了正常。
蒯越先對李易拱手,然後向陳到笑問道:“汝陽城中袁家的家兵青壯有多少,可有具體數目?”
陳到慚愧道:“袁家家世太大,到隻是聽說汝陽半數百姓都儀仗袁家生活,但其勢究竟如何,暗中掌握了有多少青壯卻是不知,有說三兩千,也有說是五六千,還有說上萬的……”
蒯越頷首,絲毫不覺意外,像是袁家這種底蘊的世家,陳到一個縣令真的不夠看,哪怕是孔融要調查起來也不容易。
不過,陳到說的那些對蒯越而言已經足夠了。
蒯越轉身對李易說道:“主公,屬下認為袁家在當地勢大,雖然輕易不會作亂,但也不好治理,終究是個隱患,而主公暫時雖然不能將之鏟除,但適當削弱一二,還是可以的,而且袁家也明白其中道理,應該不會拒絕。”
李易馬上就想到了什麽,問道:“難道是向袁家要人?”
“正是如此。”
蒯越說道:“主公可以以孔融袒護劉繇,我軍兵力不足為由,請袁家派出三千青壯助戰,袁家雖然不願,卻也隻能應允,然後主公可留兩千兵馬駐紮汝陽,一旦陳國劉寵有所異動,同樣可以讓袁家出人出力。”
李易想了想,覺得蒯越說的有道理,袁家現在求的不是在汝陽發展,而是李易別動他們根本,那麽李易要點青壯,這對旁人來說很難接受,即便袁家也會肉痛,卻不是觸及底線的事情,那麽何樂不為?
想清楚之後,李易目光掃過身邊眾人,視線定格之後,說道:“蘇飛,今日起你便為汝陽縣令,駐兵兩千,平日多多關注陳國以及袁家動向,不過汝陽形勢複雜,我允你自行募兵五千,另外,切記善待百姓,在這裏我們是官,袁家是民,若是我們對百姓還不如袁家,這不僅是失職,更是德不配位!”
蘇飛凜然,趕忙拜道:“請主公放心,末將絕不辜負主公重托!”
李易點點頭,然後又對眾人說道:“剛剛的話,我不僅僅是對蘇飛說的,也不隻是針對汝陽,而是要告訴諸位,爾等今後無論腳下何地,身居何位,都要時時牢記,百姓雖然孱弱,卻是這天下的根本,唯有善待百姓,方能江山穩固,若是視百姓生死為螻蟻,這十年的大漢如何,便是前車之鑒!”
眾人當即向李易拜道:“屬下謹記主公教誨!”
陳到自然也在其中,中很是寬慰,本來像他這種性格的人選擇投靠李易,並不是太合適,但陳到最終還是來了,不是因為李易的實力強大,而是李易對老百姓真的很好,如此仁義之主,即便有些野心又有何妨,反正他注定是要造福天下的。
所以,陳到覺得自己選擇李易,沒錯!
之後李易繼續向汝陽行軍,而事情的發展果然很順利,在李易還未抵達城池之前,便遇到了袁家的勞軍隊伍,帶頭的人論輩分是袁紹的族叔,雖然在外名聲不如袁紹那一支,卻是袁家老宅的話事人。
這跟陳到說的有些不符,因為袁家是應該在城池裏麵等他的才對,不過很快李易就想通了其中緣由,大概陳到已經出城了,袁家要是還窩在城裏,萬一被李易誤會他們是在擺譜,不給麵子,這豈不糟糕?
所以,袁家人隻能也跟著迎了出來。
李易並沒有給袁家人擺臉色,客客氣氣的說了幾句話,一路同行到了汝陽城下,然後不出所料的,城門大開,就等著他去接收了。
李易很高興,嘉獎了城內的軍卒,但袁家畢竟在這裏經營多年,考慮安全問題,李易本人並沒有進城,隻是讓張繡帶著前鋒兵馬在城裏走了一圈,彰顯軍威,最後讓蘇飛帶著兵馬進駐其中。
之後李易讓蒯越代表他與袁家家主就汝南的事情談了談,雖然有些許小的爭執,但在主要問題上,全都達到了李易的要求。
袁家會在汝陽老老實實的生活,不會參合官場上的事情,李易也承諾,隻要袁家人不作奸犯科,他就不會對袁家動手,但因為袁家根基太深,他不放心,所以袁家也需要拿出一些誠意來,那就是交給李易三千青壯,並在必要的時候支持一下蘇飛,算是以一種變相的“裁軍”,來表明自己的無害。
因為汝陽的特殊性,李易在這裏逗留了一天,才趕向下一個目的地,南頓。
雖然李易進入汝南是以劉繇為借口,甚至還發了海捕文書,但現在要是再有人把這當真,那就是傻子了。
豫州那麽多的縣令裏麵肯定有大漢的死忠,認為李易是在謀逆,不會甘願歸順與他,奈何孔融不給力,隻憑一個區區縣令,除非出現陳倉郝昭那種情況,基本是不可能擋得住李易的。
李易大軍到了南頓的時候,南頓縣令緊閉城門,嗬斥李易為國賊,並組織青壯抵抗李易,李易直接命令大軍攻城,雖然是急行軍,沒多少重型器械,但南頓的兵力更少,本身也非堅城,而且那些青壯也沒多少戰意,隻一次衝鋒就上了城頭,然後破開城門,城中的軍士盡皆投降,縣令也被李易生擒。
對於這個敢抵抗自己的縣令,李易心裏非常欣賞,但是,李易還是下令誅其三族。
李易也不願這麽很的,但是沒辦法,豫州還有那麽多的城池,他不想再有第二個人抵抗他,所以,他隻能拿這個讓他欣賞縣令開刀,隻要能夠起到震懾的作用,讓一些原本打算抵抗他的縣令放棄計劃,那麽不管是對他的戰略,還是對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至於在南頓參與守城的士兵與青壯,李易雖然沒有直接降罪,卻也把他們給編入了一個臨時的先鋒營,其實就是攻城時候的敢死隊。
李易的做法有些冷酷,但打仗本來就不是過家家,容不得爛好心。
大概是因為南頓的事情起了效果,等李易的兵馬來到項縣的時候,項縣縣令開門獻城,出迎數裏,不僅如此,他還為李易送上了來自宜祿、信仰兩地縣令的書信,說是當地人心不安,希望李易可以看在百姓的份上,派出兵馬,幫助他們穩定民心。
說白了就是投降信。
對此李易非常高興,別的不說,先讓人回信,保證那幾個縣令屁股下麵的位置不會動,讓他們安心,至於派兵,李易反倒是不著急了。
在李易這邊取得不錯進展的時候,典韋那裏也傳來了好消息。
相比李易在南頓還受到了些微的抵抗,典韋那一路卻是順利的不得了,真的就跟撿功勞一樣,一路上不但沒人抵抗,反而不斷有人投奔。
當初典韋掛著天下第一的旗號在豫州招搖過市,許多遊俠與世家子弟都想教訓他一下,然後就被典韋給打服了,當時就有不少人表示追隨,但是被典韋婉拒了,這一次投靠來的,許多都是那時候的人。
這些還不算什麽,更厲害的是典韋招攬了黃巾頭領吳霸和他的部眾,再加上沿途招攬的青壯,典韋那支兵馬很快就擴充到了一萬多人。
隻是人雖然多了,但對於典韋他們的任務來說卻是顯得臃腫了,於是,典韋在蔣幹的建議下更改了原計劃,決定提前分兵。
按照蒯越的計算,中途沒有意外的話,李易與典韋應該會在宋國這座縣城碰麵,然後就是合兵北上,沿路再拿下兩三個縣城,就能見識孔融這位大儒的風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