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忠良安肯事權臣(下)
第五均聞知領英詐病抗命不歸,大怒道:“孺子何敢如此!孤必殺之!”於是又要以朝廷詔命相治罪,畢儒急忙勸阻道:“徐圖既然設計逃回西城,必有所準備也,再以詔命相難,其必然不奉召矣。”第五均道:“徐圖不過山野布衣,敢不奉命?”畢儒道:“其本為西城侯所聘請,朝廷奪之。下詔前番尚可,今番若再下詔命,西城侯必然不奉召。且朝廷眼下尚不能奈何西城侯。既然已經如此,不如趁此下道詔書,以安撫之。”
第五均聞言,亦無奈何。遂隻得依照畢儒之言,給西城侯下詔,令其安守疆界,勿要有他意。
獨孤虎護送領英,從界牌關至西城,建夏忙出府迎接。領英下拜道:“圖幸得上蒼相助,此番在長安數月,得以破公孫軍中法術,未曾給殿下顏麵尷尬。今日幸得脫離長安,又重見殿下。”
建夏即扶起,請領英入府中,設酒接風洗塵。封傳車、武兼文見之,才真敬佩領英為人,隨一齊前來陪酒相謝,領英一一回敬之,於是西城侯君臣上下,齊心一致,甚為融洽。
眾人席間問道:“潛龍先生如何得脫長安?幸為描敘之。”
原來領英天賦異稟,習得奇門遁甲之密術,又有山野隱者所教授其他秘技,能夠以陰陽調解自身,偽裝為重病,常人無法辨別,即便醫者,也查不出病因。領英又算得第五均必然會同意自己回鄉,計算得到界牌關時候,則可以脫身。又恐其後悔來追,遂請建夏命獨孤虎前來接應。如此便安然回到西城。
眾人聽後,甚為驚奇,皆佩服之。
領英自助許昭守潼關,破馬翁法術,退公孫氏之軍,初顯鋒芒,聲名鵲起。長安、中原皆知西城侯帳下有一奇才,有鬼神莫測之術。
領英對建夏道:“以圖所預料,中原公孫氏,年前雖然攻關受挫。今年必然又將大舉進犯,長安必然全力拒之。趁其無暇他顧之時,殿下可謀
取益州也。”
建夏道:“甚善。自先生去長安,數月以來,吾在漢中樹人望,備錢糧,練兵馬,今已快齊備。請先生親自操刀取蜀之略。”
領英隨即為建夏陳取蜀之策略。先以漢朝宗室、西城侯身份,發布檄文,傳檄蜀中諸郡,告知中興漢朝之業,令其可歸於西城侯麾下,蜀中人心必然震動,此乃先以德取也。然蜀中豪強,未必會能聽命,再以猛將數員,精兵數萬,前往以武威臨之。蜀中人心已經分化,諸豪強必不能與西城侯精兵猛將相抗衡。如此,蜀中即可取得也。
建夏聞言甚喜。遂道:“吾即拜先生為軍師,舉興漢大纛,前往取蜀地也。”
領英笑道:“此番取蜀之策,在下不過為殿下畫其大略耳。圖年少曆淺,不宜為軍師。殿下可以用兼武、雲峰兩人為智囊謀主、以封將軍、武將軍、徐將軍叔侄二人,前至漢中,率漢中精兵三萬人,依次而進即可。以在下觀之,兼武、雲峰二人,智略足以勝任。在下當為殿下坐守西城,足食足兵耳。”
建夏聞言,讚道:“先生此番安排,正中吾意也。如吾不能前進之時,再來召先生前來相助。”於是遂下令,令王普等人草擬檄文,擬成後,交與領英審閱,即可傳檄蜀中。令文雄、趙山二人為左右軍師,封傳車、武兼文、徐道、徐然為將皆隨建夏至漢中,領漢中軍馬,前往取蜀。領英與獨孤虎等守西城,籌備運送輜重糧草。待中原有變,即可起行。
王普、劉岩、楊秀等三人,文采甚好,三人共作檄文一篇。交與領英觀看,領英看畢,稍作改動,呈與建夏,建夏看畢,又示以文雄、趙山二人,皆稱可也。於是建夏令人抄寫一千份,以侯備用。
上庸太守文廣,亦調撥上庸兵五千人,以將軍洪超率領,聽候建夏調用。
順安21年春正月,公孫霸又在洛陽大會諸將,道:“孤今已據中原數年,潼關數次未下
,以至於停滯不前。今番需得集中原之兵力,定要取下潼關!然後再定天下。”眾將皆踴躍欲戰。公孫霸遂問馬翁道:“國師兩策,皆已被識破,今不能再用之。國師還有何策可以相助?”
馬翁奏道:“回稟燕王殿下。昔者新莽之時,曾用虎豹猛獸以助軍威,甚為凶猛威武。臣亦略知驅虎豹之法,請大王下令,征召國中善於馭獸之士,以虎豹數百隻為陣,臣以法驅之,足以為燕王前鋒後衛,當無不勝之。”
公孫霸聞言甚奇,乃問道:“國師驅虎豹馴獸之法,需得猛獸多少?需要多久可以成?”
馬翁奏道:“若猛獸等皆具備,臣用一月時間,即可訓練成。需得猛虎百頭、豹二百隻。其他熊、狼等百餘隻。”
公孫霸乃下令,征用民間善於馴獸之人,得六十餘人,組成馴獸營,以馬翁統領之,一月之間,又捕捉得猛虎百餘隻,豹數百隻,熊五十餘隻,狼數百隻。
馬翁令馴獸營眾人,以法術馴化猛獸,眾馴獸之士努力訓獸半月,猛獸遂能聽人號令。馬翁又以法術相助訓練之,數百猛獸皆能組成行伍陣形,聽人指揮,令其進則進,令其退則退。
公孫霸聞知虎豹已經訓練成,親往觀之,隻見馬翁以令旗指揮,眾馴獸師在四周喝令,數百猛獸盡然能夠聽號令進退,氣勢十分凶猛,令人見之栗然。
公孫霸見之,亦心下栗然,對馬翁道:“國師此虎豹營數百猛獸,勝過數萬大軍也。”
於是又調動十餘萬大軍,並虎豹營,親率大軍前往潼關欲攻打之。
第五均聞知許昭急報,又從長安發涼州軍三萬人,長安軍兩萬人,共計五萬人,前來相助許昭。
雙方皆在潼關部署十餘萬兵力,列陣對峙。
建夏聞潼關兩軍對峙,道:“果不出潛龍先生所料也。”於是下令,即可傳檄蜀中,趁此時機取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