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抬棺出征非良將
偽燕鎮西將軍、雍涼大都督聞人策率燕軍防禦天水、陳倉等要隘,雖然失去隴西郡,卻成功阻止漢軍對雍涼攻勢。京兆尹、右扶風等又奉命招募得數萬新兵,皆發來雍涼前線,燕軍兵力得到補充,又過十萬之數。聞人策分布各隘口防守,又修築鹿角柵欄,其防禦陣線,固若金湯,令漢中軍無隙可乘。
公孫霸在洛陽,得報聞人策在雍涼兩番挫敵,殺漢軍近二萬人。迎敵有策,防守有方,雖然失去狄道城,然阻漢軍於祁山,雍涼陣線無危。公孫霸大喜道:“朕就知聞人昭遠中原奇才,不負朕望。”便派遣使者,傳其詔命,又加聞人策為太子少師銜,賜良田二十頃,錢五十萬。聞人策拜受謝恩,又賞賜有功將士,全軍皆用心防守雍涼。
公孫霸聞知潛龍入漢中,衛尉吳江又從漢中逃得性命,歸報公孫霸說潛龍不能說動,必應用大軍征伐方可製服。公孫霸甚愛無吳江辯才,此次雖然無功,也不責罰。還稱讚道:“卿深入敵巢,見賊渠首,又能全身而回,可謂是智勇之士。”
公孫霸聞知吳江等回報,便召集偽燕群臣商議,公孫霸道:“朕方從襄樊撤回洛陽,公孫彪又從合肥撤軍,此兩處燕軍皆無功。唯有西線聞人昭遠,挫敗漢中偽王,揚我軍威。漢中偽王不得已調荊州潛龍相往助陣,仍然止步祁山。漢中偽王有潛龍,朕有聞人昭遠,可以相製潛龍矣。今荊州潛龍前往漢中,朕可再起大軍,重征荊州,以報前番兵敗之仇。眾卿以為如何?”
皇甫照奏道:“老臣總領燕國民政,陛下數度用兵,今中原各地賦稅,已經日顯捉襟見肘。老臣以為,陛下大軍方受挫,此時不宜再度頻繁用兵,先休軍養民為上。我中原地廣,隻需加以時日,中原實力強盛,便可以此製衡消耗南方,從而可不戰而勝也。”
公孫霸怫然道:“丞相之言雖然在理。然朕若休兵,漢中偽王便有機可乘,漢中偽王君臣皆狡詐奸猾之徒,豈能與朕安守邊境?如其蠶食邊境,不斷侵占大燕領土,恐養虎為患,尾大不掉矣。待那時再討伐,必將花費更多氣力,耗費更多賦稅錢糧。朕雖然一時挫敗,然勢力仍遠在漢中偽王之上。不此時用兵,更待何時?”
皇甫照聞言遂默然而退。歸海衛遂出奏道:“陛下若要此時再征伐荊州,臣以為不可也。”
公孫霸詫異問道:“荊州所倚仗者,乃賊首潛龍也,今賊首潛龍已經不在荊州,荊州何人敢與朕相抗?此番征討,取下荊州勝算頗大。卿為何以為不可呢?”
歸海衛奏道:“稟陛下,賊首潛龍雖然被漢中偽王調往漢中,然荊州必然有所準備,其必然將荊州防務托付於賊將陳功,且還有賊臣趙山,深通計
謀,非等閑之輩。臣聞知前番水淹我軍之計策,實出於趙山之謀也。潛龍雖然離開,然荊州武將謀臣皆不缺。陛下以天威臨之,雖然能夠戰勝陳功、趙山此輩,然恐我軍也損失相當也。”
公孫霸聞言沉吟道:“依軍師之言,朕再統十萬大軍前往,可勝陳功、趙山等,然可奪取荊州否?”
歸海衛道:“陛下恕臣直言,襄樊乃堅城,地形絕佳,利於防守而不利於攻打。陛下即便能夠勝得陳功、趙山奪下荊州者,恐我十萬大軍,將所剩無幾。如漢中偽王再度前來,我仍然不能在荊州立足。”
吳江也出奏道:“罪臣前番潛往荊州,不能說動潛龍,慚愧無地。臣在荊州,見其水陸軍馬布防,恐非驟然能破也。即便襄樊失陷,其還有江陵、武昌等重鎮。而漢中偽王水師甚強盛,如見荊州被我軍被奪,其從益州、揚州遣水師前來,我軍恐不能製也。”
公孫霸聞吳江之言,心中有所猶豫。司空聞人亮遂奏道:“荊州賊軍有十萬之眾,且又有水師之利。陛下取之,需得二十萬兵馬。然今日中原尚不能抽調二十萬兵馬征伐荊州。臣以為,陛下此時宜按兵不動為上。”
公孫霸見重臣皆反對征伐荊州,便猶豫不決,遂罷朝。晚間,傳來鎮西將軍聞人策啟奏。公孫霸拆而視之,略曰:
臣聞人策率師鎮守雍涼,阻敵於祁山。然陛下三線用兵,不可失之於大意。今荊州賊首潛龍雖然已經調至漢中,臣以為,陛下萬不可趁此向荊州用兵。潛龍雖然調離,其必然留下防守荊州之策,陛下若攻之,恐無功也。臣聞人策叩首啟奏。
公孫霸讀信,對左右道:“聞人昭遠甚得兵法精髓,今既然勸朕勿要征伐荊州,必有先見之理也。”次日上朝,便傳諭群臣,罷攻打荊州之議,暫時按兵不動。休整軍隊,積蓄力量。
群臣皆拜謝,忽然又傳來涼州、並州軍報,涼州刺史丁弘報說西域班錯率兵數萬,東犯涼州,已經攻下敦煌,又將要攻打酒泉。並州刺史袁矯報說原漢朝奮威將軍王騰、集聚並州殘部,率二萬餘騎,南犯太原,意欲攻打晉陽。
公孫霸聞報大怒,將龍案上香爐摔得粉碎,拍案而起道:“班錯前番叛朕,尚未治罪,今焉敢如此!王騰這廝,前番未得剿除,今又將作亂。藐視朕多矣!朕一時不能剿除漢中偽王、荊州賊首潛龍,還不能剿滅班錯、王騰嗎?欺朕太甚乎!”
言罷,既要傳令,命丁弘起涼州軍剿滅班錯,袁矯起並州軍剿滅王騰,各取二人首級,送至洛陽來。
歸海衛見狀,遂出班奏道:“陛下且熄衝天之怒。臣以為,班錯、王騰二賊敢犯境,必然是漢中偽王所使也。其必然有謀,陛下亦且相商,
定下計策再前往剿滅不遲。”
公孫霸聞言,遂又示意暫不傳令。對歸海衛道:“軍師所言甚是。西域遠在萬裏之外,朕一時鞭長莫及,班錯倒不甚打緊。並州王騰這廝驍勇,當為防範。並州與南方被大燕疆土所阻隔,漢中偽王何以能連結王騰?朕前番已經命令司隸、涼州等處,嚴查南來北往之人,今如何還是有漢中偽王細作暗通消息?”
歸海衛奏道:“陛下雖然令盤查,然不能禁絕得全。此等細作,如不帶文書印信,也難以查明。”
公孫霸道:“若沒有書信等信物,如何能相信?”
歸海衛道:‘漢中偽王麾下,奸詐之徒甚多,必然瞞過我軍也。今既然班錯、王騰襲我邊境,臣還是請陛下抵禦剿滅之。”
公孫霸道:“軍師意下欲用何策?先剿滅班錯乎?還是王騰乎?仰或二者同時剿滅乎?”
歸海衛道:“班錯攻打涼州,非數月不能至姑臧,不必為我憂也。今王騰聚集並州殘餘,所部數萬勁騎,甚為彪悍難製,如其犯太原,攻晉陽,臣恐袁矯不能敵。陛下宜先發兵剿滅王騰,永除北患。”
公孫霸道:“甚善。依軍師之見,然此番孤要親征王騰否?”
歸海衛道:“臣以為,陛下不可輕動。王騰所部雖然悍勇,其不過三四萬兵力而已,陛下令袁矯堅守晉陽,再差一大將領數萬人馬,前往助陣,必然可保並州也。然欲永除此患,還得一智謀之士,前往相助共平之,方可耳。”
公孫霸道:“軍師以為何人可以任之?”
歸海衛道:“陛下可差燕國公之子為大將,臣願為軍師,前往並州,以平定王騰。”
公孫霸聞言甚喜,遂問公孫鴻:“王騰為北方勇將,曾一日之內連勝朕遼東三甲,其勇猛天下罕見。今賢侄敢領兵前往並州,平定王騰那廝否?”
公孫鴻奮然出班奏道:“臣願提兵,擒斬王騰,平定河朔,為大燕永除北患。”
公孫霸問道:“王騰天下名將,勇武非凡,今又有胡騎數萬,槍長馬烈,賢侄不懼否?”
公孫鴻奮然道:“王騰雖然為北方猛將,然今已經將老矣,臣尚少壯之年,何懼一老兵乎?臣此去,必然當銼王騰二十年身價!”
公孫霸聞言大喜,遂加公孫鴻為鎮北將軍,歸海衛為軍師,輔佐公孫鴻,領本部精騎二萬前往並州,再會同並州刺史袁矯所部兵馬,皆受公孫鴻所節製,前來平定剿滅縱橫。
卻說公孫鴻,為燕遼東三甲公孫虎之子,時年剛三十歲,善騎射,有勇武,已經隨公孫霸數度征伐,曆練有年,多有戰功。此次領命,便命軍中置辦一具棺材,眾軍皆以為公孫鴻將仿效昔時魏將龐德抬棺出征戰關雲長之例,公孫鴻卻傳令軍
中道:“吾今置下此棺,乃為將斬殺王騰,裝殮王騰逆賊所用也!非為吾所用也。”
公孫霸聞知,遂召公孫鴻問道:“賢侄今抬棺出征,欲效仿昔日龐德乎?龐德一悍勇之將,最終兵敗身死,不足為效耳。”
公孫鴻奏道:“陛下武功赫赫,大燕軍力強盛。王騰雖然舊日名將,卻好似落日餘暉也。臣今此去,已經知道可以平定王騰,所以提前為其置辦棺材,非為效仿龐德也。”
公孫霸聞言讚道:“朕有侄如此,何愁王騰不能被擒斬乎?”遂嘉賞公孫鴻,出師之日,親自送出洛陽城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