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魚化為龍脫穎出
縱橫率五百精騎突襲趙軍,斬旗衝陣,得勝而歸,大挫趙軍銳氣,漁陽太守司徒臣壯其膽勇,便立即提拔縱橫為裨將軍,與司徒超軍職等同,一同領兵守衛漁陽。
??縱橫一戰成名,擢升為裨將,趙軍忌憚縱橫勇武,不敢再輕視敵軍,張雙便緊圍漁陽,聽說漁陽又得上穀郡兵馬前來增援,趙軍圍城十餘日未敢攻城。
??縱橫此役雖然負傷,然無大礙,半月之後即痊愈恢複,司徒臣又見得上穀郡軍馬數千人來助,於是決定堅守漁陽。
??而此時趙王數萬兵馬攻打钜鹿,與王扶軍形成拉鋸之勢,趙軍钜鹿兵力吃緊,見張雙不能攻克漁陽,便令張雙棄漁陽,來增援钜鹿。
??張雙隻好撤圍,率兵增援趙王,於是漁陽城得以保住。
??齊王攻陷幽州之後,又親自揮師南下攻略徐州,占得徐州北麵數郡,徐州牧伍文忠率兵拒守下邳,齊王一時不能攻克,便轉而攻打豫州安城。
??時太尉張瑜已經率朝廷十餘萬兵馬駐紮安城,便與齊軍決戰,王師不利,為齊軍所破,張瑜隻好率軍西退,齊王趁機揮師西進,便攻奪安城,追擊張瑜於洛陽。張莽、朱糟不懂軍事,幹預張瑜用兵,舉止失措,導致王師大敗,洛陽也不能守,於是隻好退守潼關。中原隨之陷落於齊王之手。
??中原陷落,長安震恐,漢朝老臣都竭力保奏並州刺史封章率兵平亂,封章武將出身,通軍事韜略,善能用兵,但素來為張莽、朱糟所忌,今番實在不得已而啟用。
??封章於是代替張瑜領軍,授以太尉實職,令其節製八州軍事,其幼子封驛加封驍騎校尉,統萬餘精騎為先鋒。
??封章率軍十餘萬,隻下三河,令其子封驛率萬騎夜襲洛陽,齊軍占據洛陽之後,大有輕敵之意,此番為封章先鋒部隊所突襲,便又失利,封章大軍隨後速至洛陽,齊軍不能相敵,遂又撤出洛陽,拒守陳留。
??封章再調集大軍,前來與齊軍決戰,兩軍戰於酸棗,齊軍敗績,齊王不得已,隻好領敗軍東走,保守齊國。
??封章便命徐州、豫州、冀州等處兵馬對齊國形成包圍之勢,青州刺史陳德也從東萊、千乘兩郡發兵反攻,齊王兵敗如山倒,接連失地,為朝廷大軍所重重包圍,退守臨淄,王師兵臨城下,齊王見大勢已去,便在臨淄城上自刎而亡。
??齊王自反叛到滅亡,隻不過七月時間。然而造成天下動蕩,軍民死傷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更是不可勝計。
??齊王已經敗亡,餘下諸王也內心驚恐。齊王敗亡,趙王便接受幽州,勢力大增,兵馬達到十餘萬,便又重來攻打漁陽,司徒臣堅守漁陽數日,見趙軍勢大,不能再守,於是率部下司徒超、王騰等棄守漁陽,退守北地,趙軍便幾乎占據了整個幽州。
??但趙王始終不能攻克钜鹿,無法南下。順安9年春夏之際,封章再調動大軍,前來平定趙王,趙軍已經成強弩之末,不能相敵王師,於是冀州失地便都光複。
??而遼東帶方郡守公孫霸,雖然奉詔令出兵平亂,卻趁此擴充兵備,引軍駐紮右北平郡境上不進,作壁上觀,欲要取漁翁之利。
??時右北平太守趙敢,乃朝廷欽命之將,領軍五千人駐守右北平,齊軍攻陷幽州,刺史韓廣國降,趙敢不從招降,引軍退守長城,數次發書給公孫霸,邀請其一道出兵進攻,公孫霸不從,趙敢大怒,便以公孫霸貽誤戰機之事上奏朝廷彈劾之,遂與公孫霸結怨。
??不久,公孫霸見趙王失敗已經成定局,便見風使舵,發兵西進,進攻薊城,趙軍一觸即潰,公孫霸遂恢複幽州,報捷於朝廷。
??封章大軍再度進攻趙軍,趙王退守邯鄲,陷入四麵楚歌,王師再進圍邯鄲,趙王舉止失措,又不願投降,於是封章攻下邯鄲,趙王逃向雍奴,申公等勸諫趙王出降,趙王便袒護出降王師,封章以言責之,趙王羞愧,遂在軍前自裁,申公因為相助趙王叛逆,依照朝廷之法,斬之。
??而趙將郭舒在钜鹿與冀州軍交戰,貪功冒進,結果中了王扶埋伏,戰死。
??趙將張雙,在戰陣中中箭負傷,趙王令其退回邯鄲休養,待趙王事敗,張雙被封章所擒獲,張雙道:“我乃戰將武人,隻知道奉命行事,非欲要反叛朝廷。”封章便赦免張雙,令其歸誠朝廷,張雙便歸降,相助王師,略定趙地。
??張雙有子張霸,年不及二十,勇武異常,有乃父之風,先在趙軍中任校尉,現在也隨其父歸降朝廷。封章見其勇武可用,便讓其攻取平定中山、涿郡等地等縣,將功贖罪。
??趙王事敗,漁陽太守司徒臣率司徒超、王騰從北地反攻漁陽,趙軍棄城而走,漁陽便也光複。司徒超便向封章上報戰功,特保奏縱橫為偏將軍。
??幽州光複,主要為公孫霸所部平定,公孫霸攻下薊城,獲得韓廣國,便將韓廣國送至封章軍中,封章將韓廣國解押至朝廷,讓朝廷處置,韓廣國因為降叛軍,朝中又每人保,便下獄,不久羞憤而死於獄中。
??公孫霸率軍平定薊城,便讓幽州各地軍馬歸附自己,否則,將率兵攻之,各地郡守等畏懼其勢,隻好順從其意。唯有右北平太守趙敢不從,公孫霸怒,便命麾下宗族勇將公孫彪、公孫豹二人,率軍攻擊趙敢,趙敢不願與之交戰,便發書向封章申告,公孫霸截留其書信,令公孫彪、公孫豹夜裏突襲趙敢府第,放火焚燒,殺死趙敢,宗族數十人皆被公孫霸所害。
??然後又吞並趙敢的軍隊,驅逐趙敢部下。上書朝廷,言趙敢不遵軍令,又據兵與自己對抗,不得已而軍法從事。朝廷前番授公孫霸為度遼將軍,可節製幽州各郡縣,所以公孫霸才敢仗此跋扈囂張,今番又恢複幽州,立了大功,朝廷為安撫起見,便不追究公孫霸擅殺趙敢之事。
??趙敢宗族幾為公孫霸所滅,部下等悲憤不已,時趙敢有一女,喚作趙如霜,時年十五歲,生在將門之家,自幼也喜歡刀槍,趙敢愛之,便讓其女學習武藝。此次趙府被焚,宗族數十人皆遇害,趙敢見事急,令左右護衛夫人小姐從後門逃走,夫人與左右等人皆未能逃出,隻有趙如霜攀上牆頭,得以幸免。
??趙如霜聞知其父宗族皆慘遭遇害,大哭昏暈,便發誓必定要雪此血海深仇,趙敢部將便尋得趙如霜,將其藏匿,後來輾轉到上穀郡,安置在趙敢昔日友人家中。趙如霜便在上穀郡拜師學藝,苦練武藝,欲要長大之後報仇。
??諸王之亂持續兩年,朝廷終於平定,然而自身也元氣大傷,更加無力約束天下了。封章因功進位為大司馬,與張莽、朱糟等共掌朝政。
??時公孫霸因為光複幽州有功,便賄賂朱糟,欲要求得幽州刺史職位,封章等認為不可用公孫霸領幽州,恐其為國家之患,而張莽、朱糟等專門與封章作對,二人又都收了公孫霸重金賄賂,便不同意封章意見,令朝廷授公孫霸為幽州刺史。封章雖然領大司馬之職,但處處受到張朱二人掣肘排擠,並不能真正執政行事。
??公孫霸既然領了幽州刺史,意態甚驕,便令宗族公孫武為代方郡守,管理遼東。自率麾下治薊城。遼東曆來尚武,推崇勇士,公孫霸本人也虎背熊腰,具備勇武,善於使用大刀,其麾下所用之人,大多為武人。其宗族公孫虎、公孫彪、公孫豹三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號稱”遼東三甲”。又遼東勇士朱玉、方龍、戴耀、毛達、崔峰、崔嶽六人皆為軍中翹楚,武藝非凡,號稱”遼東六勇”。皆為公孫霸心腹戰將。此番收複幽州,諸將有功,都予封賞。
??公孫霸領了幽州刺史封疆大吏,便暗懷野心。時諸王之亂剛剛結束,又遭遇天災,百姓無以生存,盜賊蜂擁而起,導致中原、山東民變,朝廷有下詔令,令各州州牧刺史平定各地叛亂,安定秩序。
??公孫霸在幽州兵馬甚眾,此番便奉詔,欲要相助中原、山東平亂。於是在薊城大會諸將,檢閱兵馬,並設下一擂台,命幽州各郡縣戰將,可上台比武,以武力高低論優劣,授以軍職統軍。
??公孫霸此意,便是要將幽州軍權全部收歸到自己心腹將領諸如遼東三甲六勇等的手中,好方便自己掌控。公孫霸知道在幽州,能戰勝遼東三甲六勇的人,恐怕萬中無一。
??公孫霸令:當日校場比試,以武藝高下領軍職,凡是偏將以上的將領,皆可上台比武。公孫虎先上台,三十餘合擊敗遼西郡勇將姬超,姬超在幽州軍中也負有盛名,今不能相敵公孫虎,餘眾皆不敢比試。
??時漁陽偏將軍王騰也與會,見之,便上台比試,公孫虎聞知縱橫不過是一偏將軍,不願跟縱橫交手,喝令縱橫下去,縱橫卻道:“使君已近有令,偏將以上者皆可比試,末將既然已經上台,豈有再下去之理呢?”
??公孫虎不甚忿怒,便與縱橫交手,揚言五合之內敗縱橫,然而交手三十回合,自己卻被縱橫所敗,公孫虎隻好下場。
??公孫霸見之驚歎,見縱橫如此武藝人才,實為蓋世猛將之資,欲要拉攏收買縱橫為自己所用,而遼東三甲中的公孫彪、公孫豹二人不服,依次上陣跟縱橫比試,公孫彪也負於縱橫。公孫豹年齡與縱橫相仿、武勇幾乎與縱橫相當,二人三番交戰,比試到天黑,縱橫以微弱優勢贏得公孫豹,技驚幽州三軍。
??公孫霸大喜,隨即召縱橫近前,撫其背道:“子乃幽州第一人也!”厚加賞賜,便兌現諾言,提拔任命縱橫為幽州將軍,位與遼東三甲相同,統領一路方麵軍三萬人,準備南下平亂。
??縱橫從一偏裨之將驟然升遷至領軍數萬的方麵軍大將,令幽州軍羨慕嫉妒不已,然而縱橫武勇蓋世,都是明見的,眾人雖然心有嫉妒,卻也服氣。
??縱橫領此重職,時年不過二十七歲,魚化為龍,心中無比感念公孫霸的知遇之恩,便跪奏表示當肝腦塗地,水火不避以報效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