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424章 劉虛收複五溪蠻

第424章 劉虛收複五溪蠻

  前將軍劉虛先領兗州刺史,後荊州刺史諸葛笑峰亡故,劉虛遂領荊州刺史,治江陵,以長史左浚、治中展寅等一幫荊州舊日官員主持荊州民政之事。


  ??未幾,左浚、展寅皆年高衰朽不能視事,二人先後請辭,朝廷允準,賜二人告老之禮甚厚。朝廷遂用朝臣司馬綱為荊州長史、荊州官員蒯衡為治中,輔佐劉虛治理荊州。


  ??司馬綱為大司農司馬磊宗族,亦精通文治,善於理民,長於經濟,所以朝廷此番用其治理荊州。蒯橫為荊州襄陽本地士族,多有人望,潛龍丞相前番治理荊州時候,蒯恒便是公安縣令,其人也是治理民政之才,此番展寅告老,潛龍便用蒯恒接替其位。


  ??劉虛遂坐鎮荊州江陵,重用二人,治理荊襄九郡,數年,荊州富饒,經濟興盛。


  ??但因為諸多原因,荊州局勢並不是很安定。


  ??荊州武陵郡、沅江等地,有五溪蠻部,五溪蠻非漢人,但是又在荊州境內。五溪蠻是荊州境內曆來存在的一支蠻夷,其年代已經久遠。


  ??武陵郡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都是蠻夷所居,所以稱作五溪蠻。


  ??五溪蠻在前漢、後漢時代都曾反抗過朝廷,並屢次打敗王師。季漢時期,昭烈帝在西川稱帝,招撫五溪蠻來歸,首領沙摩柯歸誠先主。


  ??章武元年,先主為報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親自領兵攻孫權,以金錦爵賞誘沙摩柯助戰。沙摩柯遂率五溪蠻兵萬餘人相助先帝。


  ??次年,吳大都督陸遜以火攻破先帝,率諸軍齊擊,沙摩柯在大亂中匹馬奔逃,被亂軍殺死。後孫權占據荊州,逼迫五溪蠻歸服東吳。東吳在荊州采取高壓政策,賦稅徭役甚重,且當中猶以五溪蠻為甚。


  ??先皇帝時候,五溪蠻複又叛離朝廷,荊州刺史高升發兵討之,為五溪蠻所敗,高升不得已,隻好與其講和。然當時朝廷已經暗弱,各州刺史皆割據稱雄,五溪蠻也並不服從荊州,在武陵郡五溪之上,形同割據,高升也隻好默認。


  ??後潛龍治理荊州,招撫五溪蠻,厚加撫慰,並不要其進貢,隻是讓其居於武陵不要作亂就行。五溪蠻遂與荊州和平共處,還曾出軍相助潛龍前來襄樊抵禦公孫霸。


  ??華漢建立,諸葛笑峰領荊州刺史。但諸葛笑峰一直在帶領水師,海師,任內實際並沒有治理荊州,實際治理荊州的還是左浚與展寅等人。五溪蠻因為相助漢朝有功,華武帝曾賞賜撫慰,又敕封五溪蠻首領為五溪將軍。由此,五溪蠻還是歸心漢朝的,其每年也通進貢。


  ??但五溪蠻內部卻發生內亂,昌武三年,五溪蠻首領病亡,諸子爭位,互相攻殺,長子搜招被逐,遂避禍流亡荊州,少子奪位,領五溪將軍,不到半年,便被部下雄溪首領元明所弑殺,元明占據五溪稱王,遂脫離漢朝。


  ??因為漢朝此時方征討遼東,朝廷無暇顧及,隻是命荊州前去平亂,而左浚、展寅等人雖有謀略,卻不善領軍,發兵征討兩次,都被元明擊敗。


  ??孝正皇帝即位,便赦免元明反叛之罪,令其歸誠,元明畏懼漢朝,便暫時歸誠。而內心卻忌諱五溪蠻前首領長子搜招。


  ??漢朝見元明歸誠,便罷兵,令其好生治理其境內人民。元明便上書漢朝,請授自己五溪將軍之號,好名正言順。但漢朝為安撫照顧搜招等緣故,元明此請求為漢廷所拒絕。


  ??元明心下不安,恐漢軍到時候要問罪自己,於是暗中屯集軍馬,將五溪十餘萬眾,擇其精壯,選得五六萬精兵,經常訓練,欲要擁兵自保。


  ??劉虛領荊州刺史之後,見元明如此違反法度,便數次上書請奏朝廷征討,時朝廷以懷柔四方為主,不到萬不得已便不用兵,今見元明並沒有叛離漢朝作亂實情,若舉兵征討,恐失五溪蠻之心,於是仍詔令劉虛以安撫其心為主。


  ??元明便趁此空隙,數年之間訓練得精壯兵馬六萬人,已經對荊州形成威脅,靖治6年,劉虛發現五溪蠻軍馬過多,便嚴令元明,裁減軍隊,控製在三萬以下。元明卻陽奉陰違,表麵上答應裁減兵馬,然而暗地裏卻還在擴軍。


  ??劉虛查探得實,尋思元明在武陵擴軍,若一旦叛亂,恐怕要大動幹戈。便將此情申奏朝廷,說五溪蠻擴兵備戰,恐其有不軌之心,需得先遏製其勢才行。並上表請征討五溪蠻。


  ??孝正皇帝便將劉虛表章給丞相傳閱,問潛龍丞相道:“五溪蠻有擁兵自重之嫌,荊州刺史上表請軍討伐,丞相以為如何?”


  ??潛龍看完表章,奏道:“若果然如此,則不得不用天威臨之,不然,將養虎為患。臣以為陛下今可詔令荊州,先問罪五溪蠻擴兵之事,勒令其限期裁減軍隊,如不從,即發王師征討。”


  ??孝正皇帝從之,命丞相辦理此事,潛龍於是給劉虛下令,命其先勒令元明限期裁軍。


  ??劉虛便一邊整頓荊州軍馬,一邊遣人至武陵五溪蠻中,問責元明,元明見漢朝已經懷疑自己,於是便準備反叛作亂。


  ??元明對五溪蠻各部道:“漢以強而挾製吾,今要要吾裁軍,其意是令我裁軍之後便來征討,可輕鬆收複我五溪。今日若從其令,必然中計。不如不從命,還可據此兵馬同漢朝相抗,尚能自保。”


  ??麾下各部皆道:“漢如果前來征討,大王如何應對?”


  ??元明道:“吾前番求五溪將軍不成,此便是漢朝不信任於我。若不信任我,遲早將來討伐,吾為自保計,不得不如此。漢雖強,但不能盡發兵馬來攻我。荊州軍馬來,吾卻不懼。前番兩次被我擊敗,料想也不敢再來。”


  ??麾下諸將皆道:“前番荊州無大將,所以不能敵我。而今荊州刺史乃是漢朝前將軍劉虛,此人能征善戰,若率兵前來,恐大王不能相敵。”


  ??元明聽罷,便厲聲道:“吾亦有兵馬近十萬,雖然不足以同漢朝抗衡,但足以抵禦荊州軍。今漢朝並不願意用兵,怕他作甚?如如聽從漢朝之言,必中其計,今不如不聽之。且待漢軍前來,在作區處。”


  ??便不聽部下之勸,仍然擁兵抗命。見荊州差人前來檢看軍馬,元明便對來人道:“吾之軍馬,乃吾所管轄,安得用荊州來檢看乎?大漢前有詔令,讓我等自治,荊州莫不是管得太寬了嗎?”拒絕荊州來人檢看軍馬。


  ??劉虛數次遣人招撫告誡,見元明充耳不聞,今又公然拒絕荊州檢看其軍馬,反行已露,劉虛已近得朝廷詔令,可以見機便宜行事。當下便決定準備征討元明。


  ??劉虛尋思,五溪蠻前首領長子搜招在荊州,元明作亂篡奪其位,其部眾多有被迫要挾裹之眾。今若扶立搜招,便可收得五溪蠻人心,瓦解分化元明,然後再用兵,便能順利平定收複五溪蠻了。


  ??於是便請來搜招,對其道:“公子在荊州有多少年了?”


  ??搜招悲傷道:“鄙人自失位來到江陵,今已經第7年了。客居他處,寄人籬下,憂心如焚,無一日能睡得安穩。”


  ??劉虛便道:“今元明篡逆奪取公子之位,據五溪之眾,欲要反叛作亂。朝廷已經詔命我前往討之。吾今有一策,可使公子複位,不知公子心下是如何主意呢?”


  ??搜招聞言,便離座下拜道:“鄙人無日不夜不思念故國。今若得使君相助能夠複位,鄙人願意率五溪之眾,歸服聽命於使君,永作大漢之藩屬。”


  ??劉虛急忙扶起搜招,對其道:“元明初次作亂之時,朝廷因為一時無暇顧及,所以才讓他成了氣候。但今日元明公然抗命,又在武陵郡內擴充兵馬,聞知有近十萬之眾,此舉當為大忌,漢朝自然不能坐視。今大漢已經決定征討元明,天兵一至,其必然敗亡,但五溪之眾,又有何罪?受其脅迫,吾不忍令其遭此等滅亡之禍,所以才與公子相商量。用公子名義,招降五溪民眾,分化瓦解元明,然後吾再揮師擊之,元明便彈指可定。今日就請公子遙領五溪長,吾再上奏朝廷,敕命公子為五溪將軍。”


  ??搜招感激涕零,再拜謝劉虛道:“使君此番相助,令鄙人猶如扒開雲霧見青天也。若能返國即位,此恩當結草銜環,沒齒不忘!”


  ??靖治7年秋,劉虛便又上表朝廷,請敕封搜招為五溪長,五溪將軍。


  ??朝廷從劉虛之請,於是搜招在荊州江陵領五溪將軍號,並五溪之長,布告天下。消息傳道武陵郡,昔日五溪之民,見漢朝敕封搜招而不敕封元明,議論紛紛,於是五溪蠻皆人心動搖,搜招原來部眾,皆欲要迎回搜招而廢元明。


  ??元明聞知,大怒道:“這不是逼著我反叛嗎?我今造反,便有名了。”當即便帥麾下之軍割據武陵郡,公然反叛,隨即發軍攻陷武陵郡數個城池,並將武林郡郡守包圍在臨沅城。


  ??劉虛聞知元明反,立刻調遣荊州軍馬,令南郡將軍石苞、闞修二將率兵二萬,前去武陵郡救援臨沅城,命江夏將軍寇遁率兵一萬去進攻五溪。令長沙國守將吳坤率軍數千攻襲元明後方。


  ??元明聞知荊州軍馬前來,便分遣麾下各自來迎敵,自率主力攻打臨沅城,臨沅城因為有所準備,城池守備甚為堅固。元明雖然率軍攻打數日,卻不能拔,於是元明命後軍調用攻城雲梯戰車來。


  ??然而漢軍有所準備,軍馬都屯駐在武陵郡內,隻要元明舉事,便聞風而動,數日之間,荊州軍數萬進入五溪境內,並沿途傳朝廷詔令,勸其歸順,勿要從賊,於是武陵郡內五溪蠻,有一半歸順。


  ??寇遁便沒有有費多大力氣,就占領了五溪中的三溪,招降得數萬之眾,唯有雄溪和沅溪,尚還在元明手中。


  ??元明正在攻打臨沅,見漢軍兩萬兵馬來救,於是分兵兩萬以拒之,拒戰數日,忽然聞知五溪中三溪皆被荊州軍攻戰,蠻眾多降,元明大驚都:“如五溪被占,我軍皆降漢,則吾此番舉事便敗矣!”


  ??於是便決定撤兵,回援五溪,正準備命麾下回撤,留心防漢軍追擊,忽然見東邊一彪軍馬至,劉虛親自領數千騎兵來助戰,劉虛後麵一馬上一人,正是搜招。


  ??劉虛與搜招引軍至,遂紮營陣前,搜招出於軍前,對元明麾下軍士大呼道:“你等皆吾父舊部,今為何從賊反叛漢朝,為逆賊賣命呢?大漢有令,敕封吾為五溪長五溪將軍,共誅叛賊,今若歸誠大漢,擒賊建功,非但不治罪,還當重賞!”


  ??元明麾下軍將見搜招前來,且又有荊州刺史劉虛所率漢軍為保護,都知道跟著元明造反將會失敗,今聽搜招這麽一說,便都無戰心,已經有將士反正歸誠荊州軍了。


  ??元明見之大怒,便喝令誰敢出降,便立即斬殺。令麾下精銳數千人,前去將劉虛與搜招首級取來。


  ??元明麾下部眾,本就多為脅迫而來,今見元明此令,知道其即將滅亡,軍中一將領登高一呼,軍士便嘩變,約莫有一半人馬,都逃離戰場,或向漢軍來投誠。


  ??而其令進攻劉虛與搜招的軍馬,見漢軍兩邊護衛甚眾,槍刀森嚴,不敢前去攻擊。元明見之大怒,親自揮刀出馬,引軍來攻。


  ??劉虛令旗一招,漢軍數萬兵馬齊出,截住元明廝殺,混戰一番,元明不能敵,遂領軍逃走。其麾下五萬餘軍,大半皆反正歸降,又有數千人逃走,元明所部殘餘,不過還有數千人。


  ??劉虛命石苞引軍追擊,石苞追至零陽,元明殘眾又為五溪蠻之軍截擊,元明大勢已去,被部下小卒所斬殺,送首級於荊州軍。


  ??元明已經伏誅,餘眾皆降。劉虛令將元明首級,傳示五溪諸蠻,諸蠻皆心下震動,便都歸服。劉虛便護衛著搜招入五溪,招撫其眾,安定秩序。搜招以五溪將軍領五溪蠻之長官,將附從元明謀反的首惡數人皆誅殺,餘者赦罪不問。傳漢朝詔令,率領五溪歸順大漢,向荊州刺史劉虛遞交境內冊籍。


  ??劉虛便代朝廷收納,命搜招治理五溪,又命闞修在此駐軍五千人,以防有人再度反對搜招而舉事。完畢,劉虛率軍回荊州,具表將平定元明叛亂之情上奏朝廷。


  ??元明自舉事,不過月餘,便被劉虛火速平定,自此五溪蠻便誠心歸服大漢。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