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由韁> 15 生或如逆水行舟

15 生或如逆水行舟

  本篇將涉及以下幾個關鍵詞:精神、自閉、精分、抑鬱、排解不良情緒。


  篇幅未定,且寫著,或許加長。


  或許有人會不解,好好一隨筆,寫這個做什麽怪嚇人的,精神病啊那可是,動不動還可能傷人的——並非如此,接下來,將揭開不為普遍社會所知的有關於精神症狀的一幕。


  話寫在前麵。


  以及,隨筆,個人理解為筆在自己手裏隨性隨心隨意而作,無所束縛亦無所顧忌,不需要受諸多框架的困擾。如此方能叫看客叫自個兒在文字中各有感受。


  由韁嘛,既為“遊”,

  則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不然便要辜負了這大好名頭。


  ——高能預警——


  ——準備好瓜子了嗎——


  精神病,

  世人眼中的精神病,


  貌似是行為極度異常,思維與正常人完全不符,被稱為神神叨叨,被認為具有高度危險性故而盡可能遠離之,被以為,就是個徹徹底底的瘋子。


  那真的是那樣嗎?

  或許有部分,但並不盡然。


  就像事物均有兩麵性,對待事物本身也應抱有辯證的思維與態度來看待才是,而非,一旦瞧見叫人潛意識裏別扭的字眼,便將其一棒子打死、永世難以翻身。


  歸根結底,都是可憐者罷了。


  用的是者而非人,用意為此者可憐,提示一下,後四個字每字之間都有分隔符,且憐惜尚可,可憐巴巴不可。


  有點繞哈,道義,文字遊戲。


  就事實而言,精神病這個字眼才不是不少小說電視劇綜藝裏用來逗趣或形容的話,“那誰,你精神病啊!”……這鍋,精神病表示不背。


  它隻不過是一種症狀。


  說完了精神,後麵討論一下範疇之內的幾個詞語好了,自閉、精分、抑鬱。


  自閉最近被各大表情包搞得有點魔性,“我自閉了.jpg”“突然自閉.jpg”,和抑鬱還不太一樣,感興趣的可以去查查具體哪裏不同,這裏就不贅述了。


  精分,全稱精神分裂症,也是近幾年來被玩壞的一個詞匯,常有中二少年稱自己有精分等等言語,看起來有趣,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具體意義。


  抑鬱,常見黑狗,也就是忘記從何地引入的指代性詞匯“BLACKDOG”,其出處與緣由並不了解,為防止造成誤會也就不說了,典型症狀有“三低”即:情感低落、思維遲緩、意誌活動減退。


  上麵這個大概有這麽幾項:情緒低落、興趣缺乏、快|感(體驗快樂的能力)喪失、自我評價過低、精神運動遲滯、自殺觀念和行為、軀體症狀。


  有點過於書麵化了,但如果仔細體會一下,會發現貌似還真是那麽回事兒。


  到這裏,本篇的內容差不多說完了,不過呢後麵,還摻雜了點經曆,僅作戲台上使用,不必上升到個人,提前說明。


  少時頗為活潑,家中長輩一度戲言這娃怕是有多動症,別家孩子玩著玩著就回家睡覺了,這娃不同,不但正午時分能頂著大日頭自顧自樂嗬,就連學藝不精、叫爹娘拎回了家去依舊玩興不減。


  正因此,那幾年的膚色除了純正的黑皮,可以說打遍周圍無敵手。


  “這孩子,腦門兒長得那麽大就算了,臉蛋兒還那麽黑,以後可怎麽會有人要的喲!”


  “哎你可別說了,這孩子比剛出生的時候可順眼多啦,那時我看著從產房抱出來的,頭發就那麽幾根兒,整張臉有一半兒都是腦門兒,當時可給我嚇得不輕!”


  “真的麽?”


  “可不,那時我們都說這孩子浪費了她爸的好基因,她爺模樣也是個頂個兒的,怎麽單傳這一個出來就這麽……咳,偏偏人家家裏還能當個寶兒似的。”


  人雲亦雲,當這種聲音出現的過多,尤其是常常出現在血緣淡薄的幾人嘴裏,那便是再小的孩子也要有所記憶。


  不過樂觀畢竟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多少聲音哪怕淹沒耳畔也並不足以真個入了耳朵,因為,溫暖的家如港灣,更是一層堅硬的保護殼。


  後來,一夕生變。


  歲月靜好不再維持在表麵,肉眼可見的傷疤被一刀重新割開露出了內裏的猙獰與腐爛,掩藏於牆角的少女無法再以種種理由蒙蔽內心,能做的,有且僅有被動接受。


  那時候,蟄伏已久的聲音便爆發了出來,再加上不少“趁你病要你命”的情節一並爆發而出。


  短短數日,丟失了往日風采。


  本是各項獎狀拿到手軟,家中數個文件夾塞到不能再塞,牆壁上、桌麵上,半年內紛紛消失不見,就連臉上神態,都從張揚自得成了白紙一張。


  人們常常以為白色最為幹淨,但隻有穿過白衣服的人才會知道,稍有不留意便要染上汙濁,再難以洗淨。


  顏色,靈魂,亦如是。


  偏偏那時候,施放各種聲音的家夥再次來臨,“呀這孩子怎麽見人都不說話了是不是成了啞巴”,“笑都不笑呢”,“突然文靜了還真讓人有點不適應”。


  質疑,探究,嘲諷,層出不窮。


  堅硬的保護殼被補上最後一刀,彭嘰,自以安穩的外衣霎時碎了滿地,光隻有那般還不夠,碎片們藕斷絲連隨後擰成一股結實的鐵鏈,越收越緊、越收越緊,扼住命運的喉嚨,自此尋到了棲身之所,此後不複鬆懈。


  牆角偷聽引發的精分,構築心牆引發的自閉,脫離安然引發的抑鬱,被逼無奈引發的躁狂。


  聽來可怕,說來可笑。


  後每每想來,那時勉強苟活一條性命已算是萬幸中的萬幸,何談其餘。


  嚇人麽?

  說一點不嚇人那是假的,以至於後幾年每每午夜夢回仍覺心有餘悸甚至難以入眠,可對於話說當年的人兒來說,更多的不是覺得如何如何,隻不過是意欲解脫爾。


  個人對戲台子向來神往之,所以這麽一嘚嘚,也就沒收回來,有點尷尬,第五個關鍵詞目前為止還沒影兒。


  扯遠了……思路跑偏,有點想不起一開始想說啥了。


  且分析狀況後論情緒排解。


  1.走在路上生怕有人跟,哪怕是上個廁所沒回頭都覺得邊上指不定什麽地方就會竄出來個洪水猛獸將自己吞沒。雖說是和從前某幾次經曆有關,但更多的,可怕的想法出現了。


  這是被迫||害妄想。


  2.時不時幻聽,甚至路過個天橋仿佛聽見有人叫自己跳下去,還有幻觸,分明什麽都沒碰到但感覺實實在在發生,看不見卻又“摸得著”。


  這是幻覺其二,幻聽與幻觸。


  3.本來聽著高高興興的事,身邊的人也都是笑容洋溢,可是得了某句話甚至某個詞,突然就心裏一陣極強的失落,努力強顏歡笑,怎麽也高興不起來了。尤其情緒低落時往往劍走偏鋒、極端得很。


  這是抑鬱。


  4.脫離了往常的生活習慣,變得不愛笑甚至是沉默寡言,遇見了關係極好的人也無法再調整好應有的情緒,表情始終木然,甚至出現‘木僵’症狀。


  注意力再無法全然集中,後期記憶力受損,嚴重時前一秒說過的話後一秒就忘,有時還會覺得自己從沒說過從沒做過。什麽都記不住,反應遲緩。


  這是精神分裂,也有抑鬱。


  5.與人交流分明和諧,突然對方說了什麽話觸及到了內心深處某一點,情緒便要極度暴躁,抗拒心理極強,甚至做出與本身性格不符的行為。


  很奇怪,分明不想那麽做,也不想那麽說,更不想傷到人家,偏偏行為語言處處帶刺。尤其,這種問題在密切的關係上出現極多。


  有的人是對於所有人,有的人是對於特定人群,而這裏,所針對的隻有一種。


  越想小心翼翼保護的,越要不受控製般將其刺得遍體鱗傷甚至生生逼其遠走。


  這是躁狂。


  6.不久前還能夠高興著沒多時又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術語原句:

  “反複出現心境和活動水平的明顯改變,有時表現為心境低落、精力減退和活動減少,有時表現為心境高漲、精力充沛和活動增加。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鬱交替發作,發作間期通常為完全緩解為特征。”


  日前經室友提醒概念得到印證,一翻,發現果真符合情況。


  這是雙相情感障礙。


  7.重要的人或事傳來的消息,往往能夠隔一會兒看一眼,生怕錯過什麽,甚至可能因此而放下手頭極其必要的事情隻為等待,一次兩次或許無所謂,然如次次如此,未免影響生活。


  這是強迫症與焦慮,也有非典型強迫。


  8……

  以上提到的這些並不是為了讓所有看客對號入座的,省得本來沒有什麽事經過這麽一亂想反而怎麽樣。之所以講這些,是為了那些已經確診了相關問題的。


  好了,不良情緒排解,

  說實在的個人對於這個並不外行。


  否則也不會出現長達數年的情況。


  不過呢,算是心得體會,算是學習所獲,有幾種法子可以分享,但僅(kan)供(kan)參(de)考(le)。


  抑鬱症的人可能很清楚一件事,當你心情好時,別說空氣陽光了,就連周圍隨便一口空氣都是甜甜的。可如果心情不好呢?

  那些個極不美好甚至至今難以釋懷的記憶或經曆就會如潮水一般湧來。


  經曆過潮起潮落,才知曉,其實江海的麵貌遠遠不比表麵之上的風平浪靜,潮一來或一走,那力度絕非人力可及。


  舉個栗子,錢塘江。


  大概是一月前,諸事不順不說,心境還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隻覺得普天之下竟沒有一處可去如此勉強過活倒不如一了百了地幹淨。


  就在那時,與母親的偶然電話,將那種“覺得”徹底粉碎個幹淨。


  若是換成尋常,報喜不報憂便罷,什麽真實想法什麽內心世界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言語的。是了,與普遍書本講的那些不一樣,親生母女之間亦非無話不談。


  看著有點難受是不是,但確是以往寫照,至於以後能否,那再說以後的。


  本就是嘮個家常,今兒吃了什麽有沒有吃飽吃好,冬天冷了加厚衣服沒有,出門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雲雲。


  誰知道那時怎麽回事呢,鬼使神差,沒準兒那想法著實憋的辛苦憋的太久,總之,那句話就以一種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語氣宣之於口了。


  “我有時就覺得,我是真的不想活了。”


  換句話說,世上鶯鶯燕燕那麽多,不缺行屍走肉的“我”一個。


  大概那麽個意思,原句記不清。


  態度平淡至極,以至於後來放下手機,不由得納悶:那到底是不是自己說出的話?

  母親當時就沉默了。


  但她知道,如果自己在通話中一直沉默下去恐怕過不了多久就可能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於是她很快接話。


  她說話的角度很獨特,沒有說什麽不能怎麽怎麽樣,但那句話,卻是最為戳人的,哪裏空缺填哪裏。


  感念。


  後憶起,思緒不免飄遠至某年,手術室外那名焦急等待卻麵上強自保持鎮定的中年婦人身上。


  她很怕,生怕得到的是一個不好的結果。


  可是她絲毫都不敢表現出來,因為她不希望女兒出來後看到的她是脆弱無助而恐慌的。


  學過微表情心理學就這點兒不好,

  那顫抖而發白的嘴唇,


  那邊緣布滿血絲的眼,

  那比之自個兒還要涼的掌心,


  永生難忘。


  ……


  若自身如浮萍,大可找個寄托,或人或物,又或者培養個能夠長期進行的愛好,每每情緒低落時便拿出來沉浸其中,不論如何,注意力被分散了,那些個黑暗的東西所占比重自然減少。


  一次會減少,兩次會減少,


  久而久之呢,


  那些個負麵的東西便能夠被有意識地控製住了。


  試著分散注意力。


  對著植物說出來唱出來。


  和能夠信任的且不大嘴巴的且擁有同理心的家夥聊上一聊。


  常言道,堵不如疏,一味地掩蓋與壓製或許短時間內會有成效,誰也發現不了,自己明麵上還是那個光鮮亮麗的,但倘若時間久了,等一並爆發出來,所遭受的就不僅僅是重擊那般簡單。


  逆水行舟,或可一時奮進,而舟本身也需得維持在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下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