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秦萬萬年> 129九鼎之爭

129九鼎之爭

  129早上散朝後,秦王回到書房,一臉嚴肅,大手一揮,趙高便知趣地帶著眾內侍、宮女退出門外,關上門。


  秦王待眾人退出,便朝後麵拍了拍手掌。少傾,一名身穿黑衣勁裝男子從暗門出來,快步來到,沒有半點腳步聲,他隻向秦王拱手施禮,卻不說話。


  秦王輕聲說道:“朝中法家派和儒家派會各自到李斯府和王綰府中繼續商量寡人的尊號,山東來的博士們肯定會到鹹魚居討論,去聽一聽,他們想給寡人定什麽尊號。”


  黑衣勁裝漢子又是一拱手施禮,便快速從暗門離開,始終沒有半點聲響。


  數十儒生博士們雖然自詡是儒家一派,又分為齊地稷下學派、魏地的大梁派、邯鄲派等等七八個學派,剛剛到鹹陽還沒有比出象李斯、王綰那樣的靈魂人物,所以平時大多喜歡來到鹹魚居高談闊論。今天一散朝便來到鹹魚居,自抒己見,談論秦王的尊號。


  黑山到來時鹹魚居時,大廳已經是人聲鼎沸,異常熱鬧。他來到最偏的角落,要了幾個菜一壺酒,靜聽大家的討論。


  一會兒人越來越多,所有的桌子都坐滿了,一個青年儒生來到黑山麵前,施揖手禮道:“這位仙長,可拚桌共飲否?”


  黑山細觀此人,年近三十,年輕卻不覺輕浮,雖著儒裝卻不迂腐,雙眼充滿智慧的靈光。便也伸手請道:“請便!”


  青年儒生一拉長袍坐了下來,讓小二上一份鹿肉一壺老酒,也不說話,和黑山一樣靜聽眾人討論。這時,有儒生提議,以天王、地王、文武王為尊時,黑山和青年儒生聽了,都同時搖頭。


  青年率先舉杯道:“在下薛縣叔孫何,字通!敬仙長一杯!”


  黑山隨手拿起杯,喝了一口,心中暗念:“叔孫何,字通,叔孫通。原來眼前這人就是史書記載的未來儒家代表人物叔孫通。


  後世《史記》中記載。叔孫通,薛縣人。在秦始皇的時候被召進鹹陽,封待詔博士。秦二世時,陳勝吳廣造反,使者向朝廷報告了這個消息。秦二世召集身邊的博士和儒生們問道:“楚地戍卒半路造反,已經攻下蘄縣、陳郡,該如何?”博士儒生們都一齊說:“做臣子的絕不能興師動眾,誰興兵聚眾那就是造反,對於造反的人絕不能寬恕,請陛下火速發兵前往剿滅。”


  秦二世一聽不高興了。這時叔孫通走過去說:“大謬也。今天下一統,郡縣城池已平,民間兵器盡收,當今皇帝英明,法令完備,官吏忠於職守,何人敢反?此為區區盜賊耳,自有守、尉治之,何患之有?”


  秦二世一聽轉怒為喜,又問眾博士、儒生,答“造反”者皆誅之,答“盜賊”者重賞。並封通為博士。叔孫通回府後立刻逃離鹹陽,後又投項梁,項羽攻下襄城時,殺了全城的百姓,叔孫通知道了又棄項羽而去,後來改投劉邦,終得劉邦重用。


  黑山用後世的曆史知識分析,眼前這個叔孫通,能在多次危險來臨之時,安全脫身,換了多個主人一直受到重用,可見他絕對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仙長!仙長!”叔孫通見黑山看著自己發呆,又喊道。


  黑山這才反映過來,故作神秘說道:“貧道看你氣度不凡,定是飽讀詩書之人,隻是美玉被劣石所裹,未遇識才之人。諾得高人指點,飛黃騰達就在眼前!”


  “仙長取笑了!我雖飽讀詩書,目前隻是區區待詔博士,孤身在鹹陽。請問高人在何方?”叔孫通苦笑道。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貧道可助施主一臂之力也!”黑山故做神秘道。


  叔孫通從懷中取出十金,放在黑山麵前,說道:“仙長欲化酒資,在下請客便是,何需消遣在下!”


  黑山笑道:“貧道自有生財之道,無需化緣。今日點撥施主,隻因一切隨緣耳!”說完喚小二取來一張白紙,當著叔孫通胡亂用手指比劃幾下,在折疊成方塊,交給叔孫通道:“明早朝會再打開,便能應驗。諾提前打開,福禍難料!切記!”


  叔孫通見黑山用手指在白紙上亂畫一通,又將白紙疊好交給自己,此時隻是三分相信七分懷疑。思慮一下,還是收入懷中,說道:“此書若應驗,明日散朝後,通在此定重金相謝!”


  黑山拈著胡須笑道:“貧行點拔凡塵,一切隨緣。有緣不取一粟,無緣萬金難求!貧道告辭也!”說完,取出數金放於案上,便要離去。


  “仙長,他日何處可見到您!”叔孫通急忙問道。


  “黑山笑道:“吾欲見汝,如開門見山;汝欲見吾,如大海撈針!若有緣,自會相見!”黑山說完飄然而去。


  叔孫通突然想起還未問道長名字,急忙追出門外,已經不見蹤影。


  鹹魚居大廳的一切都被坐在角落裏幾個不起眼的黑衣人記了下來,也許是扮成道士太過顯眼,當黑山離開時,兩個黑衣人也跟了出去……


  第二天,大會繼續討論秦王尊號,比昨天更熱鬧。叔孫通偷偷拿出紙條,打開一看,著實驚訝!昨天明明是一張白紙,現在紙上已經有了一行字:“秦王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當尊稱皇帝!”


  這時,大殿依舊吵個不停,所有的尊號都不合秦王之意,秦王已經是聽得不耐煩了,突然傳來一個大聲音:“秦王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當尊稱皇帝!”


  聲音不大,但秦王聽得十分真確,內心大喜,循聲望去,說話的正是一分風度翩翩的青年儒生。眾人此時也停止了爭吵,都齊刷刷地看著叔孫通。


  “哈哈哈!”秦王高興得大笑數聲,說道:“你叫何名,是何方人士啊?”


  “稟秦王,臣叔孫何,字通。乃薛縣人,自幼在臨淄孔家門下讀書!因老師年老多病,學生替師入鹹陽。”叔孫通答道。


  “即是孔門弟子,區區待詔博士實在委屈了!即日起,封你為博士宮左仆射!”秦王說道。臨淄孔家書院,乃孔子嫡係後代開辦的書院,曾是天下讀書人夢寐以求想進的書院,隻是最近幾年風頭被鹹陽的帝國大學壓得死死的。


  “多謝秦王!”叔孫通聽了,大喜,立刻謝恩。


  從待詔博士到博士宮左仆射,相當於一個大學代課老師一下子提拔到大學常務副院長,這令眾多儒生、博士們羨慕不止。


  “諸位大臣,你們認為以‘皇帝’二字為尊號,如何?”賞完叔孫通,秦王又問眾臣子道。


  “彩!臣等無異議。”大家都在想,秦王都封賞了叔孫通了,還再問,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蚤子,明擺著的嗎?於是在丞相王綰的帶領下,異口同聲表示讚同。


  “可!所有博士各賜五進宅一座。其餘文武大臣待寡人之日再論功行賞!”秦王高興地宣布道。


  “多謝我王!”眾儒生博士們大喜,紛紛謝恩。


  旁邊的長史立刻拿筆記下:“秦王二十六年八月初十,天下儒生、士子共聚一堂,勸秦王即天子位,山東叔孫通等士子建議,‘秦王功蓋三皇,德超五帝,尊號皇帝’。秦王允之,封叔孫通為博士宮左仆射,重賞眾博士五進府邸一座。


  定下尊號,丞相王綰又進言道:“臣與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共同上書我王,我王即天子位後,天子命為‘製’,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請王上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追尊趙王後為‘皇太後’。”


  秦王沉思一會兒,答道:“寡人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似有不忠不孝之嫌,寡人覺得不妥。自今以後,除諡法。寡人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眾臣聽了,異口同聲答道:“尊令!”


  丞相王綰又上書道:“臣與宗正嬴奔、欽天監李未戌議後上書,上古以來,五德為傳,商為木、周為火,秦代周德,無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秦王答道:“可!”


  大朝會又議定一些細節之事,到了下午,又開始熱鬧起來了!首先以丞相王綰為首的儒家學派官員上書道:“自王上親政始,拓地萬裏,北去漠北,西達伊列,東到東海,現國分郡四十八,縣二百二十三。大王的王書傳到邊遠的郡縣,來回要數個月,甚至一年。王上晨時起,午夜止,日批奏書數百卷,方不落下政務。臣請我王,以內史、河東、南郡、三川、南陽、陳郡、陶郡、上黨、河內、邯鄲等十郡為皇室直領郡,以郡縣之法治之。其餘各郡分封給眾王子、王親、功臣戍守。則天下可太平,人民安定!”


  “王上,丞相之言大謬也!”廷尉李斯不等秦王表態,搶先發言道,“周自武王分封始,下足百年,天下諸侯國便開始相互攻伐,至今六百餘年,無一年不爭戰。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已是名存實亡。我大秦自商君變法,執行郡縣製以來,國強民富,無往不利。疆土從孝公之初十餘縣,到今日之二百二十三縣,拓地數十倍,終一統天下。若行舊法,再分封製,臣斷言,不出百年,天下兵戈將再起。分封無異重蹈周之覆轍。”


  李斯的話一說完,大殿內立刻炸了鍋,吵成一鍋粥。王綰為相十餘年,朝中的威望最大,讚同分封的官員達六成。李斯為首主張郡縣製的官員,大部分是司法官員,雖然隻占三成,卻都是國家幹城。還有一成如尉繚、孟昭和王翦、蒙恬、黑山等武將保持沉默。


  秦王不發言,任由儒、法兩派爭論不休。半個時辰後,秦王咳嗽一聲,大手一揮,整個大殿立刻安靜下來,所有的眼睛都齊刷刷看著秦王。


  秦王問孟昭道:“孟夫子見多識廣,博覽群書,您的意見如何?”


  平時極少發言的孟昭,這次沒有推辭,立刻答道:“分封製是西周之所以盛,亦是東周之所以敗之故也,大秦當學其長避其短。臣建議,以九洲之地為皇室直領,郡縣製之;九洲之外分封而治,諸侯國之地,不可超百裏。”


  孟夫子的建議,與了丞相王綰大同小異。隻是更加保證了皇家的絕對實力,避免諸侯國實力太大,尾大不掉。


  眾臣聽了,都竊竊私語。秦王依舊沒有表態,又問從前線回來的老將軍王翦道:“王老將軍,九洲之地,王氏父子攻下一半,老將軍認為當取何策治國?”


  王翦此時,須發皆白,麵色紅潤,高聲答道:“王上,我王家父子帶兵打仗,還算精通,這治國之策老臣聽了都頭昏腦脹不知所雲。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智也。臣確是不知也。”


  王翦的意思是自己不懂,別來問我。但是秦王卻沒有打算放過他,用嚴肅的口氣追問道:“老將軍,寡人問你,分封製和郡縣製,你認為哪個更能長製久安?”


  王翦知道,自己不表態是混不過去了,便答道:“當年周室有難,周幽王召天下諸侯勤王,無論功臣封國還是姬姓封國皆未派兵來救。若非秦襄公死戰殺退西戎,護送平王東遷洛陽,周早亡矣。臣父子雖有功,不求封國,但求良田美宅,願世居鹹陽。若天下有變,王氏子孫願意身先士卒以報王恩。”


  老將軍王翦的話,份量十足。雖然沒有明說,卻是態度堅決反對分封。本來主張分封派占盡上風,老將軍一席話,使兩邊變得平衡起來。


  秦王又問蒙恬道:“蒙將軍,你一戰滅匈奴四十餘萬,拓地數千裏。憑此功,封個侯國綽綽有餘。你意下如何?”


  “王上,得封國,臣夢寐以求也。然臣難保臣之後有不肖子孫,或失國身亡,或自不量力不聽王詔而被誅。故,臣不願封國。隻願臣之後,有功則貴,無功則富,可也!”蒙恬答道。


  蒙恬的話,進一步拉平了兩派的差距。


  秦王又問黑山道:“黑山將軍,你軍功卓著還是寡人的駙馬,分封定有你的份。你也來說說!”


  此時,所有的大臣都看著黑山,大部分人都認為黑山和他的老師孟夫子一樣,起碼是一個半分封派。


  黑山向秦王施禮,鏗鏘有力地答道:“王上,當我當上帥長時,我就想方設法立功當百夫長、千夫長、萬騎將直至上將軍,這時,大家都誇我努力向上。同樣,如果我當上了小國國君,剛剛開始也許會滿足,日子久了,就會想當上大國國君,我相信這個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想,所以分封,天下不久就會大亂。這就是商君書說的‘人之初,性本惡’。因此,分封製不但不可行,朝庭派到各郡的守、尉、丞也需要五至十年一輪換,防止他們有根基作亂!隻有這樣,國家才不會分裂,才能長治久安。”


  黑山話,出乎所有人意外!大殿之內,立刻炸開鍋,王綰分封派紛紛指責黑山狼子野心,欺師滅祖等。李斯郡縣派則誇黑山剛直不阿,敢做敢當。


  兩派吵得不可開交時,秦王輕咳一聲,大殿立刻安靜下來。秦王鄭重地宣布道:“寡人宣布,永久廢除分封,全天下一律以郡縣治之。再言分封者以亂法抗命交廷尉府治罪!”


  散朝後,黑山拜見老師,正想道歉,孟夫子卻搶先說道:“你不用為朝中之事過意不去,為師不是迂腐之人。學生有比老師更深遠的見解是老師的榮幸!”


  分封製與郡縣製之爭,總算以李斯為首的法家勝了以王綰為首的儒家。李斯的威望與日俱爭,不久傳出丞相向秦王告老還鄉的傳聞,李斯即將代替丞相的呼聲越來越高。


  日子一天天過去,整個大秦帝國都在為十月初一“開國大典”忙碌,而黑山依舊是最輕閑的人。這天他飯後無聊,又到珠寶古玩街閑逛。由於他最近出手十分大方,收購了許多珠寶玉器、古董名劍,十分受商家們歡迎。今天店家們卻一反常態在一起議論紛紛:

  “知道嗎?秦王要將天下至寶九鼎熔了!”


  “是十幾年前呂相邦從洛陽運回來的九鼎嗎?”


  “這九鼎不是被周顯王沉於泗水嗎?我們大秦何來九鼎?”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我打聽明白了。這夏朝初,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收九州之兵鑄成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曆經夏、商、周,九鼎都成為國家至寶。周王室衰弱後,楚平王我秦武王都曾到洛陽周天子王城“問鼎”。周天子害怕諸侯們惦記這國之重器,給周王城帶來滅鼎之災,便命人偷偷藏了起來,對對稱將鼎沉於泗水。


  “十幾年前,呂相邦滅了周朝,問出九鼎的下落,由於當時山東各國都嚷嚷著要合縱攻秦,為周天子報仇。呂不韋隻好對外聲稱找不到九鼎,等到修好鹹陽到洛陽的馳道,才讓商隊偷偷運回鹹陽藏了起來。


  “現在大秦滅了六國,一統天下。秦馬上代周成了天下共主,丞相王綰就建議取出九鼎,陳列於鹹陽宮門,以示秦代周乃正統。而欽天監李未戌卻及力反對。說夏商周天下隻有九州,而大秦版圖已經遠遠超過九州,最少可以分成十二州,九鼎已經不適合做大秦的鎮國重器。建議秦王收天下之兵,和九鼎一起熔了,鑄成更加高大的十二金人做鎮國重器。這不,聽說已經任鄣邯將軍為少府,準備熔九鼎鑄金人呢!”


  黑山聽了,著實嚇了一跳,曆史上對九鼎的記載止於秦朝,難道九鼎真的毀於秦朝?若是真的如此,這將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損失。自己無論如何也要阻止熔化九鼎一事。


  黑山立刻回府,換上官服,匆匆來到宮準備進宮求見秦王。宮門口站滿了求見秦王的人,大部門是文官儒家的博士,從他們議論的話題得知,他們也是得知要熔九鼎鑄金人的消息,一起前來求見秦王,請求留下九鼎的!

  以黑山的爵位,是可以直接入宮的,宮門侍衛見黑山到來,立刻讓出一條道來。


  “黑山將軍請留步!”幾個博士認出黑山,便圍了過來,其中一個長須老者說道,“黑山將軍,您是駙馬,又是孟昭的弟子,也算是儒家的人。您見了秦王,一定要勸他留下九鼎,為華夏文明留下這天下至寶啊!”


  “請黑山將軍一定要勸勸秦王!”眾儒生博士紛紛附合道。


  黑山平時最看不貫這些迂腐的儒生,不過今天這些人為了九鼎在此集體請願,心中還是有點佩服這群讀書人的骨氣。便對大家揖手還禮道:“我進宮也是為了保住九鼎,大家還是先回去等消息吧!黑山定會盡力一勸!”說完便勁直入內。


  來到秦王的書房門口便聽到裏麵有許多人在九鼎爭論不休。一會兒,報事的太監便來領黑山入內。


  黑山見書房內,二十餘大臣丞相王綰和廷尉李斯為首分成兩派為護鼎和毀鼎之事爭論不休,意外的事老師孟昭也在。


  李斯說道:“去舊革新乃商君之法的精要。九鼎雖然是被譽為國之重器,卻是一直被譽為周朝重器。現在天下初定,鼓吹反秦複周的人士不再少數。熔了九鼎,重鑄十二大金人,詔告天下,周亡秦立,現在秦才是當今華夏正統。”


  王綰年齡大了,說話已經沒有李斯那麽利索了,他麵紅耳赤地說道:“不要老是提商君來說事!《商君書》我也爛熟於胸,書裏有七成抄襲李悝的《法經》,《法經》也有四成來自《周禮》。可見法家的先輩們都沒有全部否定《周禮》。可見變法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罷了!九鼎鑄成至今,已經守護華夏一千八百年了,是全天下一公認的文明見證。今天誰敢熔了九鼎,老夫就和他以死相拚!”


  “以死相拚!”


  “誓死護鼎!”


  以王綰為首的儒家文官們紛紛表態,個個義憤填膺、視死如歸。這樣錚錚鐵骨,讓黑山感歎,他們比起衝鋒陷陣的將士們毫不遜色。


  事情鬧到今天這個地步,秦王已經不想因九鼎之事把自己的老丞相逼死,隻是自己已經同意李未戌的上書,正不知該如何收場。見黑山來到,便說道:“老丞相不必如此!九鼎隻是前朝遺物罷了!餓了當不了糧,冷了做不了裳。寡人隻是因為當年先祖武王因舉鼎而暴亡,以為留之不祥罷了。黑山,你來說說,九鼎是留還是熔化了好?”


  黑山見秦王問自己,正合來意,但轉念一想,如果是直接和李斯等人對著幹,吵下去沒完沒了!思考片刻便說道:“丞相和廷尉說的都有道理。不如暫緩熔化九鼎,待收了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不夠時再熔不遲,如果夠了,再找個地方,把它們收藏起來,一來免得王上看到礙眼,二來可以對外稱已經妥善保護起來了,豈不兩全齊美!現在開國大典才是大事,如果為了九鼎之事誤了大典實在是不妥!”


  秦王聽了黑山的話,正好就坡下驢,說道:“好!九鼎之事就按黑山的建議暫時放在一邊。小高子,請出和氏璧!”


  李斯等人雖然沒有儒家以死相爭的勇氣,黑山的話聽著中肯,實際上是向著丞相。正想再爭辯幾句,聽到秦王要請出和氏璧,他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知道再糾纏下去就是和秦王過不去了,便示意大家別出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