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黃巾亂起
時光如梭,轉眼就到了光和七年(184年),也即是中平元年。
初春。
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征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麵派人在官府衙門牆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麵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中常侍封胥、徐奉,想要裏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門徒唐周向官府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靈帝大怒,下旨抓捕太平教徒,馬元義被抓後被車裂而死,官兵在都成洛陽大肆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官吏、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靈帝拜外戚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廣招鄉勇、訓練士兵、整點武器、武裝義軍與黃巾軍作戰。
皇甫嵩上諫解除黨錮,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以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
靈帝接納呂疆提案,於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而另一方麵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拜比中郎將、持節,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主要負責對付張角主力;皇甫嵩及朱儁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朱儁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裏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儁軍連軍。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於4月,右中郎將朱儁軍就被黃巾波才所敗而撤退,左中郎將皇甫嵩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防守,被波才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又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黃巾軍並未因漢室的動作而有敗退的跡象。
官軍討伐黃巾軍無功,各郡縣被黃巾軍攻破城池的消息如雪片一般飛入洛陽,靈帝大恐,不顧群臣反對,詔前將軍趙雲督帥邊軍入翼州討賊。
曼柏將軍府,趙雲召集麾下文武,商議入翼州討伐黃巾賊之事。
“聖上有旨,詔令我北疆邊軍入翼州討賊,大家都說說吧,誰去誰留?要派出多少兵力?誰來負責後勤補給等等,大家都發表自己的意見。”趙雲開宗明義,首先向大家介紹了靈帝的詔令,以及派兵等事宜,讓大家討論。
軍師郭嘉首先發言道:“啟稟主公,屬下認為,這次入翼州討賊,不宜兵力太多,騎兵一萬、步兵兩萬足矣。”
趙雲微笑看著郭嘉道:“哦?奉孝說說你的理由。”
“理由很多,其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主公近來風頭太勁,以致於朝廷內外,越來越多的世家大族子弟對主公報以排斥甚至是敵對態度,這可不是好事;其二,韜光養晦。正如之前主公所說: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現在的北疆邊軍應該做的是多挖地窖,多藏糧草,馬放南山,兵甲歸庫,藏其鋒銳,靜待時機可也;其三,主公討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主公眼下功勞已經足夠大了,正所謂功高震主,有的時候,功勞過大,並非好事也。所以,主公這次討賊,盡可能的隱忍,將功勞讓給盧中郎、皇甫中郎、朱中郎等支持主公的將領,如此既可以避免朝廷的猜忌,又可以幫助到支持主公的將領,可謂一舉兩得也;其四,借此機會,廣收降卒,以充實我邊疆人口。主公督領北疆,轄地廣袤無邊,可皆是地廣人稀之地,急需大量人口實邊,所以,主公此次討賊的重心,應該放在收攏降卒上,盡可能地多收降卒,遷移至我邊疆,正所謂:時不可失,失不再來也。”
“好!好!好!奉孝這四條理由已經足夠充分了,本將軍就采納了。文若,想必你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看法吧?”趙雲誇讚了郭嘉一番,不忘身邊還有一位“王佐之才”坐在那裏呢,於是便點名問道。
“啟稟主公,屬下同意奉孝大部分提議,隻是主公這次入翼州討賊,屬下有點不同的看法,屬下認為,軍功該要的必須要,既然主公的名聲已經足夠大了,再大一點也無所謂了。奉孝所說的功高震主,必須是建立在主公能隨時被替換的基礎之上才會成立,但,如今的北疆,在主公的主導之下,可說是政通人和,欣欣向榮,朝廷換上任何一位,都無法在北疆站穩腳跟也。所以,為了給北疆爭取更多更大的權利,主公還得多立軍功,使朝廷不賞不足以向天下交代。”荀彧果然不愧為“王佐之才”,他站在縱觀全局的高度看問題,視野又是另一番景象。
“主公,屬下也認同文若的分析,是嘉之前考慮不周,思路局限在這次討賊之戰上麵了,文若大才,所站的高度實非屬下等能及也。”郭嘉聽了荀彧之言,主動地站出來向趙雲坦蕩的進言道。
“好,好一出將相和的戲碼,本將軍今有諸位俊彥傾心相助,實乃雲之大幸也!”趙雲見荀郭二位並不以意見相左而爭執,反而是一團和氣地為整個北疆考慮,殊為難得,便大聲地讚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