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第430章 暗中部署
林楓與林梟暗中調兵遣將,專心應付博爾赤部落時,諸侯國會盟時間悄然接近,這時,李釗與趙柯變得特別活躍。
李釗暗中與柳文龍接觸,即使掩飾的很巧妙,奈何燕軍把守梁宮,任何人進出梁宮都有記錄,李釗舉動自然逃不過林楓眼界。
何況,林楓事先已經從張步口中了解有關柳文龍的計劃,所以,根本沒有把李釗這個盟主放在眼裡。
倒是趙柯這廝,突然之間變得異常活躍,讓林楓吃驚。既然北趙與博爾赤部落聯合,趙柯又變得極其活躍,不斷與諸侯國君王接觸,甚至不惜與宋國摒棄前嫌,親自拜訪林疏影。
卻唯獨沒有與自己接觸,林楓不猜也清楚趙柯意圖,還不是想穩住各諸侯國,對燕國用兵。
讓林楓覺得意外,趙柯竟沒有前來拜訪柳文龍,也沒有與梁國大臣接觸。
當前,他不清楚北趙究竟有多強大,特別北趙變法時,究竟改變了多少東西,敢與梁國對戰時,還敢與燕國開戰,若非趙柯眼高手低外,那麼,北趙肯定有所依仗。
猜不出趙柯除了聯合博爾赤外,林楓乾脆不再考慮這件事情,畢竟,不管柳文龍,還是他,都沒有想著讓趙柯活著離開睢陽城。
不過,睢陽城外,各諸侯國間,早已暗流涌動,趙柯越高調,越容易讓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趙柯高調簡直在作死。
梁宮內,柳文龍召集張步,郭淮兩位重臣在書房中,端坐在椅子上,柳文龍端著茶杯,卻心不在焉望向遠處,許久,柳文龍心中似乎有了決定,喝了口茶杯中已經冰涼的茶水,向張步道:「事情準備的怎樣了,有多少把握?」
張步,郭淮心中自然清楚柳文龍所說何事。自從張步提出刺殺趙柯,三人已經密謀部署許久,當前,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需一個合適事迹,就能可讓趙柯血濺三步,成為亡魂。
不久前,林文龍召集兩人進宮,顯然已經按耐不住,急於暗殺趙柯。
張步內心清楚,趙柯近期太過高調,讓柳文龍產生厭惡,畢竟,與趙柯春風得意的情形不同,柳文龍生死暫時還捏在林楓手裡,趙柯舉動,無疑擊穿了柳文龍心中逆鱗,有種被羞辱的感覺。
甚至連張步也覺得趙柯有點反客為主,簡直把自己當作盟主,把睢陽城當著邯鄲城了。
這時,張步上前,恭敬的道:「皇上,趙柯準備在會盟后,前往前線,犒勞李牧率領的虎賁軍,那時,似乎是刺殺趙柯的絕佳時機。」
聞言,郭淮忍不住道:「皇上,倘若急於趙柯一死,沒有機會,也可製造機會。」
梁國朝中,馮異叛降燕國,宇文泰身在前線,盧軒返回家族,而今朝中權力空缺,又正是用人之際,郭淮始終問鼎權力核心,成為梁國重臣。
刺殺趙柯,乃梁國核心機密,柳文龍卻毫不避諱讓他參與,無疑表明他有進階重臣的機會。
當前,柳文龍急於暗殺趙柯,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做文章,若事情成功了,博得柳文龍歡心,位極人臣自然不是夢想了。
林文龍注意力轉移到郭淮身上,問道:「郭淮,莫非你有主意?」
依照林文龍和張步謀划,刺殺趙柯,馬武軍團轉移襲擊燕國,與鄭國合謀抗擊陳宋,此三件事情,對梁國來說至關重要,有機會全部成功,北方大亂,梁國將有機會趁亂崛起,復興梁國稱王稱霸基業。
隨著會盟時間漸漸接近,此三件事,必須行動起來,以免夜長夢多,所有計劃前功盡棄。
察覺柳文龍有意,郭淮道:「皇上可借燕帝之名,邀請趙柯進宮,趁機行刺,事後可把事情全部推到燕帝身上,那時,北趙與燕國肯定掀起兵鋒,梁國也好渾水摸魚。」
不得不說,郭淮建議非常歹毒,一旦成功,肯定會引起北趙與燕國數年戰爭,兩國將徹底處於敵對狀態了。
反之,梁國不必繼續對付李牧軍團,撤回鞠文泰麾下三十萬人,將有機會再次馳騁各諸侯。
然而,不等柳文龍開口,張步急忙道:「皇上,郭大人計劃雖好,但斷然不能藉助燕帝名義,刺殺趙柯,當前,數十萬燕軍駐紮在梁國,倘若燕帝無緣無故被冤枉,未必不會懷疑到皇上頭上,依照燕帝性格,一怒之下,北趙軍隊未曾來臨,他有可能弒君,率軍蕩平梁國。」
張步可記得自己大腿的刀傷,行刺趙柯的事情,自己參與其中,完全有機會阻擋計劃時,若還讓燕國被冤枉,即使事先通知林梟,下一刻,也會被對方直接宰了。
所以,不管郭淮的計劃,究竟多厲害,他也堅決會否決,梁國利益與自己身家性命相比,他選擇後者。
何況,他阻擋郭淮計劃的理由,沒有半點瑕疵,相反還會讓柳文龍覺得自己為他著想,畢竟,梁宮內外,皆是燕國守衛,林楓被冤枉,肯定拿柳文龍泄氣。
柳文龍態度搖擺不定,郭淮計劃很完美,一石二鳥,既讓北趙大亂,又讓燕國陷入兵鋒中,然而,張步提醒也沒有錯,自己身價性命還攥在林楓手中,冒然在梁宮內行刺趙柯,又嫁禍對方,極有可能喪失身價性命。
倘若因為刺殺趙柯,把自己徹底陷入險境,那就沒有行刺趙柯的必要了。
柳文龍想了想,還是否定了郭淮建議,道:「郭淮,你的建議不錯,可不能不顧梁國安危,林楓手段狠辣,不可招惹他。」
郭淮沒有想到自己建議會被否定,然卻沒有失望,道:「皇上,既然暫時不想得罪燕帝,那麼,微臣以為可在進宮路上行刺趙柯,畢竟,水患之後,睢陽城治安混亂,在趙柯進宮路上行刺他,即使有人會懷疑到皇上,可沒有直接證據,北趙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