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第523章 轉折
林楓所言,字字珠璣,句句肺腑,沒有半點虛偽,皆由心而發。
聞言,張羽回頭望向林楓所指方向。
騎行的燕軍,背上大多被陶罐,即便連續行軍,神情中充滿疲倦,依舊很好的呵護背上陶罐。
張羽明白,陶罐內放著戰死沙場的燕軍骨灰。
這些人,與他們同時出征,卻把命留在他鄉。這些人,有些為保護同伴,有些為執行艱難任務,總之,許多人不該死,卻死了。
愕然想起戰場搏殺的場面,張羽內心情不自禁升起幾份悲涼之情。
常聽皇上言稱,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從前只覺得皇上意氣風發,有遠大抱負與理想,此刻,再回味起來,卻充滿悲情色彩。
很無奈,很抓狂,卻也清楚,要改變燕國健兒戰死他鄉的局面,唯有儘早統一諸侯國,結束戰爭。
抬頭仰望著天空,林楓長嘆口氣,道:「張羽,你率領麾下騎兵,迅速返回晉陽城,召集百姓,在城中交通便利之地,馬上建起祠堂,年關之前,必須完工。」
「皇上,這是?」張羽不解的道。
年關前,晉陽城氣候寒冷,不宜大興土木,何況,千里迢迢返回晉國,該是與家人團聚才對,卻把精力消耗在修建祠堂,卻是超出張羽預料之外。
「燕國子弟,骨灰歸國,需要隆重接待,我打算修建祠堂,存放燕國戰士骨灰,每年在固定時間內,舉行隆重祭拜儀式,告慰他們在天之靈,庇護燕國國富民強。」林楓回答很簡單,卻很清楚表達出心中想法。唯有提升軍人地位,燕國方能征戰四方。
這次返回晉陽城,非但要修建祠堂,而且要彌補參軍家庭,因為子弟戰死,給家庭所帶來的損失。
接著,林楓繼續道:「記住,不必擔心開銷的事情,錢糧有什麼需要,直接找戶部侍郎計窮。」
「是!」張羽答道。
張羽不曾想過林楓會產生這種想法,但他身為軍人,卻非常清楚,倘若林楓預想成功,軍人地位將在燕國迅速提升。
當前,燕軍所處位置距離晉陽城不遠,但百姓的熱情,讓林楓心中不舒服,希望儘早修建祠堂,舉行儀式,將為燕國戰死的將士英靈安放。
……
張羽花費兩日時間,率領麾下輕騎返回晉陽城。將部隊放在大營后,不曾返回府邸,直接前往師徒府中,準備著手部署。
即便探子事先把林楓回朝的事情早早通知,張羽歸朝時依舊超出司徒等人預料。
當張羽向司徒提出林楓的要求時,司徒沒有定點猶豫,便答應了張羽。
司徒目光卓越,聽聞張羽言語,就猜出林楓用意。
燕國連年征戰,雖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畢竟每年有許多士兵戰死沙場,給許多家庭造成悲劇。
即便朝堂花費巨資安撫這些百姓,依然難以彌補失去家人的虧欠。
當前燕國好不容易擁有今天的局面,未來數年,戰爭肯定不會間斷,肯定會有更多人戰死沙場。
那時,百姓多半會產生厭戰情緒,不利於招募新軍。
另外,燕軍來源極其複雜,倘若每戰下來都有大量死亡,或者,某場戰爭燕國落敗,勢必會導致軍心不穩。
而今,林楓提出修建祠堂,供奉戰士骨灰,不但令百姓尊重軍人,提升軍人在燕國地位,另外,更重要意義,能夠形成凝聚力。
這般看來,修建祠堂,既有林楓憐憫之心,也有極其濃厚的政治意義。
沒有與朝中太多大臣商議,司徒就開始令工部和戶部行動起來。
消息傳出,不但朝堂迅速行動起來,連百姓中也炸開了鍋。
許多人獲悉朝堂出資,招募百姓修建祠堂,供奉為燕國而戰,死在異國他鄉燕軍,一個個積極踴躍。
晉陽城內,多晉國舊人,燕國遷都時,晉陽城百姓沒有太多歡迎,那時,他們心中藏有滅國的仇恨。也沒有起來反抗,因為,他們懼怕燕軍部隊鎮壓。
然而,遷都之後,燕國朝堂很快頒布出一些列惠民措施,減稅,重新花費土地,頒布嚴密刑法,短短數月,晉陽城秩序徹底改變。
相同時間內,朝堂花費巨資,開始為百姓修建曾經被血刺焚毀的房屋,在東城修建騾馬市,吸引各諸侯國商人經商。
半年時間,昔日蕭條的晉陽城,隨著朝堂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百姓賦稅減輕,收益卻增加,商業發展有產生許多崗位,許多失去家園的百姓得到新的工作。
一天勞碌下來,有不少收益,這時,通常會約上三五好友,去酒館喝喝酒,或者給家裡置辦些東西,與北辰氏統治時期相比,現在他們自覺的彷彿生活在天堂中。
隨著時間,晉國舊人對晉國思念越來越少,逐漸開始融入新的生活中。
近期,隨著燕軍在外征戰,遠遠不斷財富運回晉陽城,南來北往的商人,言語之中,皆透露出對燕國子民的羨慕。
畢竟,北方諸侯國互相征伐,需要消耗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為保證戰爭持續進行,乃至取得勝利,各諸侯國朝堂開始逐漸徵稅。
因為戰爭,百姓收入迅速減少,甚至,連號稱北方最富足的國家,宋國也暗中向百姓徵稅,從而填補戰爭消耗。
唯有燕國,不斷攻城略地,不斷掠奪諸侯國財富,雖說手段不得人心,卻對燕國百姓極有好處。
燕國沒有增加百姓賦稅,更沒有窮兵黷武,相反,力爭保護百姓利益,甚至用搶奪來的財富,彌補貧瘠百姓。
一時間,燕國與北方諸侯相比,許多優勢逐漸展現出來。
身為晉國舊人,每每聽到各國商人對燕國讚賞,起初,不屑,漸漸的接受,到而今,他們對身為燕國人感到驕傲和榮幸。
今天,聽到朝堂準備修建祠堂,供奉戰死的士兵,他們長期來積攢的榮譽感,在這一刻全部爆發了。
或者說,許多人想明白了,不管生在什麼國家,身在什麼國家,唯有自身生活富裕,方能談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