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第552章 百思不得其解
春暖花開,冰雪解凍,寧武關上面厚厚冰層,隨著溫度升高,逐漸消融,露出殘破不堪的城牆。
為防止趙軍偷襲,百易生,趙俊兩人提防虎賁軍的同時,帶領士卒夜以繼日,在迅速修建城牆,力爭把寧武關打造鐵通似得。
這期間,趙軍主動進攻多次,可惜攻擊力度並不強大,被犬狼軍團擊敗后,就徹底按兵不動。
同時,邯鄲城西面發生百姓起義后,大量流民借道北上,由寧武關轉戰黑旗關,逃往燕國,亦嚴重影響趙軍作戰。
白易生與趙俊察覺到趙軍意象,百思不得其解,按照虎賁軍處境,隨時有可能遭遇糧食危機,攻陷寧武關,奪取燕軍籌備的糧草,才虎賁軍該做的事情。
為何半月時間,沒有任何舉動,相反,在大營外整日掛著休戰牌,且極少派出探子偵查燕軍在寧武關內舉動。
彷彿這場戰爭,勝敗與自身徹底無關似得。
但是,燕軍兩次派出犬狼軍團襲擊虎賁軍大營,卻遭遇對方拚命抗爭,準備趁著對方防備空虛時,突破對方防線,徹底攻陷虎賁軍大營,又不現實。
既不進攻,又不撤退,像顆釘子牢牢堅守在寧武關之外,虎賁軍舉動,徹底引起燕軍重視。
雙方拼耐力,拼糧餉,對峙死耗下去,只會徹底耗空趙國財力,況且,趙國根本沒有財力可言、
「李牧究竟在幹什麼,神秘兮兮的!」虎賁軍越沉穩,顯得越神秘,毫不知情的燕軍將領越暴躁,根本不清楚對方暗地裡籌備什麼陰謀詭計,天長日久,趙俊按耐不住了。
白易生內心同樣焦躁,但是有件事情他非常清楚,既然虎賁軍按兵不動,朝堂沒有傳來趙國獲得外援支持,燕軍探子又沒有發現虎賁軍異動。
表明虎賁軍處境沒有發生丁點變化,燕軍依舊處於絕對優勢,又何必心驚膽戰,把虎賁軍想的太複雜呢。
「不管李牧耍什麼花招,只需將寧武關修葺起來,虎賁軍不能攻破,他們甩什麼陰謀詭計也無濟於事。」白易生站在城牆,眺望宋軍大營,語氣淡淡的道。
這會兒,探子飛速跑上來,彙報道:「白將軍,趙將軍,皇上率軍抵達寧武關外。」
「有多遠?」趙俊急忙問道。
「距離關卡有百里,半日時間肯定抵達!」
白易生與趙軍不約而同鬆口氣,倘若林楓率領軍隊出現在寧武關下,關內探子沒有查明,兩人勢必引起皇上駁斥。
當然依照燕軍能力,也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不然,面對敵軍時,豈不是遭遇敵軍暗害。
派人繼續修建關卡,兩人準備進行接待,順便把半月來,虎賁軍舉動告知皇上。
下午,林楓率領數十萬軍隊風塵僕僕而來,半數駐紮進寧武關后,關內氣氛逐漸變得肅寧起來,主力軍團抵達,該是進行捕殺虎賁軍的時候了。
白易生兩人很快把虎賁軍半月來舉動告知林楓,畢竟,虎賁軍舉動太詭異,讓人難以捉摸,加之李牧乃當時名將,及其狡詐,他們不敢掉以輕心。
林楓獲悉寧武關一切安好,唯獨虎賁軍舉動異常,聽聞兩人敘述,聯想趙國發生變故,他也不清楚李牧葫蘆里裝著什麼葯。
但是,不管李牧心存什麼想法,既然大軍聚齊,該是再次南下,與李牧交戰的時候了。
翌日,在燕軍備戰時,寧武關南面虎賁軍派來探子,將書信從關外射進關內,守關士兵得到書信,迅速把書信交給白易生。
此刻,林楓與諸位將領在商討進攻虎賁軍大營的方法,白易生瀏覽過信件,面色變得不平靜起來,時有時無的笑容從嘴角悄悄浮現出來。
他終於清楚數日來,趙軍為何按兵不動,卻對燕軍嚴密防範,原來對方在等,等待皇上到來。
沒有猶豫,白易生把信件寄給林楓,嘴角生出掩飾不住的欣喜道:「皇上,進攻虎賁軍大營的事情,或許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了,請您看看這份趙軍探子送來的書信。」
林楓接過書信,詳細閱覽后,神情不可思議望向白易生,激動的道:「李牧派人送來的,投降,太出乎意料了!」
他不相信李牧會主動投降燕國,畢竟對方是名將,該有名將的節操才對!
然而,書信落款填寫著李牧二字,同時有帥印為證,絕對不可能作假。
他忍不住憧憬起來,倘若李牧當真投降燕國,燕國不但能得到李牧這般當世名將,還可吸收十餘萬虎賁軍,簡直一舉雙得。
李牧非但不會成為燕軍南下的絆腳石,相反有助燕軍南下,趙國北方,將沒有丁點力量組織燕軍攻城略地了,全部兼并趙國指日可待。
但是,他很快又平靜下來,只覺得事情中有貓膩!
趙國國力衰弱,軍中缺糧,裝備難以更換,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春暖花開,趙燕兩軍大戰,有李牧存在,虎賁軍未必會敗。
李牧為何會突然向燕軍倒戈,且很顯然對方不久前就向燕軍倒戈的意思,卻偏偏等到自己抵達寧武關,才將書信送來呢!
此事關乎燕軍能否順利南下,決不可輕視,林楓再次閱覽書信后,把書信寄給趙鴻儒,待其瀏覽之後,問道:「你們說說,李牧究竟什麼意思?他輕而易舉向燕軍投降,也太不在乎名將美譽了吧?」
不管外人怎麼想,他只覺得像李牧這般名將,即使趙國滅國,也會死戰到底,為國殉職,不該有丁點退縮才對,豈會堂而皇之,直言投降呢?
同樣猜不出李牧何意,白易生不解的道:「皇上,李牧此舉是不是在試探燕軍決戰的決心,不然,末將實在猜不出李牧為何投降。」
「皇上,是否與馬武之死有關,引起李牧忌憚?」趙鴻儒冷不丁的道。
根據血刺傳回的消息,馬武之死,在趙國引起軒然大波,昔日堂堂名將,被趙穆派人輕易刺殺,且不給出合理解釋,趙軍處境又及其糟糕,為尋求自保,李牧投降燕國,似乎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