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第307章 番外這是我相公9
龍葵年屆十三了,聰明如她可不會傻得去挨刀,再者,眼睜睜看著老爹改嫁了尉遲太傅,這紙誰知道包不包得住火?
就是二姐一日也沒了,娘無可奈何只能立她為儲君了,她也不會願意去當出氣筒。
所以,她聽從柳金蟾的建議,讓邊關的將士回復說她「已隨尉遲先生出關數日,說遊學西域,不知歸期」為名,拒絕了皇上的召回,隱名埋姓,當了個尉遲葵——
時不時隨尉遲性德到邊境各國遊盪學習當地的風俗禮儀,隨便接受變相洗腦,最近更幸福了,不小心收了一個西涼國的刁蠻公主親手編織的五彩小馬鞭,眼下被追得抱頭飛串——
不是不喜歡,而是熱情得太可怕,深受儒家影響的她,一時嚇得不輕。
龍葵召而不回,一月二月尚可,誰想皇上一等等了大半年,邊防還在說沒有龍葵的一點消息,龍葵那死孩子,也真就跟失蹤了一樣,對她這個生母沒有一點眷念,半點消息俱無,雖然說安危不愁,但那邊是北堂家的勢力……
皇上細細想來,當日柳金蟾不為龍葵爭太女之位,只要帶你龍葵走,想來,就是已經意料到了這一天……
可她心裡就是知道太女之死與北堂家絕對有關聯,但……她縱有雙拳四掌,沒了北堂儀在京中的北堂家早已四散到了邊塞,紛紛只做壁上觀——
錯,是一群吐著信子就等她示弱的蛇蠍。偏她眼下還不能明著來:兵符在北堂驕手上!
帶走龍葵為何?
自然是孩子好洗腦!
皇上恨得要罵自己怎麼就這麼糊塗,宮內就忽然說玉貴人身體抱恙,國師暗暗來說,是皇太女的魂來找玉貴人,說放不下玉堂春,要帶玉堂春去下面伺候她!
若是擱在過去,皇太女要什麼就都給了。
可皇上眼下,現在身邊就玉貴人這麼可人兒,知人懂人,還特別能粘人,不碰不知道,一碰才知道為何當年人說那柳金蟾為了這個外室,甚至擱著貌可傾城的北堂傲都不要,豁出命地巴著她啊——
尤物,真正的尤物,後宮佳麗三千合起來都不及他一個手指頭呢!
抱著能忘憂,摟緊點就盪魂似的喘,誰能不愛呢?
皇上捨不得!
「不是才送了三個美人去嗎?」皇上隨便叮囑國師,告訴皇太女,玉貴人如今怎麼說也是她小爹了,不要想了。
那玉堂春又是何時爬上龍榻的呢?
此話還得從皇太女遇害說起。
皇太女遇害,自然就要追溯她之前在哪些地兒呆過?
柳金蟾臨走讓玉堂春小心,如果發現不對,就如此這般說,玉堂春心裡立刻明白這是撇清關係,還想給他謀個出身的意思。
但她前腳才走,生怕柳金蟾是對玉堂春舊情不忘,所以特來私會的北堂傲,耳語玄靈子,讓玄靈子以柳金蟾的心腹名義,去告訴玉堂春,說不肯納他為妾的原因,是因為他命有貴媳,而且是當主宮男御的貴妃命。
一語說傻了玉堂春。
可說來也太巧了,玄靈子走沒兩天,立刻就有人來拿他。
他來不及想,就把柳金蟾教他的話,如此這般說了:不僅把他和柳金蟾不是妻妾的關係挑明了,還說他是某大人花了五萬兩,把他從柳金蟾手裡,買來送給皇太女的新寵,而且還拿出了皇太女(柳金蟾)要把他帶進東宮做庶妃的手諭,甚至蓋了太女印。
接著,他就被帶進了宮面聖。
這一聽面聖,已知道皇太女已經沒了的他,趕緊梳妝打扮好追封貴妃啊!
起初還以為大家說得是他要嫁太女,所以皇上問他啥,他含羞帶怯地將舊日太女曾對她做得那種事,移花接木地擱在現下里說,邊說邊神情顧盼,一臉的哀怨不止。
待到皇上問細了,他也就細著說,反正,他就是要皇上知道,皇太女是對他做過了,還做得次數相當多,癖好也難以啟齒。
皇上聽得渾身燥熱,轉過頭問身邊專門管太女的敬事房的內廷公公,此內廷公公當日隨太女去過江南,自然見過玉堂春,自然是趕緊點頭,並承認了,太女當年南下江南確實和玉堂春有過舊,後來回京仍舊戀戀不忘,幾次三番差人想把玉堂春從她的下家柳金蟾手裡買回——
也曾表示,只要能從柳金蟾手裡拿下玉堂春,願以白銀五萬的天價中的天價購回,甚至還可再獎勵白銀一萬……
所以……
之前入夏五月,太女命人從戶部打白條取走六萬,想來就是拿錢買這玉堂春了。
拿錢不當錢,素來是太女的手筆,皇上雖然皺眉,但……她也是大手大腳的,不是眼下國庫空虛,她也是甩甩手……
皇上後面沒理論什麼,只是看著玉堂春出神:六萬兩……帳內功夫,比北堂傲還強十倍不止……
北堂傲在他面前,都只能孤枕獨眠,暗自垂淚……
玉堂春也不懂這皇上盯著他看什麼意思,但……男人的直覺嘛,他抬眼,習慣性地煙波一個流轉,皇上就抬起了他的下頜……
然後的然後……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衣裳什麼的就一件件地往下落,最後……隨波逐流地橫呈在了龍榻上,承蒙聖澤,由浮萍變成了隨寵,一夜滿身疲憊地醒來,暈乎乎地又寵封了貴人,還有了隨侍——
接下來常伴君王側,見機行事,雖卑微如貴人,卻是六宮粉黛人人趨之若鶩的新寵。皇上愛他集美艷與柔媚於一身的豪邁無拘,他愛皇家來日數不盡的香火不斷。
玄靈子的話,就這麼鬼使神差的應驗了,而他落寞神傷了大半年,也就這麼榮登了高位——
世態亂得,玉堂春都覺得比戲里唱得還像戲!
美人是用來忘憂的,但儲君之位空懸,仍舊是皇上縱情酒色之餘,一塊難以擱下的心病。
最後玉堂春抹兩滴淚,追悼追悼哪個他過去不止一次罵做禽獸的皇太女,隨水推舟建言皇上聽皇太后的,無論龍葵回來不回來,先冊立為儲君,才是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