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第一隱太子> 第十三章 陽謀(中)

第十三章 陽謀(中)

  “必須有人衝出去!”


  李世民站了起來,語氣堅定地說道,一個一個看向殿內的武將!


  話音剛落,還未等其他人站出來,敬君弘就跪倒在地,鏗鏘有力地低喝。


  “臣願為秦王殺出一條血路!”


  “敬將軍……”


  其實李世民是不太想讓敬君弘衝殺的,畢竟現在殿內最強的猛將當屬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恭。


  要說衝殺的話,第一次敵人沒有防備是最容易的,如果第一次沒有成功,那後麵敵人有了準備,第二次的成功率肯定就降低了。


  所以麵對敬君弘的請纓,李世民有些猶豫了。


  不過還未等他反駁,長孫無忌就在一旁使了個眼色,此時對李世民來說,最信任的肯定就是這個追隨自己最久的第一謀士了,便瞬間改口,應了下來。


  “有敬將軍出馬,必定馬到功成!”


  李世民上前,雙手扶著敬君弘的肩膀,把他拉起來,其餘人也紛紛恭維兩句。


  “秦王放心,臣現在就帶著玄武門守衛衝殺出去,您等我好消息吧。”


  說完,敬君弘就一抱拳,仰首闊步出去召集兵馬,準備衝出包圍圈了。


  “輔機為何屬意敬君弘來衝鋒呢?敬君弘自歸降我朝之後,可沒有太多帶兵的經曆。”


  等敬君弘的背影消失在視野之後,李世民才皺著眉看向長孫無忌,似乎有些怪罪他不讓尉遲恭出馬。


  在李世民心裏,尉遲恭出馬,才是萬無一失之選,甚至比起敬君弘,其他幾名大將也都是衝鋒陷陣的好手,但為何自己的第一謀士會暗示自己讓敬君弘去呢。


  聽到李世民的話,長孫無忌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秦王啊,臣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經過玄武門外一戰,秦王府的精銳死的死,俘的俘,為了保護秦王衝入玄武門,他們都竭力死戰,能逃回皇宮的,十不存一。”


  “現在,皇宮內,我們能依靠的,隻有掌管太極宮門戶的玄武門守衛,而這支兵現在是敬君弘掌控的,隻有等他帶著一部分兵馬走了,剩下的才是我們能真正握在手裏的。”


  聽到長孫無忌的話,李世民一驚,整個人徒然站了起來。


  “輔機,你是不相信敬君弘!”


  長孫無忌淡淡地說道:“敬君弘此人絳州太平縣人,出身世宦。初仕隋朝,曆任幽州刺史、西京留守、內史侍郎,曾聯合刑部尚書衛玄、左翊衛將軍陰世師等名臣共同抵禦皇上。義寧年間,敬君弘望風歸降,皇上見他有功,授驃騎將軍,冊封黔昌縣侯,最後到了現在的位置。”


  講到這裏,長孫無忌的聲音慢慢放低。


  “秦王,敬君弘此人可是有前科在身,隻可共富貴,不可共患難啊。一旦形勢陷入焦局,難保此人不會另有想法……”


  “而現在,臣觀東宮那邊的手法,似乎沒有一鼓作氣拿下皇宮的意願,隻是不斷給我方施壓,這是不準備在短時間內結束對峙。”


  “這是另臣萬萬沒有想到的局麵。按常理說,我方控製了皇城,幾乎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該著急的應該是東宮。但今夜東宮方麵隻區區進攻了一次,就退到300步之外,隻保持了進攻的態勢,卻沒有實際的行動,真是奇怪,奇怪啊……”


  李世民聽到這裏,終於意識到不對,隻見他來回踱了兩步,聲音略顯煩躁:“你們誰知道東宮那邊到底是誰在運籌?”


  “王珪是太子麾下第一謀士,但我們已經利用楊文幹造反的機會,把他流放了,這肯定不是出自他的手筆。”


  (太子麾下的楊文幹造反,李世民將其討平,王珪便因此受到連累,被認為未對太子進行規勸,使得兄弟之間不和睦。最後被流放了,玄武門之變他並沒有在長安,現在李承道也沒把他召回。)

  “也不可能是羅藝。突厥犯邊,羅藝在北疆極具威名,因此父王派他鎮守涇州,對抗突厥。現在他坐鎮北疆,不可能趕得回來。”


  (羅藝乃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之子。其人凶暴狡黠,熟悉軍事。隋朝末年,屢立戰功,拜虎賁郎將,駐守涿郡,自領幽州總管。武德三年,奉表歸順大唐,賜予李姓,預屬宗室,封為燕郡王。協助消滅劉黑闥,遷左翊衛大將軍,出任天節軍統製、涇州刺史,結交隱太子李建成,乃李建成麾下第一戰將,一直慫恿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殺了李世民。)

  “到底是誰,是誰在運籌東宮!”


  李世民喃喃自語,走到議政殿外,看向玄武門外的方向。


  那裏,李承道似乎有了感應一般,同樣看向皇宮的方向,嘴角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


  威加宇內,六世紀整個地球最有權勢的男人——唐太宗!

  淩煙閣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

  你們麵對今日之局,又該怎麽破呢!


  與天鬥,其樂無窮!


  與地鬥,其樂無窮!


  與人皇鬥,更是其樂無窮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