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震驚萬分
隆隆的馬蹄聲,帶走了鬼方人所有的勇氣。傳統騎兵在麵對龍驤城騎兵軍團時,竟然顯得如此的無力。
鬼方人的重騎兵戰力絕倫卻速度緩慢,根本無法跟上輕騎兵作戰的節奏。
在龍驤城騎兵的弓箭下,還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就已經死傷慘重,失去了戰鬥力。
鬼方人的輕騎兵,雖然速度比較快,但在麵對義從軍團的騎兵陣時,他們鬆散的陣型根本無法對抗密集的騎兵陣。
在義從軍團的牆式衝鋒下,鬼方人的輕騎同樣步上了滅亡的道路。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原本擁有20000餘騎的鬼方騎兵軍團就這樣輕易的被龍驤軍擊潰了。
跟隨出戰的鬼方步兵,雖然在發現情況不妙時就立刻選擇了往城中退卻。
不過這時,龍驤城的回回炮又重新開始發威,這一次回回炮還用上了陸遠提供的高爆炸藥。
麵對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城中的鬼方人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圍城半個月之後,在得到了嬴武和陸遠不傷害他們性命的保證後,術赤下令打開了城門。
70000名鬼方軍人,在龍驤城的巨大壓力下,丟下了手中的武器,正式向龍驤軍投降。
術赤在下令開城投降後,感覺渾身的力量都被抽空了。
他慢慢做座椅上爬了起來,院子中來回走了四五圈之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術赤之死仿佛也預示著殘暴的鬼方帝國的命運。
當武定城軍團覆滅的消息傳到鬼方王庭時,鬼方王貼目氣的跌坐在地。
他高呼了三聲“術赤,你還我的軍團……”隨後一口老血噴出,鬼方王在眾人驚駭的目光中暈了過去。
與此相反,受到武定城大捷的鼓舞,被鬼方征服的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
戰火迅速蔓延到了所有鬼方占領的地區,甚至鬼方人本土同樣出現了大規模的奴隸起義。
在各地亂成一團之時,龍驤城與武定城反而變得最為平靜。
嬴武在獲得勝利後,並沒有驕傲自大,反而更是對陸遠言聽計從。
在陸遠的建議下,嬴武宣布廢除了地下世界一直以來的奴隸製。
嬴武的做法雖然遭到了一些貴族的反對,但卻獲得了更多的貴族,還有人口占據絕對數量的平民的支持。
經過三個月的整備,嬴武終於消化了武定一戰的果實。
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帶領虞國反擊鬼方,嬴武在武定城繼位成
了新的虞國國王。
在繼位典禮結束後,嬴武就直接帶領著大軍,發起了對鬼方人的反擊。
此時嬴武控製著武定,龍驤兩座大城,控製區的人口超過了400萬,長備軍團的數量更是突破了20萬。
嬴武率領的大軍,在三河口再次擊敗了鬼方人後,距離虞國王城——朝歌就隻有不到100裏了。
聽聞三河口鬼方軍團再次大敗之後,鬼方王再也坐不住了。
為了擊敗嬴武率領的大軍,鬼方王再次發布了召集令。
隨後不等軍隊全部集齊,鬼方王就帶著自己的近衛軍,先行往朝歌出發。
半個月之後,嬴武率領的20萬大軍與鬼方王率領的28萬大軍在朝歌城外的原野上相遇了。
因為鬼方人在攻陷朝歌城時,就摧毀了朝歌城,所以這一次雙方都沒有城池可以依托。
接下來的這一戰,將是一場規模宏達的野戰。此時整個地下世界再次把目光投下了朝歌,這個狹小又偉大的地方。
朝歌城這一戰,是地下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大決戰,這一站也將決定地下世界的命運。
如果鬼方王獲勝,整個地下世界就再也沒有能夠阻止鬼方人的勢力。
同樣的,如果是虞國一方勝利,那麽虞國重新崛起的勢頭也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
麵對這一場曠世之戰,雙方都非常謹慎,在對峙了整整一個月後,國力更弱一些的虞國一方主動發起了進攻。
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虞國這邊軍隊數量雖然處於劣勢但裝備卻更先進。
與此相反,數量占據優勢的鬼方人,卻在裝備上落了下風。但整體來說雙方還是可以算是勢均力敵。
戰鬥從爆發的那一刻起就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雙方都想發揮出自己的強項,一舉擊潰對手。第一天的戰鬥一直到黑夜降臨,才結束。
與地表世界不同,因為地下世界沒有月亮,所以地下世界的夜晚是漆黑一片的,根本無法作戰。
士兵們休息了一晚之後,第二天天一亮,雙方再次陷入了苦戰之中。
這一場戰役一共持續了整整兩個月才落下帷幕,最終獲得勝利的自然是由有陸遠支持的虞國軍隊。
獲得勝利後的嬴武並沒有失言,他在勝利後的第二天就把承諾給陸遠的東西,帶到了陸遠麵前。
“這是什麽?”陸遠好奇的問道。
嬴武帶過來的是一個環形的玉器,玉
器上麵刻著有九個鼎的圖案。
“你說這個是九鼎?”陸遠震驚的望著嬴武。
作為一名諸夏人,陸遠對於九鼎自然不會陌生,關於九鼎的各種故事,陸遠也是耳熟能詳。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根據諸夏的史料記載,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後來的曆代帝王同樣非常看重九鼎的象征與意義,也曾經屢次重鑄九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武則天、宋徽宗了。
至於九鼎的來曆,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
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嚐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商代時,對表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也曾有過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征,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墨子·耕注》: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史記》記載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也將九鼎遷移到了此地。
周武王滅商後,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曾經公開展示過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也遷至洛一邑,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史記》紀載:“成在豐,使召公複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複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於洛邑“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因為這件事諸夏還有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成語,那就是“問鼎中原”!
秦惠王時,張儀製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國、齊國亦希望爭奪寶鼎。
周赧王周旋於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令其相互製約,這才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國攻占韓國重鎮宜陽。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以窺周室。
周赧王遣
使郊迎,周赧王遣使郊迎直接入太廟明堂中欲窺九鼎。秦武王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讚歎不已。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歎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鹹陽。”守鼎的官吏說:“此武王定鼎於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
秦武王盡平生之力,將鼎抬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聲,將脛骨壓斷。
因為舉鼎受傷過重,秦武王竟然就這樣死在了洛邑,隨著武王的死去,秦國也發生了一係列的政變,導致諸夏統一的時間向後推遲了不少時間。
有史料記載,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鹹陽。但是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竟然不知下落。
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正是因為對此事的疑惑,所以也有不少史學家認為,九鼎並非是九個,而是隻有一個,因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簡稱九鼎。
眼前嬴武拿著一個玉壁竟然說這玩意就是“九鼎”,這完全打破了陸遠對九鼎的認知。
陸遠忍不住再次詢問道,“這個真的是九鼎?”
嬴武肯定的點了點頭,“當然,這個才是真正的九鼎,大商滅亡前昔,神王為了避免九鼎落入卑鄙的周人手中,所以命我嬴氏先祖帶著九鼎離開了朝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