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開局李世民流落荒島> 第三十三章 李世民的帝王權術

第三十三章 李世民的帝王權術

  李承乾咬了咬牙,隻好伸手牽著李泰的小手跟著。


  李泰也不哭了。


  一邊抽噎,一邊用他那小眼睛瞪著江楓。


  等到江楓一轉身,又立馬變成可憐兮兮的樣子。


  “你們兩人可識字?”


  江楓走到書房之後,轉身對李承乾和李泰問道。


  “容稟國師,孤,孤識得,青雀,青雀有一些字識不得,他還小,才識字的。”


  江楓點點頭,打量了一下這個書房,非常大。


  書架上,也擺了一些書籍。


  “不錯,你們這個年齡能夠識字也已經非常不錯了,今日,我就教你們一片文賦,你們好好背誦,五天之後,我檢查,誰要是背不下來,會挨板子喲。”


  李承乾臉色立馬變了,多少有一點兒驚恐。


  又要背誦文賦?!

  在以前的學堂上,他不知道背誦了多少的文賦,每一次,都背不全。


  實在是那些文賦,聽起來就容易讓人昏昏欲睡。


  讀起來,更是拗口不已。


  對於他這樣的七歲孩童來說,簡直就是天書一般。


  李泰也停止了抽噎,知道自己躲不過去了,隻好苦著臉,又要挨板子了。


  江楓直接用係統兌換了大唐時期的文字書寫等技能,然後還有一個三字經。


  對於三字經,他可沒有其他人一般,穿越了還能記得清清楚楚。


  頂多也就是前麵一點兒。


  不過,他現在有著一個超級係統,直接兌換就可以了。


  走到案桌前,發現這桌子也算是為他量身定做,直接提筆,寫下了三字經。


  一共差不多有著好幾百字。


  其中一些內容,自然要刪除,最起碼,大唐武德之後的內容都不太符合。


  刪繁就簡之後,一片幾百字三字經算是成型了。


  “你們兩個來看看,一會兒,你們負責把這一片文賦,抄寫下來,不懂可以問我。


  至於裏麵的內容,等你們抄寫好了之後,我來為你們講解。”


  管家立馬讓人拿出兩副文房四寶,然後把江楓的三字經給裝裱起來。


  速度非常之快。


  ……


  經過江楓的隨口提起的建議,什麽製作一個五年謀劃,瞬間打動了李世民。


  在國師府匆匆回到了皇城內,就開始討論。


  “昔年,秦皇一統六國,才有了中原王朝之說,然而,天下之大勢卻又是分分合合。


  朕自晉陽起兵以來,就一直以救萬民於水火為己任,替天行道、萬世之業。


  然,如何能夠建立萬世之業,如何能夠讓大唐強盛起來,成為中原之最強,也是朕,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國師曾言,說不如做,又言,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得、慢不得。


  朕問政於國師,國師言,可製定一個五年謀劃,第一年如何,第二年如何,第五年如何。


  五年時間,大唐能夠如何,百姓能夠如何。


  五年時間,我等是否完成了當初的謀劃,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如此,下一個五年,就可以有所借鑒,也可行穩致遠。


  眾位愛卿,你等,可有何想法?”


  這一路上,每個人都在想,大唐果真要是製定一個五年謀劃,那自己要如何從中受益。


  當然,真正為大唐、為百姓謀劃的大臣,也不是沒有。


  第一個就是長孫無忌。


  他現在正在負責冬耕,種植土豆。


  一千多斤的土豆,全部都要種植在關中最為肥沃的土地之中,並且,派遣了將士們值守。


  裏麵可是關乎大唐未來,損失一個種子,對於大唐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陛下,臣以為,這第一年,可以在關中種下三樣神物,來年收成之後,便可分兒種植,五年時間,必要讓大唐的百姓,都可以吃上高產神物。”


  李二陛下點頭,說道:“此乃一計,輔機,你可寫上一個章程出來。”


  “喏!”


  長孫無忌提了一個建議之後,回到了原位。


  其他人看了看,都想要上前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知道,站在他們前麵的大臣沒有說,也就輪不到他們。


  第二位便是房玄齡。


  “陛下,高產神物乃是大唐重中之重,乃是關乎萬民之生計,也是國之大事,臣以為,此謀劃,應該是一等大事。


  凡獻策諫言者,都不得違抗高產神物的種植,更不可阻止高產神物的分而種植。”


  李二陛下點頭,回道:“可!”


  這一下子,讓不少心中想要指染高產神物的世家還有一些勳貴,頓時沒了想法。


  以李二陛下如此堅定的態度,他們想要提出把神物運送一部分去江南種植,怕是不可能了。


  江南乃是魚米之鄉,土地肥沃,肯定是適合高產神物。


  關鍵是,這朝堂之上,可是有著不少祖籍在江南的大臣,他們早已經成了一個團體。


  除此之外,自然還有清河崔家等這些大家族,以及魯地的官員們。


  作為聖人之鄉,高產神物應該歸屬於他們才是。


  隻要是能夠種植這些高產神物,他們就有了吃不完的糧食,賣出去的話,定然可以獲得一個很高的收益。


  關鍵是,有了糧食,他們就可以擁有更多的人。


  李世民經過房玄齡的提醒,自然明白過來,本來他也知道高產神物的重要性。


  這才讓長孫無忌來全權處置。


  因為,在這些大臣之中,也隻有長孫無忌和他的利益相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畢竟長孫無忌算是外戚。


  “陛下,臣以為,既然要遵從大唐律法,那此事就應該是第二等之大事。


  國無法不可信,既然要有法度,此事應當為二等,修改律法,然後以大唐律法行事,也是重中之重。”


  魏征看重的便是大唐律法,有了律法,也就相當於是有了一個遊戲製度。


  在這個製度之內,他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臣附議。”杜如晦上前說道,他在荒島上,可是聽到了江楓說的那麽多的曆史故事。


  知道一個法度的重要性,更想要編撰出來像是永樂大典那樣的傳世書籍。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王圭卻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大唐如今百廢待興,大唐如果重法度,會不會適得其反?


  百姓本就苦不堪言,如今最為關鍵的乃是休養生息,種植高產農物,讓大唐百姓不在餓肚子,吃得飽,穿得暖,才是一等大事。


  如今寒冬來臨,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因為天寒地凍、居無定所、沒有糧食而凍死或者是餓死。


  安撫百姓,穩定民心,才是一等大事。”


  見到王圭站出來了,崔家的人也站出來了,還有一些官員,也同樣站出來。


  不到一會兒,武將們也站出來了。


  程咬金大聲嚷嚷道:“陛下,臣覺得,我們可以招兵練兵,給臣三年的時間,必定滅了突厥!”


  尉遲敬德也是跟著一起嚷嚷。


  一下子,本來還有序的朝堂,變成了一個菜市場。


  好好兒的一個五年謀劃,變成了各自及謀利益的手段,各自都有說辭,卻也都合理。


  似乎,這一點兒,有一些行不通。


  但是李二陛下是何人,他的心中,早已經有了一個不太成熟的成熟想法。


  道理不辨不明。


  他想要看一看,這個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是可用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