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眾愛卿、廢了錦衣衛和東廠吧
誰都聽得出來。
萬歲爺這是對皇親國戚和貴勳之臣產生了不滿。
上一次。
外戚和貴勳之間的做法,的確是有一些太讓人寒心了。
他們這些大臣都有一些看不下去。
但是外戚和貴勳之間和他們而言,都是各自的體係,平日裏也都有一些聯係。
關鍵是,當初乃是溫體仁、周延儒、王永光等人得聖眷。
而這些人和外戚以及貴勳之間的關係,那是不明不楚,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自然沒有人敢冒著位極人臣的王永光等大臣聯合起來彈劾的風險,以及被聽信了這些臣子謠言的結局,去做那等事情。
所以對於外戚和貴勳叫苦叫冤,拿不出錢財這種情況,他們是心中清楚,麵子上自然還是要過得去。
而現在。
萬歲爺似乎是因為一趟陝西之行而改變了看法啊!
隻是不知道萬歲爺會怎麽做。
“萬歲爺息怒!”範景文站出來躬身施禮道。
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的人是範景文,此人乃是國師推薦的人。
忠心和能力都是有的。
“你讓朕如何息怒?”崇禎皇帝沉聲問道。
大有一種,範景文說的不好,他就要直接治罪。
範景文並不怵,平靜地說道:“萬歲爺,此事應該另當別論,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一乃是因為我朝現在富商和豪族比較多,朝廷讓其捐錢。
這就相當於是讓他們把拿到手的錢財,白白送出來,這對於他們來說,自然不願意。
其二則是因為朝廷未能給一個具體數目,一旦真的開始捐錢,對於有一些人來說,到底捐贈多少,萬歲爺才能滿意?
一旦真的捐錢了,卻讓朝廷覺得他們有很多錢財,從而不斷地索取。
又該如何?”
崇禎皇帝點點頭,到底是國師推薦的人。
“那如今三關之地餉銀吃緊,國庫也是空虛,眾位愛卿覺得,他們捐贈多少合適?”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範景文也在思索,然後便想要說出一個數目來。
那些個大臣其實也在等著範景文給出一個數據,這樣一來,這件事情也能夠解決。
而這個黑鍋也能夠被範景文背上。
這對於有一些大臣來說,簡直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然而,有人卻先一步阻止了範景文的話。
隻見江楓站起來,微微躬身說道:“萬歲爺,臣有一言。”
崇禎皇帝連忙說道:“準奏!”
江楓說道:“捐贈之事本來其實是一件善事,應當采取自願的方法。
一旦規定了一個數目,到時候所有的捐贈都變成一種數字,變成了一個形勢。
並不利於善行善舉,讓人變成了一個無情的捐贈者。”
崇禎皇帝稱讚道:“國師所言不錯,捐贈之事的確不好規定一個數目,也不好強求。
但是現在很多貴勳和外戚本有錢財卻不願意救天下,該如何是好?”
江楓回道:“萬歲爺可以在城內一處設立功德碑,所有捐贈了的外戚、貴勳等人,不管多少,都可以把他們的名字刻錄在功德碑上麵。
以此來讓所有人看到,這些人所做出來的善舉善行。
其次便是給與一定的爵位,光榮之家、善人之家、愛國之家、大明勳章等。
凡是得到了這些稱號和爵位的家族,可以免去一定的賦稅,還能讓其後輩擁有一個進士的身份等。
以此來作為這些人對於善行善舉的匯報,也算是萬歲爺對於他們為國出錢的獎勵。”
至於捐得越多,獲得的好處越大,這種話自然是私下裏說最好。
在這明麵上,說出去之後,也就不稀罕了,也不會是崇禎皇帝自己的考量。
韓癀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江楓的建言。
相比較規定一個數目,直接強求那些外戚和貴勳以及天下富商,這種給與一定的獎勵明顯要好多了。
僅僅是一個免去一些賦稅,就能夠吸引很多富商。
“國師之諫言當真是利國利民之策,臣以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然後那些百官們也反應過來了,連忙開始迎合起來。
崇禎皇帝這才拍板,說道:“如此甚好!那便按照國師所言,於城外尋一處,建立功德碑,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些善行善舉之人的姓名!”
“萬歲爺聖明!”
見到這件事情總算是有一個定性了。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是在是擔心萬歲爺在陝西抄家抄的歡樂,回到京師之後,還要繼續抄家。
而崇禎皇帝又處理了一些事情之後,早朝才散。
“韓卿、孫卿、範卿……,朕有一事想要和爾等商議一下,如今這大明之形勢非常嚴重,內憂外患之下,大明的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而地方上的官員卻倒行逆施,貪、汙、腐、敗之事屢禁不絕,錦衣衛和東廠本應監察百官,卻成為了一個閑職。
朝廷花費這麽多的俸祿養著他們,而他們卻不做事,朕意欲廢了錦衣衛和東廠。
爾等以為如何?”
韓癀等人再一次吃驚,這心髒差不多都要跳出來了。
“這……。”
沒有人敢說什麽。
廢了錦衣衛和東廠,他們這些官員自然是拍手稱好。
但是韓癀等人卻也是精明的人,明白廢了錦衣衛和東廠,萬歲爺肯定會有另外的辦法監察百官。
這也很有可能是那位大明國師的意思。
一時間,每人敢說話。
崇禎皇帝似乎也預料到了,便繼續說道:“朕很想要中興大明,想要讓大明的百姓都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蒙元無道,欺壓中原漢民久已,太祖起於微末,為的就是讓中原漢民站起來。
而如今,韃子強勢,大明內又是這般這個樣子。
朕也無法啊!
這一次陝西之行,當真是讓朕看明白了,也看清楚了。
錦衣衛和東廠來監督百官,很容易太過強硬,引起官員的反感。
但是要一味兒軟弱,也就變成了現在這般樣子。”
韓癀躬身道:“萬歲爺,可是有了好法子?”
崇禎皇帝點頭說道:“實不相瞞,此法也是國師在陝西之時的建言,朕以為非常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