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萬歲爺、你可以養匪自重
當第一版的大明時代周刊出現在了大明各個行省大都的時候,那種轟動可想而知。
特別是江南之地以及西北之地這些個偏遠的地方。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
這些地方距離紫禁城實在是太遠了,以至於養成了地方上自治的情況。
消息不流通,再加上輿論都是掌握在那些個地方鄉賢以及地方大儒的手中。
他們說什麽,老百姓就會聽什麽。
隻有當大明時代周刊這個官方報道出現,天下人才明白過來。
原來大明天子還做了這麽多的事情。
特別是崇禎皇帝的大義滅親,算的上是眼下最為火爆的一個頭、條了。
稱讚的大聲稱讚。
覺得不孝的,也隻是私下裏小聲吐槽。
但是總體上來說,第一版的大明時代周刊,讓大明的天下人都了解了一些大明天子這一年來所做的事情。
江楓看著第一版的大明時代周刊就相當了當初貞觀時候,第一次看到的大唐時代周刊一樣。
那時候的第一版和現在的第一版,是何等相似。
然而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國師,這第一版的大明時代周刊,如何?”崇禎皇帝心中也沒有譜。
其實他已經覺得非常好了。
這樣的文賦,肯定能夠讓大明的天下人都能夠明白,他為這個大明付出了多少心血。
江楓放下大明時代周刊,緩緩地說道:“現如今也不過是第一版,雖然無什麽大的瑕疵,但是這樣的文賦多了,也就顯得有一些太假了。
多用一些真實的數據,用一些真是的列子,又或者是以小見大,這樣才能凸顯時代周刊的真實以及感人心脾。
而不是用這些比較假大空的文賦來裝飾這個本來已經是風雨飄搖的大明。”
崇禎皇帝聽得出來,江楓對於現在的這一版大明時代周刊並不是很滿意。
但是卻也沒有要求直接撤回的意思。
也就是勉強通過了。
“多謝國師指點,我以後會提點一番範卿。”崇禎皇帝連忙說道。
然後又拿出一本奏折,對江楓說道:“這乃是內閣首輔韓癀的奏折,內閣大學士經過了商議,認為現在的大明需要開啟海商,效仿當年的成祖大帝。”
說白了。
內閣見到曹化淳和鄭芝龍聯合起來了,就眼紅海貿的那些收入了。
巨大的利益,自然是崔人心的。
崇禎皇帝或許已經意識到了這內閣之臣的心思,可是麵對巨大的利益,他也心動了。
江楓沒有看奏折,而是對崇禎皇帝問道:“你覺得現在的大明如何?”
崇禎皇帝剛想要說已經算得上是四海升平了。
卻不想,這就收到了來自於王承恩送上來的一封戰報。
上麵寫著,河南滎陽出現了叛軍,由李自成、王大梁等人聚於滎陽,宣布紛紛自立,形成了八大王。
這八大王打著不納糧、分土地、殺貪官、搶富商等口號,迅速召集了不少百姓。
然後兵分四路,一路從西進,去了陝西之地。
還有一路去了漢中之地。
一路東進,去了江浙之地。
而四路之中,聲勢浩大的乃是自稱闖王的李自成大軍。
此人乃是當年在陝西被官兵絞殺的闖王高迎祥的侄子,在陝西作戰的時候,直接逃走。
後來混跡到了河南之地,聯合了當地的一些山匪還有一些被壓迫的百姓,搶了縣城,然後匯集了從陝西之地逃出來的叛軍,形成了八大王之叛軍。
當崇禎皇帝看完這個消息的時候。
神色陰沉的可怕。
“怎麽會如此?”
崇禎皇帝立即把戰報交給了江楓,然後對王承恩吩咐道:“立即召見首輔大臣、六部之尚書前去禦書房!”
王承恩躬身施禮道:“是!”
等到王承恩走了之後,崇禎皇帝蹙著眉頭,對江楓問道:“這些叛軍在陝西之時就被消滅了,如今陝西之地在洪承疇的治理之下,已經沒有了這些個叛軍。
沒有想到,他們竟然跑到了河南之地,在那裏繼續為禍一方,我需不需要再一次禦駕親征?”
自從上一次禦駕親征了之後,崇禎皇帝對於禦駕親征就顯得特別的期待。
似乎是喜歡上了那種上馬安天下的政績。
而不是坐在禦書房裏麵,每天處理著數不清楚的奏折,大大小小的瑣事,都需要他來批閱蓋章。
江楓看了一眼戰報。
他其實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陝西之地的叛亂已經平息了。
三邊之地也被清理了一番。
可是以現在大明的這種力度,完全就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李自成、張獻忠這些個匪首沒有被滅。
他們就會再一次拉起山頭來。
因為習慣了土匪的生活,根本就不願意本分地去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了。
而且很多人已經因為叛軍的身份,再加上殺了官員、身上背著命案,所以不得不東躲西藏,又或者是投靠叛軍和山匪。
李自成野心大,能力也比較強,是一個天生的王者。
這樣的人,不可能因為一個陝西之地的平定,就放棄了舉起大旗。
“其實,這種事情的出現,對於你而言,對於這個大明而言,是一件好事兒。”
如果真要是除去這些人。
江楓早就動手了,直接利用錦衣衛或者是東廠,讓他們發揮最後的餘熱。
又或者是直接告訴崇禎皇帝,讓他下令殺了這些匪徒,完全可行。
然而大明現在的情況,真的是需要李自成他們這些叛軍。
崇禎皇帝不解,疑惑道:“國師為何要這樣說?”
“大明的根已經爛了,你看到的是大明的表麵,陝西之行,是因為有著你這個大明天子。
也因為陝西之地已經經曆了匪禍,貪官還有富商豪紳等等很多都被殺了。
也就是說,大明的一些蛀蟲已經被清除了不少。
洪承疇平定陝西之亂,然後休養生息也就變得十分容易了。
你可以接著這一次的叛軍之亂,對大明來場徹徹底底的改革,清除大明天下各地的蛀蟲。
給大明的百姓一個生存的空間,一個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