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超級能源強國>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

  中船的總經理孫道孚聽著蘇城的話,來了興趣,問道:「你說現代重工的生產速度比我們快,能快多少?」 

  孫道孚的行政級別是省部級,和中石油和鐵道部的老總一模一樣。他要是再年輕一點,轉頭換到某個省做個省長都是有可能的。 

  蘇城回憶了一下讀書時看過的信息,沉吟著道:「如果是一艘船兩艘船,大概不會有太明顯的區別。但是,如果是十艘二十艘船的話,平均每艘船的建造時間壓縮在9天內,想來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到3年前後,中國開始發力船舶工業的時候,韓國的船舶平均建造速度已經逼近6天,也就是2個月內了。巨型總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的應用,讓他們的最快速度接近1個月,這在9年代初的中國,可以說是難以想象的。 

  其實,9天的時間,也是中船重工的領導們,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有這麼快?」長臉段鼻的中船總工麥文貴重複了一遍。 

  論學術地位,麥文貴比李滄要高過兩個頭。他就是國內培養的尖端船舶人才,又在改革開放初期東渡ri,學了5年之久,回來后迅速做到了中船總工的位置上。麥文貴的奮鬥史,差不多是中國學界最順暢的奮鬥史了,這也得益於他的十足的鬥志。 

  國內的工業企業,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得有鬥志,否則就會在無數的難題里敗下陣來。現在,麥文貴明顯不太喜歡蘇城未戰先言敗的說法,語氣雖然稱不上是質疑,但也含著濃濃的懷疑。 

  這也是他對韓國不熟悉。中韓建交以前,國人對南朝鮮的印象,差不多就停留在抗美援朝階段。南朝鮮有什麼東西,技術和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那是只有高層和外交官員們關心的事。 

  麥文貴也是不清楚狀況,才用疑問句。 

  蘇城輕輕的啜了一口酒,用敘述的口吻道:「大家都知道,分段製造工藝能夠將一艘船分成大小不同的幾十個乃至上百個部件。這樣一來,在生產相同或相似船型的時候,船廠只要設立數量眾多的車間,就可以大量生產相同的分段了。所以,生產的船隻越多。自然生產速度越快。這方面,韓國人已經比我們前了5年時間,說不定已經積累出了數量不少的分段,能夠直接使用。」 

  一些常用的分段是可以前製造的,就像是工廠生產普通的工業品一樣。分段製造工藝,就是將船舶製造工廠化了。 

  目前只有大華船業才在使用的巨型總段製造工藝,則是把船舶製造全球化了。 

  蘇城這麼一說,麥文貴就陷入了思考。一會兒接著問:「連接分段,會不會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上百個分段,要嚴絲合縫的焊接。不容易吧。」 

  他看來是了解過分段造船法了,只是對具體的生產過程不很清楚罷了。 

  蘇城點點頭道:「計算機輔助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能應用激光測距的技術。準確率還能大大高,國內的一些遙感院,就有相關的技術儲備。韓國大概是直接買來的,所以速度比以前只快不慢。」 

  「那大華呢?」孫道孚問了出來。 

  蘇城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緩緩道:「大華一向很注意計算機技術,尤其是工程軟體,所以。我們已經有成套的計算機輔助的軟硬體設備了。」 

  大華在這方面,遠遠的走在國內企業的前面。這與蘇城的個人經驗有關。 

  早在兩年前,當國內企業還在討論計算機有什麼用的時候。大華實業就已經建立了電子化採購平台,用於海上鑽井平台等高端產品的採購和製造。應鏈等項目的長期需求,也使得大華內部的it部門迅速成長起來,不光負責維護企業內的絡,而且研發新的工業軟體和技術。 

  於蘇城很早就向周老做過展示,藉此獲得了一些部門的支持,在爭取資源方面,頗有優勢。到93年元旦,經過4次招聘的大華實業,已經聘用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這也得益於人才雙向選擇的制度。 

  孫道孚有點驚訝,緩緩點頭,轉瞬笑了出來:「這麼說來,與大華船業的合作,我們選對了。」 

  「合作永遠是有利的。中船重工若是對分段造船法有興趣,我們完全可以合作研究。」蘇城沒平地造船法,而是用分段造船法,擋住他們的其他要求。 

  作一種成熟技術,分段造船法的擴散速度是非常快的。7年代的時候,它還是一些船廠的核心技術,到了年代,南朝鮮開始發力船舶工業的時候,分段造船法已經是比較平常的高技術了,隨著韓國獲得的技術越來越多,ri和歐美國家的船廠,對這種技術的保密xing就越來越弱。1992年的中國,也許只在專業期刊上討論這種技術,順道進行一些實驗和驗證,但再過兩年,至多三年時間,中船估計就能簡單的獲得全套技術。 

  大華船業能前幾年得到分段造船法的技術,只是給錢痛快而已。任何國家的任何公司,只要拿著鈔票,都能得到這種程度的技術。中船重工因是國家企業的緣故,在技術引進方面反而麻煩了。 

  純粹的購買技術,要在國資委、發改委或者國務院獲得批准,是相對較難的。正因如此,國企才常常採取購買設備附送技術的方案。 

  對中船來說,現在能獲得分段造船法就不錯了,連榮尚國都不好意思再說平地造船法的事,轉而道:「正好我們的修船廠工時不多,我派2人過去學習。」 

  學習分段造船法,哪裡用得著2人,這些技工就是給蘇城的回饋了。 

  榮尚國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大家也覺得理所應當。 

  總工麥文貴變的異常高興,東問西問的,倒是沒有讓宴席冷場。 

  自始至終,詹志芳都沒有說話,想來是受到了孫道孚或更多人的jing告。 

  一名副部級官員。做到這個份上,也夠憋屈了。 

  蘇城只當他不存在,直到臨走前才瞥了他一眼。 

  從詹志芳的眼裡,能看到濃濃的不滿,蘇城只是一笑而過。現在的大華船業羽翼未豐,等到lng船造出來,蘇城有把握讓他不敢正眼看自己。 

  不管是國企還是私企,工業產品就要用銷量和佔有率說話。比拼的就是技術和利潤。 

  元旦過後,1993年正式宣告來臨。 

  這一年的1月2ri,美國總統柯林頓宣誓就職,開啟了美國最後的美好時代。同年,中國申請舉辦2年奧運會失敗,不得不將夢想延遲年。 

  9年代的中國,蓬勃發展的私營經濟,令許多人品嘗到了富裕的味道,但並沒有給國家的強大帶來直接好處。軍轉民和國企下崗的浪chao,以大多數人想象之外的兇猛。撲面而來。改革的陣痛在某些時候,就變成了一個家庭永遠的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