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047.第1047章 天賜之地(七)

1047.第1047章 天賜之地(七)

  第1047章 天賜之地(七) 

  1654年9月1日,正在貝島龍蝦港內檢查工作的馬萬鵬收到了一封來自本土的信。 

  信是新華夏島前任主官史欽傑所寫,他在去年返回本土后,成功地在人代會上被選舉為九名中央執委之一,分管農林牧漁、水利建設及食品行業等幾個方面的工作,可謂是位高權重。而新華夏島的老領導升職了,作為他的老部下,馬萬鵬自然也能多多少少受到一些照顧了,這也是人之常情,能為大多數人所理解。 

  史欽傑在信裡面祝賀馬萬鵬頭上的「代理」二字被摘掉,被執委會正式任命為了新華夏開拓隊隊長、新華夏保安司令(這其間史欽傑出力不少,因為本土盯上新華夏島這個東岸最重要殖民地的人可為數不少),從此肩挑起了帶領全島五萬一千名文明人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重任——當然以上純屬官方文字,真正的說法應該是馬萬鵬從此成了全島五萬多名東岸人的「大統領」,面對著惡劣的自然環境、肆虐的疾病、兇悍的一百五十萬土人以及心思莫測的外國殖民者,何去何從委實難知。 

  史欽傑寫信給馬萬鵬當然不是為了敘舊,事實上他信里的主要內容是告訴馬萬鵬他已在本土想辦法幫忙搜羅了一些技術學校畢業的人才(當然不是什麼優等生了),已送到新華夏島駐東方縣辦事處(簡稱「駐京辦」),不日即將搭乘東非運輸公司返航的貨船來到新華港,而他們的到來,必將為新華夏鐵路公司的早日開建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除此之外,信上還洋洋洒洒寫了一些回到本土后的工作感悟,最後便是希望馬萬鵬振作精神,將新華夏島一步步變成東岸人獨屬的島嶼。 

  「將新華夏島變成東岸獨屬的島嶼,短期內是根本看不到結果的啊。」馬萬鵬將信紙收了起來,然後靠坐在太師椅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思索著:「肖白圖那邊和薩卡拉瓦土人的戰爭,到現在還沒個頭緒,也不知道還要再打多久、更不知道還要再消耗多少物資和金錢,真真是不讓人省心啊。」 

  話說征討默納伯王國的戰爭至今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了,東岸人至今已經死傷兩千五百餘人(其中接近兩千人為島嶼八旗士兵,且最大的致死原因多為疾病),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他們除了佔領了土人們亂七八糟的王廷及部分肥沃的土地外,起獲的財物較為有限,因此這場戰爭說到底其實是虧的——當然這個虧指的是短期內虧損,若從長期來看,驅逐土人並將地分給自己人,然後建立穩固的城鎮,這自然是大賺特賺。 

  不過好在與薩卡拉瓦人的戰爭目前已經看到了結束的曙光,在東岸人、麥利那人、巴拉人的聯合打擊下,在東岸海軍第二艦隊不間斷的巡邏封鎖下,默納伯王國目前越來越難以支持下去,其部民和軍隊主力,開始沿著大慶盆地逐漸向北方退去,似乎要進入島嶼西北部分。 

  東岸人對此當然是窮追猛打了,7月10日,默納伯王國的開創者、初代國王安德里安達希福戚在新登堡郊外死於東岸軍隊之手,擊斃他的是流亡到新華夏島的加尼沙里軍團近千名士兵。這些戰技嫻熟的職業軍人戰鬥勇敢,也急於向新主子證明自己,因此追著處於撤退中的默納伯王國主力進行打擊並獲得大勝,當然他們自身也付出了死傷百餘人的慘重代價,並另有三百餘人被一場不期而至的流行病擊倒,失去了匯合東岸大軍主力並掃蕩殘局的能力,使得這支仍有七八千名精銳士卒的土人王國大軍越過了旱季時極為溫順的新萊河,逃出生天進入了大慶盆地北端,暫時緩過了一口氣。 

  至於下一步的行動么,馬萬鵬原本是想著迅速結束戰爭,將精力全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面來的。只不過肖白圖提出驅趕默納伯王國的殘餘勢力(目前由老國王的兩個兒子:戚馬龍加里福及戚馬拉東那率領)進入島嶼西北部,讓他們如同歷史上那樣迅速征服當地的土人及阿拉伯人勢力,然後嘛,自然是我大東岸軍隊尾隨其後,擊敗薩卡拉瓦土人的最後棲身地,順帶佔領島嶼西北部了。 

  老實說,馬萬鵬對這等驅虎吞狼之計還是挺感興趣的,因此他在猶猶豫豫之中勉強同意了肖白圖的意見,並把最新到來的一批加尼沙里軍團數百名士兵也劃撥給了他指揮,讓他繼續與麥利那人聯合起來,對薩卡拉瓦人的勢力進行長期的跟蹤打擊。 

  當然了,征討土人的戰爭連綿下去,但這可不意味著東岸人的建設也停頓了下來。雖然戰爭不可避免地消耗了很多物資與金錢,同時也佔用了很多人力,但由馬萬鵬一力堅持的對大慶盆地的開發行動,卻已經初見成效了。目前,東岸人在這片遼闊的沿海盆地內已經有了棉河港、潮陽鄉、大勝鄉、平蠻鄉等六個定居點,總計二萬五千餘人口(幾乎佔了全島人口的一半),開闢了大量的棉花、甘蔗種植園(主要以棉花為主),同時也發展了規模不小的旱作農業,以玉米、花生、高粱、小麥的種植為主,經濟建設卓有成效。 

  現如今,棉河兩岸開闢的大量棉花種植園幾乎已經成了對東岸紡織業至關重要的原料產地,無數的薩卡拉瓦人、貝齊米薩拉卡人、葛摩人、波蘭人在種植園裡揮灑著辛勤的汗水,將一包包的「白色黃金」裝船出口至本土。此外,大量從本土流放而來的瓜拉尼、克蘭迪自耕農們也在經營著自己的小塊份地,為棉花種植園提供各種食品。 

  而除了他們之外,我們自然不能不提到在大慶盆地中人口佔到了多數的明人移民了。他們有的同樣經營著棉花種植園,有的則經營著畜牧業,有的則干著傳統的農業,不過無論他們干著什麼,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已在此地紮下了根來。而隨著本地政府不斷截留前往本土的移民(一般佔起運總數的10%),本地人口的數量還在迅速增加之中——所以你看到了,即便經歷了今年年初那場可怕的疫病流行(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新華夏島的東岸居民總數仍然頑強攀升到了5.1萬人,增長勢頭還是相當明顯的。 

  「國家諸多海外殖民地里,也只有新華夏島是不可替代的,無與倫比的。」馬萬鵬睜開眼睛,自言自語道:「種類繁多的熱帶種植園商品,如橡膠、劍麻、咖啡、可可、蔗糖、棉花、煙草、香草、胡椒、熱帶巨木、伊蘭伊蘭等等,構成了本島出口的主體。去年這些玩意兒,加上塔城精煤、發財酒(出口至本土防瘧疾)以及少量金貴的海產品,已經使得新華夏島的出口額攀升到了將近70萬元的高峰;同時還要從本土進口豆餅、鯨骨粉、鳥糞石、酒類、金屬器具、機械設備、布匹、鹽、日用品,總計45萬餘元,這年貿易額已經超過百萬了啊。既然本島創造的價值如此巨大,那麼似乎執委會那頭也應該更能容忍我們的一些行為、更願意聽取一下我們的意見的吧?」 

  新上任的馬萬鵬的性格與原先略微保守的史欽傑幾乎是兩個極端,此君冒險、激進,更喜歡「跨越式、超常規」發展,這從他一上任便提出這兩個口號便可見出端倪。當然了,所謂的跨越式發展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你得有大量的金錢、物資和人手,在這些裡面,對於富饒的新華夏島來說,金錢似乎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物資也可以大力從本土乃至鄰近的葡屬東非、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等地進口,但人手的問題就不是很好解決了——當然從史欽傑時代開始,新華夏島的人手問題就始終沒有徹底解決過。 

  不過馬萬鵬心思活絡,他很快便把主意打到了遠東的黑水地區頭上。他本人原先在本土時,曾和時任特務機關領導人的魏博秋有些交情,並還私下裡組織了一個玩笑性質很濃的結社組織——行動黨,寓意為他們都是行動派,和某些嘴炮黨有著本質的區別。 

  如今時過境遷,魏博秋被發配遠東擔任副司令(經過多年發展算是穩固住了地位),而他馬萬鵬也在新華夏地區成功上位,這似乎為二人的聯手創造了條件。但要和魏博秋搭上線,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這在馬萬鵬看來似乎還有些障礙,畢竟荷蘭東印度公司一貫眼高於頂,想要他們行個方便,必須要有相應的利益交換才行。 

  但馬萬鵬與荷蘭人自然是無任何交情可言的,因此這事情只能著落在如今已經身居高位的史欽傑頭上了。而且,也只有他這種身份的人出面協調,才有可能與荷蘭人就此問題展開磋商——當然這事不光對新華夏島有好處,對國家其他部門的好處也是明擺著的——想到這裡,馬萬鵬便坐正了身子,然後攤開紙筆,認真地給史欽傑寫起了回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