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397.第1397章 公共收入與財政(一)

1397.第1397章 公共收入與財政(一)

  第1397章 公共收入與財政(一) 

  「現在我國之公共收入,大概可分為租稅和非租稅收入兩大類。當然這是我梁某人簡略的劃分,財政部肯定有更細緻的劃分方法,但鑒於你們並不是財會專業的學生,因此無需了解得那麼細,只需聽我大致地給你們介紹一下即可。」青島縣兵團二堡某間大教室內,強東貿易公司的老總梁強東又被學生請來講幾節課。 

  「我國歲入,最初以非租稅收入——主要是國營企業上繳的利潤——為主,現在兩者已拉平差距,且租稅收入後來居上,大大超過非租稅收入,已漸漸成為我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體。」梁強東翻了翻講義,然後石膏粉筆在黑板上一邊寫一邊說道。 

  根據最新的財政部數據,1664-1665財年政府各項收入總計已經達到了760.2萬元的驚人高度,其中國企上繳的利潤及其他非租稅收入加起來一共313.2萬元,租稅收入(以七大稅種為主)則達到了447萬元,其中動產稅和不動產稅加起來就達到了55.4%,可謂是重中之重——這樣的財政收入,雖然無法和歐洲老牌國家如聯合省、法蘭西、西班牙等國相提並論,但已經相當不錯了,畢竟東岸算上非國民也才一百七八十萬人口,能創造這樣的政府收入,已經算是「聚斂有術」了,不然試問哪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海陸軍、又哪能支撐得了四處開發建設、更別提到處佔地殖民了! 

  760.2萬元,摺合明國庫平銀約六百萬兩,大抵是明前期政府財政收入高峰時的四分之一。當然明朝政府現金收入沒這麼多,大約只有幾百萬兩,但農稅(米麥)、政府屯田、馬政(起解的馬匹)、柴炭、加耗、草料、稅課、徭役、加派等各項雜七雜八的實物收入加起來,卻是現金收入的幾倍,因此總體上大約超過兩千萬兩——當然明朝後期收入逐年降低,蓋因不交稅的士紳土地越來越多導致。 

  但無論如何,不足兩百萬的人口創造了幾千萬人的財政收入水平,已經足以令東岸上下自傲了,這意味著政府財政的極大充裕,可以有更多的金錢投入到各個地方,貫徹自己的意志——唔,或許有人會說按購買力平價來算,這些錢在物價高企的東岸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多,好吧,這是事實,但依然掩蓋不了東岸政府的豪富。 

  當然了,國企上繳的利潤還好,這都是實打實的收入,但租稅收入方面,卻始終存在著拖欠的問題。尤其是被稱做財政收入大頭的動產稅和不動產稅,徵收起來抵觸極大,各地普遍存在著程度不一的拖欠問題,使得政府的實際財政收入遠沒有紙面上的760.2萬元這麼多,更別提地方上還有徵稅的公平性問題,這無疑進一步激化了矛盾,讓形勢更加複雜。目前,財政部已經在醞釀、設計新的財稅制度了,在這個被他們成為「第三次稅制改革」的計劃中,動產稅和不動產稅很可能將被剔除,代之以其他形式的稅收,以盡量紓解矛盾。 

  「我們先談非租稅收入。」梁強東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大字,說道:「非租稅收入主要是公業、公產及行政收入三類,或許有人會說公債也算是政府的特別財政收入,但今天我們不討論這一項,只討論穩定的一般財政收入。」 

  「首先是公業。政府為人民之公共組織,應為全體人民謀利益,同時以法人資格經營經濟事業,其所獲得的收入用之於民,即所謂公業收入是也。」梁強東說道:「公業收入,在咱們大東岸,簡單點說,就是國營企業除正常納稅外,額外上繳的利潤,這部分收入在上個財年共計有313.2萬元,很多,對不對?呵呵,這和我們國家的經濟體制有關。在這些公產收入中,東岸建築材料公司、南海集團(含南海運輸公司、南海班輪公司和南海漁業公司)、北方化工廠、北方兵工廠、平安織造廠、大魚河機器紡織廠、大豐食品公司、國營百貨公司、平安鋼鐵廠、鐵嶺特鋼廠、南鐵公司乃至東非運輸公司、貝島製糖廠等企業居功至偉,貢獻了公產收入中的絕大部分。」 

  「當然,這些企業上繳的利潤,除支援國家各項建設之外,也須得補貼其他一些虧空的公益事業。比如連年虧損的鐵路、公路、郵政、港務、電報(因大量鋪設網路及培訓員工而處於虧損狀態)、自來水等企業,另外一些處於盈虧平衡點但比較重要的企業,如煤氣、墓葬(道教總會也會負擔部分資金)、公共浴室、軌道街車、屠宰場等,也必須酌情予以一定的財政補貼。」梁強東又補充說道:「公業收入,其支出用途大抵上就是以上這些了。你們都是兵團堡的學生,未來很多人也必將會進入到上述這些國營企業之中工作,我在此希望你們能夠恪守學校教育你們的準則,用十年來學到的知識,好好經營、監督這些企業,讓其盡最大可能為我們的人民服務。」 

  話說,最近財政系統正在醞釀的所謂「第三次稅制改革」也涉及到了公業收入方面。即他們認為,未來一旦降低動產稅和不動產稅這兩個主力稅種的稅率乃至乾脆直接取消,為政府財政收入計,必然是要在其他方面找補回來的,而他們目前正在討論的方案之一,就是從政府經營的公業或公產收入中想辦法。 

  簡而言之,他們認為,取消動產稅和不動產稅沒問題,政府大可以對一些大眾消費品實行政府專營,以賺取壟斷利潤。這其實還是退役外交元老高摩提出來的建議,他回憶了下後世法國的煙葉及火柴專賣,義大利的食鹽專賣,日本的煙葉、樟腦和鹽專賣,西班牙的煙葉、火柴及彩票專賣,印度的鹽、鴉片專賣等等,都是很不錯的提高政府收入的手段。 

  在這些擬拿來專營的商品中,因為前面兩屆政府的「疏忽」,諸如煙草、蔗糖、香料、茶葉這類極好的專賣對象居然都錯過了,導致如今國內此類批發商、貿易商遍地都是,再想收回來搞專營,阻力可就太大了,畢竟你覺得那些大批發商們都是沒什麼根腳的商人么?呵呵,怎麼可能! 

  因此,要想搞專賣商品,最好還是找那些未曾出現的新事物,比如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火柴、彩票就是一個不錯的東西。另外,目前國內只有一家企業生產或一家企業進口的商品,如食鹽、部分貴重藥品(如風油精、活絡油、清涼油、金雞納樹皮粉)等,收歸國家專營的阻力不大,也值得搞一搞。 

  不過,鑒於動產稅、不動產稅這兩大主力稅種的極端重要性,以及東岸財政支出的浩大,在沒有能夠確切替代這兩個稅種的收入之前,大抵上是很難一次性取消的。估計也只能先降低一點稅率,一點點搞,否則國家財政可能要面臨極為嚴重的赤字。 

  「公產收入,在此時的舊大陸國家,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在我們東岸,就有點不夠看了。」梁強東繼續講解道:「這個分類主要包含政府從農地、森林、漁業、礦產資源出售中獲取的收入,比如英國政府在歷次戰爭中拍賣不動產、出租地產以籌措軍費就是很好的例子。不過在咱們東岸,這些資源多半由政府成立的國營企業開發、經營了,所得不多,每年間或有一些農戶贖買土地的錢,就是其中大頭了。至於出租荒地用作農場、牧場,出售捕獵海獸的許可證等等,不但數量少,而且也不穩定,不能倚為大頭。」 

  其實,目前東岸農民買地的收入已經為數不少了,幾達數十萬元之多,但由於這些錢多歸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之內,並未被解送中央國庫,因此基本沒有被統計進中央財政收入之內,所得也多用於地方建設,因此才有了梁強東剛才說的「有點不夠看」。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國民數量越來越多,往後這筆收入也漸漸會變成一個大財源,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得為此而博弈呢。而且,鑒於東岸地方各級政府的「極端貧困」,如果中央不幫他們開闢新的財源,可想而知一定會把著這些出售田產的收入不放,畢竟地方上的很多基礎設施建設、民兵訓練、官員薪俸、教育開支都指望從這裡面獲取呢。 

  「而說完了公產收入和公業收入,接下來我要講的是非租稅收入中的最後一項,即行政收入。」梁強東拿起了一份講義,念著說道:「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主要是罰款、規費(如訴訟費、執行費、抄錄費、管理費、登記費、檢驗費、證明費、註冊費等林林總總上百種)、特許金(比如特許公司的牌照、特殊行業或個人的牌照等等)三大項。其中特許金收入歸中央財政,罰款和規費視情況有歸屬於中央財政的,也有歸屬於地方財政的,不能一概而論。但無論如何,這部分的收入其實很有限,尤其對中央財政來說就更是如此了,當然這和我們國家的性質和制度有關,對於舊大陸很多君主制國家來說,罰款、規費和特許金,可是非常大的一筆收入呢。」 

  梁強東這話沒錯,以英法等國為例,特許公司的牌照一直是王室的重要收入之一,另外多如牛毛的規費也能極大充實他們的庫藏;而如果換成東方國家,罰款的收入就很驚人了,比如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莫卧兒帝國和明帝國,每次抄家都能獲取海量的金銀、實物和不動產收入,其數額往往還非常之大,幾乎成了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但這些斂財手段在東岸,「很遺憾」都沒有發展起來,其收入對地方政府來說可能不無小補,但對數額高達760.2萬元的中央財政來說,就不值一提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華夏東岸共和國的財政收入構成,無論與舊大陸的東方國家比還是與西方國家比,都是大相徑庭的,根源還是因為他們迥異於舊大陸的政治和經濟體制。尤其是大量國營企業上繳的經營利潤,已佔到了財政總收入的41.2%,這是舊大陸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曾達到的比例,也是無法複製的,除非他們也想辦法到新大陸來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新國家。不然的話,就憑舊大陸那盤根錯節、複雜到爆的各類關係,想要發展出一個較為龐大的國營企業——或者說「官產」——群體並維持不錯的運營的話,就太難了。他們甚至連鹽場都無法做到由政府獨立經營、銷售,還需要藉助壟斷商人的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隨著東岸國營企業群體的發展,未來還能不能維持現在這樣的利潤率,其實也是存著很大的疑問的。很多人指責這些企業的貪污、浪費、機構臃腫問題遠較其他企業為甚,也並不都是空穴來風。更有甚者,隨著如今東岸私人資本規模的越來越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著這些日進斗金的國營企業流口水呢,比如東岸建築材料公司、比如南海集團、比如貝島製糖廠等等,他們可是卯足了勁要將其私有化呢,為此幾乎什麼手段都使上了,這時候誰敢擋他們的路,就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敵。 

  好在目前東岸共和國的財政系統完全無法捨棄公業收入這塊,再加上老一輩穿越眾還執掌著大權,他們的腦袋是比較清醒的,因此這種大規模私有化國企的行為,大約在二三十年內是很難看到了。不過以後如何,就誰也不知道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畢竟誰也無法建立一個一勞永逸、萬世不易的完美規章或制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