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920.第1920章 影響力(六)

1920.第1920章 影響力(六)

  第1920章 影響力(六) 

  結束與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至關重要的會面后,高文剛又在伊斯坦布爾逗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一個月內,他突擊拜訪了很多原本與東岸關係很親厚的帝國上層人員。但很遺憾,並不是所有人都見到了:有些人在圍攻維也納的慘敗中被認為需要承擔責任,或處死,或下獄了;有的人則帶兵在前線打仗,或者前往那些混亂區域嘗試恢復秩序。當然也有的人沒出什麼事,咱伊斯坦布爾安之若素,對東岸人也非常熱情,因此高文剛從這些人嘴裡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報,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對這個國家此刻局面的認識。 

  另外,高某人也在東岸大使館內與駐奧斯曼大使馬拉提進行了一番閉門長談,與他這位身處一線的外交官員充分交換了一下意見。畢竟,他雖然曾經擔任過駐奧斯曼大使,但畢竟已經離任多年,對一些事務的敏銳度和判斷力肯定不如馬拉提這位正牌大使,因此與他談談,對於更加清晰地掌握事務全貌,還是很有幫助的。 

  馬拉提告訴高文剛,事情並沒有他想象中的困難。因為就在前不久,奧斯曼人剛剛在波多利亞的鄉村田野中大敗來犯的波蘭軍隊,斃傷俘敵軍七千餘人,算是最近一年來一連串失敗中的一抹亮色。至於是不是觸底反彈,沒人能夠保證,但看起來馬拉提信心卻很足,認為奧斯曼人還是「很扛打」的,東岸不需要為其命運過於操心,更應該借著這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攫取更多、更長遠的利益,比如奧斯曼帝國的經濟、財稅體系的改革大權等。 

  「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讓副手帶著三萬軍隊幫助奧地利人,他自己則輕身返回了波蘭,然後又組織了一支軍隊,步騎兵都有,大約有兩萬五千人的樣子,進攻波多利亞。」馬拉提向高文剛介紹著說道:「索別斯基在維也納城下擊潰了奧斯曼帝國大軍的主力,親眼見到了很多名噪一時的軍團在他騎兵的鐵蹄下覆滅,因此對奧斯曼人有所輕視。這次他返回波蘭組織對波多利亞的攻勢,也是為了收復這塊之前割讓給奧斯曼人的故土,結果氣勢洶洶而來,卻敗興而去。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克里米亞汗國提供了大力的幫助,格萊大汗派遣心腹將領,從國內徵集了兩萬精騎,同時還有大約一萬名新軍步兵(黑海北岸的封建領主們率領),帶著五十餘門火炮,從側翼猛擊波蘭人。後來,德涅斯特河對岸的摩爾達維亞公爵也帶了一萬多名士兵趕來增援,與波多利亞原有的土耳其守軍一起,將波蘭人的這次攻勢給頂了回去。」 

  「據說,索別斯基對這次失敗非常失望,打算組織更多的人馬過來。他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奪回波多利亞,甚至還想越過德涅斯特河攻擊摩爾達維亞。事實上我有些奇怪他的選擇,為何放著西烏克蘭不取,偏偏繞道去攻擊摩爾達維亞?為此甚至還不惜配合奧地利人在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的政治和軍事雙重攻勢,非常費解。難道就因為克里米亞汗國目前是西烏克蘭的實際控制者、土耳其任命的『監護人』嗎?」馬拉提又補充說道。 

  奧斯曼人在波多利亞搞的這次成功的防守反擊,大概發生在三個月前,因為消息傳遞的緣故,高文剛現在才剛剛得知。在這次攻勢中,因為與奧地利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利奧波德產生了一些嫌隙,揚·索別斯基在功成名就之後,返回了波蘭,打算為收復自己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陸續丟失的領土而奮鬥。而他的第一步目標,毫無疑問是居住著大量波蘭人的波多利亞,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核心國土。 

  進攻波多利亞的行動一開始是非常樂觀的。因為奧斯曼帝國在最近一年來持續不斷的失敗,所有人都把他們看做一群不堪一擊的土雞瓦狗。而且,土耳其人在波多利亞的守軍加起來也只有八千多人,當地的波蘭居民們也與索別斯基暗通款曲,看起來絕對是一場輕鬆無比的勝利。 

  但事實無疑是殘酷的,他們遺忘了一條窺伺在側的餓狼,那就是克里米亞韃靼人。這個擁有著大量兇猛彪悍、來去如風的騎兵的國家,幾個月前就街道了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訓令,要求他們集結軍隊進入西烏克蘭,隨時準備幫助帝國協防波多利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達維亞一線。蘇丹的特使著重強調,因為在進攻維也納的軍事行動中「臨陣脫逃」的緣故(其實在攻取匈牙利之後韃靼人就撤走了,臨走時還搶劫了一把匈牙利),這一次絕對不允許他們再有任何逃跑的借口,負責他們未來在面臨波蘭人和俄羅斯人可能的夾擊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將謹慎評估自己的行為。 

  說實話,為了克里米亞汗國這個奧斯曼宗藩體系下自由度最大,實力最強,同時也是最桀驁不馴的國家能夠聽命,奧斯曼帝國也是舍下了臉面,拿俄羅斯人說起了事,最後成功使得格萊大汗派兵出戰,合力擊敗了波蘭人。 

  在這次戰鬥中,克里米亞韃靼騎兵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在波蘭人猛攻土耳其人、摩爾達維亞人和西烏克蘭哥薩克們防守的城鎮時,韃靼騎兵從側翼殺出,猛擊波蘭人的后隊,最終取得了大勝。真要說起來,其實與維也納之戰頗有些類似,即敵軍主力圍攻己方守衛的重要堡壘、城市,打到雙方都疲憊不堪的時候,生力軍從側翼殺出,一舉擊潰敵軍,獲得勝利,只不過規模比起二十多萬人廝殺的維也納之戰要差不少罷了。 

  而奧斯曼人在波多利亞之戰取勝之後,算是基本穩定了附近多個地區浮動不已的人心,波蘭人若想重新打回來,怕是還要再等一段不短的時間。馬拉提告訴高文剛,根據一些不太靠譜的小道消息,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在波多利亞鎩羽而歸之後,火速派人前往匈牙利,要求奧地利人改變作戰方向,轉向東北攻入波多利亞乃至西烏克蘭,但奧地利人拒絕了這一建議,而是強調應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先匈牙利、再特蘭西瓦尼亞,最後再圖他處。為此,據說雙方鬧得已有些不愉快,波蘭人對奧地利人「忘恩負義」頗有些不滿,不過目前來說他們大體上還繼續維持著合作的局面,在匈牙利的那三萬波蘭鐵騎也沒有撤。 

  「想不到奧斯曼人竟然還能在這一片穩住陣腳。因為這次勝仗,特蘭西瓦尼亞的那些對未來有些疑慮的基督徒領主們,其心思應該稍稍定了下來了吧?」聽馬拉提這麼一介紹,高文剛也有些驚訝,覺得這波蘭人也是心大,帶著兩萬多人就來攻打波多利亞,難道就沒考慮過被土耳其人、摩爾達維亞人、韃靼人以及西烏克蘭哥薩克圍毆的風險嗎? 

  「俄羅斯人現在是什麼情況?他們在旁邊看戲看了快一年了吧?有沒有下場的打算?」作為駐伊斯坦布爾大使,馬拉提負責收集、整理包括奧斯曼土耳其、烏克蘭、俄羅斯及高加索地區的一切情報和訊息,然後再上報給加的斯的高文剛處理。因此,高文剛立刻向他詢問起了有關俄羅斯帝國動向的消息,怕在最近幾個月的時間內有沒有什麼消息還沒來得及傳遞到他那邊,進而引起他的誤判。 

  「暫時還沒有。」馬拉提搖了搖頭,說道:「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俄羅斯人對趁火打劫非常有興趣,他們已經在東烏克蘭增兵了,數量高達四萬人之多,再加上之前的駐軍,這一線的俄羅斯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十萬。如果再考慮到他們可以在人煙相對稠密的東烏克蘭徵調數萬由薩莫伊洛維奇統率的哥薩克的話,這人數就更恐怖了。毫無疑問,這是一股能夠改變戰局的力量,也不知道俄羅斯人到底是怎麼搞的,就一直盯著烏克蘭大草原不放,非要將這裡吃下肚才肯罷休。」 

  「我們國家有句老話,叫柿子撿軟的捏。誰讓奧斯曼人在之前的戰爭中表現太差勁,一敗塗地呢?你破綻露出來了,就怨不得別人過來找你麻煩。」高文剛苦笑著說道:「奧斯曼帝國主力被牽制在塞爾維亞、匈牙利一線,要不是我們幫助,他們甚至都無法從希臘、阿爾巴尼亞等地抽身,再加上波蘭人又對當年波多利亞行省被割讓耿耿於懷,因此俄羅斯人對西烏克蘭感情去也就在所難免了。這樣看來,我們的麻煩又很大了!這土耳其人,咋就這麼不讓人省心呢?搞來搞去,我們都快成他們的保姆了,最近一年來我頭上添的那些白髮,都特么的是他們鬧的啊!」 

  「這樣吧,俄羅斯那邊的情報要加緊打探,該花的錢不要省。就去亞速港打探,俄羅斯的那些腐*敗官員們為了錢什麼消息都可以透露,更何況我們還不是與他們有很強的利害衝突的國家,重金砸下去,應該可以收集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呃,盡量不要找那些貴族官員們,他們中有些還是有理想的,對沙皇也還算忠誠,找他們只會自討沒趣。總之,俄羅斯人下一步的動向很關鍵,如果他們這十多萬軍隊壓過來的話,就靠西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汗國來抵擋,不是不行,但十分危險就是了。」高文剛站起了身,給自己點了個煙斗平復下心情,然後才說道:「不過有利的一點是目前俄羅斯的政局有些混亂,他們未必就真的願意出兵了。或者即便真的出兵了,也未必會願意打一場傾國之戰,這對於那些還在策劃著腥風血雨的宮廷陰謀的掌權者們來說,是屬於節外生枝的行為,所以這裡便是機會了。」 

  「我過陣子還要去一下克里米亞汗國,這個國家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第聶伯河、頓河、多瑙河貿易,這個國家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支點,一旦沒了,多年投入的心血可就完全白費了。商業網路要重新建立起來,不知道又要花費多大的力氣,俄羅斯人可不是什麼好的商業合作夥伴。」高文剛繼續說道:「這次奧斯曼帝國大敗,克里米亞汗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在和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的談話中得知,他們已經給了這個國家更多的鬆綁,同時允許我們在那裡更大的自由度,因此我們打算與這個國家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其實,多年以來東岸人早就與這個奧斯曼帝國治下自由度最高的僕從國有了深入的合作了。尤其在經濟方面,東岸人與韃靼人合資建設了新式曬鹽場、肉製品廠、奶產品加工廠、皮革加工廠等,模式基本就是東岸人出技術和機器設備,韃靼人出勞動力(掠來的奴隸)和地皮,雙方一起合作賺錢。 

  我們當然也不能忘了東岸人拉來的諸多來自義大利半島的投資,這些在給予了汗國方面大量財政稅收的基礎上,也變相提高了其生產力水平。至少,在出口農產品到義大利形成產業之後,這個國家的農業生產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開墾的荒地面積也與日俱增。而當糧食開始變得富餘之後,國家的人口自然也會開始增長,這無疑是有助於克里米亞這個國家各階層的融合的——一百多萬的總人口之中,有著大量搶來的奴隸或奴隸後裔,如果不好好融合的話,未來肯定會制約國家進步的。 

  此外諸如涉及到「三河貿易」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它的重要性無論怎麼拔高也不為過,因此高文剛覺得值此關鍵時刻,他有必要再去一趟貝克奇薩萊,與格萊大汗好好談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